2016年10月11日 来源:右江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德保讯 “自从加入了常行养殖农民合作社,我们生活更有奔头了,今年养殖的黑猪市场价格都不错,孩子读大学学费有着落了。”德保县东凌镇东凌村村民黄邦勇说,“单靠一家的能力肯定不行,正是我们合作社有了规模,才在市场竞争中有了优势。”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德保县把产业扶贫作为加快贫困人群脱贫致富的主要抓手,围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合作社在产业扶贫中的带动作用,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方式,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有效解决了农村贫困家庭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加快了贫困户脱贫步伐。截至9月,该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71个,注册资金1.96亿元,辐射带动1万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对于贫困户的帮扶,我们采取先赊账领养猪仔、提供养殖场地和免费养殖技术指导。为解决他们的资金困难,我们保价收购贫困户种植的红薯藤等蔬菜来喂猪,现在我们已经带动32户贫困户通过养殖黑毛猪实现脱贫。”东凌镇常行养殖农民合作社社长李常行介绍说。该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是德保县首家黑毛猪特色养殖专业合作社,由李常行、何超奖等养殖大户自发组织,主要发展德保黑毛猪,采取“公司+合作社+养殖场+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目前,已经辐射带动东凌镇120户农户养殖德保黑毛猪走上致富路。合作社每年提供给公司的成年猪达3000多头,年创利300多万元。

  “跟着黄丕猛一起种桑养蚕,现在不用出去打工也能挣钱,真好。”都安乡农琪村村民何英亮说,他今年种了40亩桑园,年纯收入达到6万多元。

  在都安乡农棋村,有个种桑养蚕致富能人叫黄丕猛,自己种桑养蚕致富后不忘众乡亲,在农棋村成立了全乡第一个桑蚕合作社。目前,全村有11户蚕农参加合作社,其中有3户是贫困户。今年带动全村种植桑325亩,建设蚕房面积3000多平方米,已经出售蚕茧6批,收益30多万元。

  荣华乡水资源丰富,是德保县典型的“鱼米之乡”。该乡荣华村村民黄立叫看准了家乡的资源优势,利用政策优势和多年外出养鸭积累的经验,在家门口养殖麻鸭,头年养殖的麻鸭出栏6000多羽,获利4万余元。他养殖获得成功后,该乡掀起了水产养殖的热潮,在他的带领下,成立了荣华乡那光屯鉴河麻鸭养殖合作社,对全乡麻鸭养殖集中区进行科学规划和技术指导,麻鸭养殖产业越做越大。目前,该乡已经建成了上河、马桥等14个麻鸭养殖集中区,组建了26个特色养殖合作社,年出栏麻鸭50多万羽,创收2500多万元。

  东凌镇黑猪、荣华乡麻鸭、龙光乡芋头……在德保,现在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这些产品通过农民合作社的抱团包装升级打造,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给农民发展特色产业致富带来了希望。

  □陈仁宝 农进欢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