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自己种植砂糖橘、贡柑等水果获得收入,我们每年还可以从合作社领取4000元的入股分红。”8月25日,在钟山县同古镇金鸡村特色水果种植园里劳作的贫困户董信富高兴地对记者说。
两年前,金鸡村致富带头人黎年兰成立“顺意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开辟了贡柑、沃柑、砂糖橘等1000多亩特色水果种植基地,带动包括董信富在内的200多名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去年,该合作社销往上海、四川等地的水果达100多吨,种植户每亩收入超过1万元。
金鸡村有811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4户。“以前真的是太贫穷了,能买上自行车的村民就算是富裕户了。不是因为懒惰,主要是路不通,大家要挑着农产品徒步10多公里到镇上卖,要致富太难了。”村主任刘雪兰告诉记者,由于交通闭塞、人口分散等因素,从上世纪80年代起,金鸡村就被定为贫困村,大多数村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为了破解群众出行难的问题,金鸡村在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发动群众自筹资金、投工投劳,甚至有低保户把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交到村委……就这样,一场“修路大会战”在金鸡村打响,总投资21万元的金鸡大垌至松木仔通村水泥路顺利建成。
2015年12月,金鸡村又通过县里的专项扶贫项目,将一条投资200多万元、长4公里的水泥路铺到村里,解决了困扰3000多名群众多年的出行难题。
解决了出行难题,金鸡村开始大力发展经济。路不仅方便群众出行,也吸引外地老板进村投资,带富群众。在一批致富带头人的带动下,目前该村参加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的有1490人,掌握1-2门致富技能或外出务工的有34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4058元,发展到2016年的7396元。
如今,金鸡村路通民富,乡风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潘绍强是独生子,平时省吃俭用,但孝敬卧病在床的父母亲,却非常大方。平时做完了农活,潘绍强总要为两老洗脸洗澡、推拿按摩、换洗衣服、喂药、买营养品等,他也因此成为钟山县“百名孝子”之一。
村里70多岁的五保户董大爷双目失明,村民自发在生活上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时刻关注老人身体状况和饮食起居情况,帮老人打扫卫生、送米送菜等。另外,村里的孤儿在村民的呵护下健康成长,邻里之间偶尔发生的小矛盾在村干部的调解下烟消云散。
刘雪兰对记者说:“借助党的惠民政策,我们还要将金鸡村建成邻里和睦、敬老孝亲、美丽富足的新农村。”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天峨县]精准监督护航脱贫攻坚
今年以来,天峨县乡两级纪检监察机关迅速行动,通过强化重点督办、分片督导、巡察督查、专项整治等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实现精准监督。 【详细】
[田林县]描绘“绿色脱贫”新画卷
夏秋交接之际,走进田林县各乡镇,人们的目光都会被郁郁葱葱的果树林所吸引,展露在树叶间的果子,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这是田林县委、县政府立足山区实际,大力发展果树种植所带来的喜人成果。如今,在精准脱贫中,一片片果树林就如长在村民自家门口的“绿色银 【详细】
岑溪廖木森:独臂汉子自强谋脱贫
日前,天气昏暗将下大雨,在岑溪市安平镇中庆村3组见到独臂的廖木森时,他正在焊接铁管电线杆,准备替换用生长着的速生桉做的电线杆,焊花飞溅,映红了他古铜色的脸庞,头上满是与他年龄并不相称的白发,但他目光坚毅,透着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景与百倍信心。 【详细】
兴业葵阳镇:培一方绿土 助千户脱贫
兴业县葵阳镇是养殖大镇,把传统产业做实、做大、做强,是该镇发展扶贫产业的主攻方向。近日,记者在青山环绕的葵阳镇扶贫产业生态园养殖一区看到,养殖区前郁郁葱葱的80 亩果树长势喜人,新建的3 栋猪舍整齐划一,走近闻不到臭味,也看不见粪水四溢,园区绿色发展的势头 【详细】
[三江县]“喜迎十九大 助力推脱贫”系列报道之城乡建设篇
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切实抓好城乡建设管理提升工程,坚持以打造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现代交通枢纽为目标,着力写好交通路网大拓展、特色城建大提速和宜居乡村大整治“三篇文章”,提升了“宜居三江”的品位,使侗乡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