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业县针对受产业规模小、分散经营制约的产业发展“瓶颈”问题,在原承包经营权不变的情况下,采取倒兑、转让等办法,实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使农村出现了土地“转”起来、结构调整“活”起来、农民口袋“鼓”起来的喜人局面。
土地“转”起来。为了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更大的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乐业县按照“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开展土地流转,通过民主决策、民主议事的方式,在原承包经营权不变的情况下,采取倒兑、转让、租赁、反租倒包等办法,实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乐业县明确规定土地流转原则、运行机制、流转程序、规范要求及奖励政策,同时建立以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核心,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站为纽带,村级信息员为保证的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突出做好土地流转这块“蛋糕”,有效破解了农民增收难的“瓶颈”问题。
结构调整“活”起来。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的建立,搭建起土地流转有形市场。把土地流转纳入了“依法、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轨道,转出方和转入方实现了有效对接,促进了土地向农业企业、种植大户、龙头企业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目前,该县已建成百头以上养猪专业村40个、千只以上规模养鸡专业村20个;建成蔬菜专业村22个、百亩以上蔬菜生产基地12个;建成果品专业村18个、百亩以上果品生产基地15个。
农民口袋“鼓”起来。“多亏把地租给旺旺养殖专业合作社,不但每年都有土地租金,而且我们可以在合作社里务工,一年下来收入万来元。”这是笔者近日走进乐业县甘田镇九洞村时听到群众说得最多的话。
走进旺旺养殖专业合作社,看到该社理事长黄海波就养猪的关键技术对社员和前来取经的养殖户进行现场指导。黄理事告诉笔者,养殖场占地面积22亩,约有养殖面积4500平方米,能容纳453头母猪、1125头肉猪、600头仔猪,合作社现有社员120人。仅养猪一项,可带动周边村民人均收入增加100元以上,有力促进了当地生猪产业的发展。
让“土里生金”。乐业县党委、政府引导农民让土地“转”起来后,土地也真正为农民赚得了“真金白银”。在新化镇林立村 “茶叶大王”杨昌伦的茶地里,茶农正在修整茶树。他告诉笔者,自己已拥有6个茶叶加工厂,近段又投资200万元,新建了一个新型的茶叶加工厂。在他的带动指导下,该镇的那尾、那社、林立、乐翁4个村的群众,基本上每家每户都种茶,去年户均茶叶收入1万元以上。
土地“转”起来,农民两头获利,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幼平乡百安村龙滩库区有一片300多亩的撂荒土地,每人分不到9分地。由于地块小,农户种植起来十分不便,经济效益也上不去。2009年,该村与种植大户马方华达成租赁协议。土地流转后,马方华采取标准化管理措施管理和调整生产模式,种植杉木和果树,并套种了100亩玉米,去年收入10多万元,再过5、6年,年收入有望实现30万元。该村出租土地的农户在流转的土地里季节性务工,人均年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并且每年可得到每亩300元的土地租金,加上其他收入,出租土地的农户全年能获得万元以上的收入。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乐业县]“对症下药”破解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难题
近年来,针对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高、文化品牌名气不高等问题,乐业县“对症下药”,努力破解难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详细】
乐业县旅游系列报道之宜居篇: 避暑度假的胜地
“乐业真是个避暑的好地方,每年的7、8月份,我们一家人都会来这里住上半个月。”近日,笔者在火卖生态村碰到来自广州的王先生,他告诉笔者。 【详细】
[乐业县]库区移民搬迁10年的富裕和谐新生活
2006年,龙滩水电站下闸蓄水,乐业县雅长乡雅长、尾沟、三寨、雅庭4个行政村685户共4042人迁移成为库区移民。 告别了熟悉的家园和祖祖辈辈沿袭的耕作模式,面对一汪碧水和仅有的贫瘠山坡,生活如何继续? 【详细】
[乐业县]依托特色资源 打造旅游名县
过去的一年,乐业县按照“地心探秘、生态养生、户外运动”的定位和“旅游旺县”的发展战略,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为契机,大力实施“富民兴旅”工程,全县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1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98.41万人次,同比增长20.07%;旅游综合收入达7 【详细】
[乐业县]打造远教“特色课堂” 提升科技致富能力
为抓好去冬今春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根据广大党员群众的需求,乐业县远程办精心部署,在必学课程中安排“特色课堂”内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收看学习,保证了远教工作实效。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