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26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张家寿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核心阅读: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至今已有2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历了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总体上说,改革进展是顺利的,实践是成功的,成效是明显的,但也有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亟需破除,需要继续深化改革。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历了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不断升华的结果

  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科学论断。之后,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理论观点,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1992年,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的重要论断,从根本上破除了市场经济姓“资”、计划经济姓“社”的传统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四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基于当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设计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和目标。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方向。经过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最终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正确解决了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理论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地实现了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实践中显示了巨大活力

  所有制改革使所有制结构由单一所有制向多元所有制转变,国民经济的微观动力活力显著增强。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动了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国有经济实现了战略性调整,各种新型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迅速壮大,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日益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生产要素市场初具规模,统一的市场体系初步形成。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和外汇市场相继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劳动者自主择业,技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交易量不断扩大。市场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电子商务等现代化的流通方式方兴未艾。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逐渐打破。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职能进一步加强,金融分业监管体制逐步完善。公共财政框架初步建立,分税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深入。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式的分配制度,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新制度正在形成,各种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得到国家保护和社会认可。初次分配领域坚持以效率和贡献为导向,积极探索市场化的薪酬制度。再分配领域侧重维护社会公正,努力保证低收入群体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稳步推进。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独立于企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为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深化企业改革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步伐加快。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我国加强相关法制建设,陆续颁布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系列重要法律,政府机构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和微观经济干预逐步减少,改革的深化明显提高了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和市场化进程加快。

  3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能够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成功发展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创造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的成功范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作为重大理论创新,已经显示出强大活力和科学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样的市场经济仍然是发育程度较低、不健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是传统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深层矛盾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转轨过程中又面临诸多新问题的市场经济,是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对外开放而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的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出问题。

  进一步破除不利于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障碍。一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二是建立健全要素市场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发展债券市场,稳步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和期货市场。健全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各类要素市场。完善市场法规和监管体制,规范市场秩序。三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继续优化政府结构、行政层级、职能责任,降低行政成本,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省直接管理县的体制。

  进一步破除不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障碍。一是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在合理界定事权基础上,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二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推进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创新,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完善金融调控和监管体制,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积极发展各类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三是继续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健全重要商品、服务、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从我国资源短缺、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实际出发,逐步理顺煤、电、油、气、水和矿产等资源产品价格关系。四是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建立健全开放型经济体系。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更加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进一步破除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障碍。一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支持、引导其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扩大购买服务,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二是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三是切实加快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消除两极分化。四是加快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统一和服务水平的基本均衡。 (作者为自治区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南宁市签约理论专家)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圆故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