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18日 来源:经济导报 作者:张志元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欠发达县域应按照“要素积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打造优势产业。

  县域经济既是区域经济的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单位。作为欠发达县域,如何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资源状况等条件,采取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最近几年,为缩小与发达县域的差距,许多地方政府提出了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战略,冀图通过行政拉力来迅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实现工业化、进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但实施这种“赶超战略”,多数欠发达县域并没有实现逾越,差距并未缩小反而进一步加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欠发达县域仍然存在几个突出的阻碍因素:一是经济发展基础相差悬殊,即使增长率相同,绝对差距也将不断扩大;二是基础设施滞后,投资效应的体现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三是资金等要素仍旧向发达地区集聚,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控制权仍牢牢掌握在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四是城市化严重滞后,而推进城市化需要有产业的支撑、人才的集聚、足够的财政投入,这些恰恰是欠发达地区的“软肋”。选择和实施超常规发展战略的根本着眼点在于:避免欠发达县域经济的后发劣势,使之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在区域和县域经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取得发展格局上的持久战略优势。战略就是用辩证思维,审视现实竞争和对抗关系中的内外两方面情况,在此基础上首先建立起局部优势,而后实现整体优势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的总和。为了在欠发达县域经济中首先建立起局部优 势,最终赢得发展格局上的整体优势,在选择和实施超常规发展时,应当明确几个战略思维:弥补战略缺失。笔者认为,尽管造成一个地区或区域欠发达的原因很多,但一个区域发展战略的缺失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目前山东经济正处于重大转型阶段,呈现出结构多元、空间多元和资金多元等特点。任何单一方面的战略性表述,都难以准确反映山东经济发展全貌。因此欠发达县域要构建经济发展新思维、新战略,解放思想是先导,更新观念是手段,改革创新是动力,科学发展是目标,实施创新战略是关键。打造优势产业与培育潜力产业。明确县域发展的优势产业、主导产业、潜力产业。产业选择和打造优势产业,必须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及其原有的产业基础来进行,真正做到变资源和区位优势为产业优势。按照“要素积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打造优势产业。树立发展产业集群的理念,在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拉长、拓宽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这样才能提升整个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小企业融资与上市创造环境。在现代经济中,基本上不存在没有金融的纯实物经济运行,金融已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并且影响力越来越大。从近几年的数据看,欠发达县域经济在拖着金融走,金融滞后于实体经济发展。直接融资发展不足,长期融资过度依赖银行,地方性金融实力弱小,金融对县域以下经济、对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支持力度不够。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在宏观调控和稳健货币政策条件下 ,加强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与上市问题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木樨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