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2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蒋秋谨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镇域经济是指一个建制乡、镇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包括乡镇经济、乡村经济、农户经济等层次。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平台与支撑,对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发展镇域经济对于南宁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意义

  镇域经济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节点。乡镇直接面对市场微观主体和广大农村居民、农村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是经济发展最基础、最关键的层面,也是最具潜力和活力的主体。镇域经济的良性发展,有利于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解决好农民增收、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镇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的有效载体。镇域经济产业涉及各领域、各行各业。发展镇域经济,将逐步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加强城乡之间信息、物资、人员的交流,打破农村原有的半封闭状态,使农村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等得以发展,使市场经济观念和竞争意识能够深入农村。

  镇域经济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纽带。镇域经济一方面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生产生活资料,另一方面又为城市的发展扩大市场需求,成为名副其实的城乡发展的纽带经济。因此,镇域经济是城乡经济的结合体,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切入点和联系纽带。

  2

  南宁市镇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南宁市共有124个乡镇(含民族乡、街道办)。改革开放以来,南宁市广大城乡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南宁市也面临着许多制约镇域经济发展的难题,如土地流转难、人才匮乏、农民增收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难、基础设施差、政府依法行政难等。

  基础设施落后,乡镇产业聚集力不强。除6个县城及一些近郊城镇外,多数小乡镇基础设施落后,功能不全,城镇化水平不高,缺乏聚集产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产业发展水平低。

  农村土地流转范围还待进一步扩大。没有大规模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就无法推进农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南宁市许多地方尚处于农村土地确权阶段,离土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阶段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乡镇人才匮乏,先进技术难以推广。受观念、财力、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乡镇干部的整体素质不高,创新意识不强。农村群众观念更新较慢,影响到先进技术及生产方式、方法的推广应用。

  乡镇建设用地紧张。当前乡镇建设用地指标极其紧张,另一方面却存在大量农村建设用地闲置和浪费现象,农村人口大量进城,导致一些农村居民点的老旧、危旧住房大量空置,造成宅基地浪费。

  发展镇域经济意识不强。近年来,南宁市经济发展持续快速增长,从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镇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严峻现实。一些先进地区如浙江、江苏、广东,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产业已成为镇域经济主体,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但南宁市大量先天不足的乡镇企业呈下滑态势。

  3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区域经济,镇为基础”。镇域经济发展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大局与走向。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如何拓展镇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制定更为合理的镇域经济发展战略,设计适合南宁市镇域经济发展的框架和模式,需要从政策体制、规划管理以及产业集群培育上入手。

  统筹规划,加快推进城镇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高起点、高水平地搞好乡镇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明确各乡镇的发展定位和特色,避免“百镇一面”、同质化竞争。合理确定各乡镇产业布局和功能划分,搞好水、电、路、通讯、商业、文化、医疗等服务设施配套发展,增强发展镇域经济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乡镇经营管理水平。运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建立健全多元化、社会化建设经营机制。逐步放开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市场,可试行独资、合资、股份制、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投资者参与建设与经营,形成多元化、社会化投融资体制。可通过对现有基础设施产权转让、入股、拍卖、使用权转让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变现,形成投资、建设、运营、回收的良性循环。促进人口向小城镇集聚。全面贯彻落实南宁市户籍制度改革政策,鼓励有条件、有能力、已经富裕的农民到小城镇创业、居住,鼓励广大农村居民进入城镇务工经商。加大县城、乡镇保障房建设力度,对进入城镇经商创业人员,优先租住公租房或购买保障房,进一步增强小城镇对农民的吸引力,增强小城镇的集聚效应。

  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关键要搞活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向优势产业、重点区域集中。要加快农村土地确权步伐,出台土地流转政策,加快流转速度,试行“散户出租、企业承包”、“集体转包、大户经营”、“带地入社”、“以地入股”、“以承包地换保障”、“以宅基地换住房”等措施。建立利益保障机制,解决好土地流转利益分配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以保护和调动企业、农户等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建立管理服务机制,做好信息发布、典型宣传等工作,促进土地流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拓宽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范围,明确生产、经营用途和农村居民建设居住用房,以及租赁型经营住房范围,鼓励发展休闲旅游、农贸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等,破解乡镇有项目无土地,或有项目、有土地不能用的困境。加强金融扶持。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和地方金融机构到乡镇设立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服务组织,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乡镇的信贷投放。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加快农业保险的制度体系建设,推行团体农业保险业务,建立农业保险基金。建立完善融资性担保体系,鼓励发展农村信贷担保机构,积极培育小额信贷组织和资金互助组织。对乡镇建设项目征收的城市建设维护税费予以一定比例的返还,统筹全市的城市建设配套费,按一定比例提取作为乡镇专项发展基金。完善乡镇政府职能。坚持“小政府、大服务”方针,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为镇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通过直接下放、依法授权和派驻机构等方式,实现管理下移,使大部分具体事务能由镇政府直接办理,赋予乡镇政府更大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以强化乡镇政府管理职能。加大审批制度改革力度,逐步精简审批程序,建立城乡一体的政府服务体系,建立公开透明、精简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效率。乡镇党委、政府应把服务经济发展作为主要职责之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植财源,促进镇域经济发展。改革乡镇人事制度。鉴于目前乡镇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缺乏,可以通过较为优厚的待遇引进和配备各类急需的专业人才。特殊人才可以通过支付特殊津贴、专业人才可以实行有偿专业指导和物质激励等方式,吸引人才进入乡镇;还可以试行由市、县区人事保障部门统一派遣市级、县区级专业人才与乡镇横向挂钩,提供智力支持。

  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城乡一体产业体系。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基础。第一,以土地流转为契机,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立足各乡镇资源优势,做好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各县区、各乡镇传统农业生产习惯和地理、环境、气候及产业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制定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水果、蔬菜、中药材、花卉、茶叶、桑蚕、甘蔗等高效经济作物,大力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和产品,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区。当前中国国产奶粉进入历史低谷期,南宁市可以抓住难得机遇,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引进国际先进奶粉生产线,狠抓质量,创造知名奶粉品牌。第二,培育龙头企业,支撑农业产业化。首先抓紧培育和发展一批“龙头企业”,着力引进外来农产品加工企业,充分利用现有加工企业和项目,通过技术改造,发展一批档次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品牌附加值和农产品加工增值率。积极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把农产品加工业与原料生产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化发展,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以项目建设带动镇域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制造业基地、原材料基地,建设乡镇工业园区,重点加强中心镇和区位、资源、交通、基础条件较好的镇域工贸基地建设,打造镇域工业发展新平台。其次,大力促进集群经济发展。抓住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引进出口加工业、资源加工业、配套工业及传统工业等项目,尽快形成各具特色的工贸基地;依托优势产业,引进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和配套项目,促进相关产业的集聚,不断延长产业链,发展“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集群经济,提高规模聚集效应。第三,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来促进全民创业。放宽民营资本投资领域,降低不合理门槛,培育民营经济快速成长,壮大私营企业。积极引进民营企业到乡镇投资创业,对落户南宁市各乡镇的企业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富裕起来的农村居民、农村能人、打工学成归来者投资创业。鼓励重点民营企业进行重点横向帮扶,形成民营经济集聚效应。

  (作者单位:南宁市社会科学院)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