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22日 来源:南国早报 作者:王西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广西近期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彰显出对环境污染“零容忍”的坚决态度。当前,自治区正在部署各市、县(区)、乡镇对辖区范围内存在污染隐患的企业进行一次拉网式清查。

  对环境污染“零容忍”,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坚强决心。要将这个目标落到实处,关键在执行,特别是各市、县(区)、乡镇,要有大局观,要摒弃地方保护主义,铁腕执法,铁面问责,交出一份经得起考验的答卷。

  由于GDP增长关乎政绩,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便急功近利、未经认真审核就招商引资、上项目。只要能带来财税收入,便默许其“未批先建”,容忍企业污染环境,有时甚至充当污染企业的保护伞。只要不“出事”造成恶劣影响,所谓的监管便是“以罚代管”,走走过场。

  对环境污染“零容忍”,首先要转变认识。环境问题不解决,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就没有出路。各级地方政府应调整政绩考核方式,增加环保考核分值的比重。如果一个地方在节能减排、治污拒污方面有显著成绩,即使GDP平稳,也能获得高分;反之,则予以“一票否决”。

  其次,要明确责任,严格问责。当前,环保部门是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监管者,但在现有的行政隶属关系下,环保部门在治污上往往要看同级地方政府的脸色行事,执法力度大打折扣。要改变这种状况,有必要在各市、县(区)推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对追责主体级别的提高,才能倒逼地方政府真正下决心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在问责上,不仅要事后追责,更要事前追责。当一个项目未通过环评就建设投产、一家企业多次违法仍顽强存在,当群众多次投诉反映、媒体多次曝光某一环境问题时,就应该及时追究地方政府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如果只是当一个地方出现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后,才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那付出的代价能追回吗

  第三,治理环境污染不仅要打“苍蝇”,更要打“老虎”。一些大的污染企业,往往是“利税大户”,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密切,受到的保护也多。对于这些“老虎”,愿不愿打、敢不敢打,才是考验地方政府是否对环境污染“零容忍”的试金石。

  第四,要强化监督。不仅要加强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监督,更应重视群众监督、媒体监督。

  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的责任,更需要广大群众的参与。希望广西能够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一个新的“美丽广西”。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