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22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杜超年 谢雨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广西南山白毛茶茶业有限公司杜超年 谢雨

  黑茶类的六堡茶,是广西传统历史名茶,是广西独有的传统大宗出口创汇的特种茶,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国家外贸部、商业部在梧州、南宁(横县)及桂林先后建立定点茶厂加工生产,其产品80%以上是供应出口。六堡茶一直是广西茶叶产业的拳头产品,上世纪九十年代,以至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六堡茶在广西二十多县市都有生产,形成规模发展。

  一、六堡茶是广西传统大宗出口产品

  六堡茶是以它明显的消暑清热、祛湿消痧、醒酒的突出保健功效获得饮众的认可,特别深受东南亚湿热地区的华侨华人的喜爱,成为出口这一地区特有的传统出口产品。

  1、六堡茶的生产历史。据不很完整的历史考据,六堡茶大约从隋唐始,在广西的苍梧县五堡六堡乡及毗邻地区的贺县鹅塘乡、沙田镇的狮东乡开始生产。后来南宁地区的横县,桂林地区的兴安、全州、灌阳,柳州地区的三江、罗城、忻城也有生产。解放以后,国家统一整合六堡茶资源,外贸部先后创建梧州、横县、桂林三家国有定点茶厂,制定统一的产品等级标准,加工六堡茶,出口创汇。梧州的生产占40-50%,横县、桂林的生产占60-50%。六堡茶的适制茶叶原料,并不仅限于桂青茶群体品种,很多茶树品种尤其是优良茶树品种,犹能加工出口质优良的六堡茶。到九十年代,以至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广西六堡茶有了大规模的发展。除了梧州、南宁、横县、桂林三大地区的茶叶加工企业有迅速扩大发展外,广西的贺州、柳州、河池、钦州、百色、防城、来宾、崇左等近30个县市,都有六堡茶的生产,占广西六堡茶生产的半壁江山。

  2、出口历史以及“广西六堡茶”品牌的确立。六堡茶作为广西茶叶的骨干产品,其80-90%专营出口创汇,这在全国单一茶叶产品出口的比例之高,是绝无仅有的。据史载,六堡茶主要出口港澳台、东西亚的新马泰和日本。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鼎盛时期,每年约有300吨左右。明清直到民国时期,六堡茶的出口都是私商茶号分散经营的,不曾形成规范定型的品牌和商标。解放以后,国家于50年代收购了私商的作坊和茶庄,建立了国有茶厂,由外贸公司以“广西六堡茶”统一出口,才最终确立了“广西六堡茶”这一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公用品牌。六、七十年代,在出口产额中,梧州为200-350吨,横县为150-250吨,桂林为100-200吨。

  二、广西六堡茶工艺的延革创新以及产品质量的提升

  六堡茶的加工生产,在解放前的个体小农经济体制下,生产分散,加工粗放,品质参差不齐,只是低端产品。解放以后,尤其在农业合作化以后,在政府的组织下,茶园由个体农户分散种植变为连片集体种植,变手工加工为机械、半机械加工,国家并统一制定了产品标准,在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下,改进加工技术,规范工艺,在传承六堡茶加工基本原理和工艺的基础上,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起,六堡茶的加工技术工艺有了重大的颠覆性的创新。在梧州、南宁(横县)、桂林三地区的规模化大生产中,质量大大突破历史水平,斩获高端产品。1982年国家外贸部授予梧州、横县、桂林三大国有茶厂六堡茶“部优出口产品”称号。从加工工艺到产品质量来考量,广西六堡茶已经不是历史传统意义的“苍梧六堡茶”。

  1、茶中原料选配上的创新。

  六堡茶的初始发祥到上世纪50年代,其生产是以广西苍梧县六堡乡、贺县狮东乡、横县南乡、兴安县界首乡、灌阳县新东乡原生的桂青茶群体品种的鲜叶为原料。此群体品种是历经上百年以至数百年的有性繁殖群体,其内在品性历久累积变异,已属劣性品种,苦涩味重,茶香低淡,新梢芽叶持嫩底低。六十年代中起,广西相关单位对本区茶树资源的普查发现了诸如临桂县的大叶宛田种、凌云县的凌云白毛茶、横县的南山白毛茶、资源县的梅渠茶、昭平县的象棋茶等优良茶树品种。同时,还大力引进全国的优良茶树品种种植,如云南大叶种、福鼎大白茶、政和大豪茶、台湾金宣等等。这些优良茶树品种,其内在品质都优于桂青茶群体品种,见下表(录前资料“比较表”)。

  以优良品种茶树的鲜叶为原料加工六堡茶,均能获得优质的产品。凌云浪伏茶业公司选取凌云白毛茶加工六堡茶,2009年7月在中国茶叶学会“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与梧州的六堡茶同台竞评,独获特等奖。广西南山白毛茶茶业公司选取中国历史名茶南山白毛茶等优良茶叶为原料加工六堡茶,2012年6月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北京国际茶叶展评中,同样优于梧州各主要厂家生产选送的六七个产品,公司选送的两个产品,独揽金奖银奖。一些观点固守选用桂青茶为原料才是“六堡茶”之说,是不符合生产实际的,他们并没有掌握原料选择和配比上的创新和发展。

  2、后发酵工艺的彻底变革创新。

  六堡茶历史传统上的加工工艺,是分毛茶初发酵和成品茶后发酵为主要关键工艺,其成品“红浓醇陈”的显著特征是在后发酵和久储陈化过程中最终完成的。要获得“红浓酵陈”的终极品质风味,其生产周期需要3-5年以至更长的时间。问题在于传统工艺的后发酵是采用热发酵工艺,其间茶叶没有完成“完全发酵”,蒸制紧压后的成品需要在阴干陈放时间里自然熟化和陈化,其品质的转化是极为缓慢。上世纪60年代中期始,在茶叶发酵原理的基础上和新技术的支持下,广西骨干茶叶企业对后发酵工艺进行变革和创新,改“热发酵”为“冷发酵”,茶叶实现“完全发酵”,“红浓醇”这三大品质特征达到理想极致,有效地缩短了生产周期。“后发酵工艺”实现突破性的创新。因此,在六堡茶加工中一些人仍然强调“传统工艺”是不适应生产实际的,是不合时宜的,须知“传统工艺”并不能等同于获取“优质产品”。

  3、对六堡茶工艺及品质评判的若干误区。

  对于六堡茶的生产加工,历史文献及教科书上,仅有加工、制作工艺流程简略的概述。到了当代,生产部门及科研单位也少有系统完整的总结和科研成果。近年来,随着六堡茶的热销以及生产加工在广西的迅速扩大和发展,一些新进的茶叶工作者及茶叶学者,由于对六堡茶加工的历史及现状了解的缺失,在总结概论和推介六堡茶加工工艺和对其品质评判的文章和材料中,不时出现若干误区。

  (1)原生桂青茶为原料加工的六堡茶才是纯正优质的产品。诚如本文第二章第一世所论证的,选取茶叶主要内含生物成份比较高的优良茶树品种,诸如凌云白毛茶、南山白毛茶、大叶宛田中等的芽叶为原料加工的茶叶,方能获得优质产品。所谓唯“桂青茶”加工出来的产品为“纯正优质”之说,是偷换概念的辩解,是误导人们的感知,没有任何学术文献评判说“选用桂青茶群体品种为原料,才有优质六堡茶”之说。近十几二十年以来,一些厂家大量采购越南的晒青茶、缅甸的黑毛茶作为原料加工六堡茶,既失“纯正”,遑论优质。六堡茶突特品质的形成,不取决于特定的茶树品种,而取决于遵循其加工原理及工艺。在广西,适制六堡茶的茶树品种是丰富众多的,全广西各县市均有种植。

  (2)唯在“梧州”加工的六堡茶为“纯正优质”产品。此结论是不符合六堡茶生产的历史及现状的,是不了解广西六堡茶生产实际而产生的迷误,是没有对广西六堡茶产品尤其是优质产品的品质风格作全面的品评造成的错觉。本文此章开头就举例说明1982年广西在梧州、横县、桂林三大国有茶厂生产的六堡茶,均获国家外贸部“出口优质产品”称号的荣誉。进入二十一世纪的近几年来,百色、横县生产的六堡茶,均优于梧州骨干大厂生产的品质。六堡茶的生产并不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有学者断论“离开梧州生产不出纯正的六堡茶”,此论是片面的、武断的。貌似权威的论断造成了认知上的混乱。市场追求的是“优质”产品,而非“纯正”,实际胜于妄断。

  (3)六堡茶产区农家灶头上悬挂的竹篮里的茶叶是稀世珍品。这不过是故意的炒作以造成原产地产品的轰动效应,或者是无知人士的盲目跟风。苍梧县六堡乡农家灶头上悬挂的竹篮,确有储放茶叶的习惯,这些茶叶不过是农民手工粗放制作加工的毛茶,是粗劣的低端茶叶。无论它是80年前还是100年前储存的,都不可能称得上珍品。只有大型精制茶厂储存的成品茶,有二、三十年甚或五、六十年的陈茶,可称珍品。

  (4)传统纯正的六堡茶必定具有松香味并间有黄花。这也是不了解六堡茶生产历史的一种误判。个体手工作坊加工六堡茶,烘干时是土炕烧松柴松毛明火烘培,毛茶自然吸附多量的松烟味。现代机械化大生产,是必须禁绝任何烟焦味的,带有烟焦味的茶叶是劣质产品,别把原始生产时难以避免的品质劣迹当异品来宣扬。至于成品茶中是有黄花,并不是六堡茶优质产品评判的指标,成品六堡茶的加工,并不像伏砖茶的加工那样有一个专门“发花”的工序,六堡茶成品中的黄花,是在蒸压后阴干阶段在茶叶含水量、阴干环境某个室温和湿度范围内自然生成,不具备这三个条件黄花不会形成。六堡茶中的黄花,对品质的提升并无积极的影响。相反,黄花过多,会带来茶汤泛酸,不要相信“黄花丰富”是优质产品之说。

  三、倾全广西之力,发展壮大广西六堡茶

  广西六堡茶是广西茶业的拳头产品,是广西大宗的传统出口特种茶。“广西六堡茶”这一品牌,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是饮誉国内外著名的公用品牌,做大做强广西六堡茶,对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番”,建成小康社会是有力的支撑。

  1、六堡茶是广西茶业的拳头产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六堡茶生产占广西茶叶60%以上,而占广西出口茶总量的80%以上,一直是广西茶业的拳头产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国内外市场掀起一热销六堡茶的高潮。以六堡茶突特的保健功能和它久储能提升茶叶品质并增值的特点考量,市场的需求只会提升而不衰减。做大做强广西茶业六堡茶是牛鼻子。

  近一、二十年来,广西的绿茶、红茶、花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绿茶不可能有杭州龙井、江苏碧螺春、信阳毛茶以及滇绿等名优绿茶的品质优势和市场地位。红茶蛮不能与 红、滇红、政和坦洋功夫红茶等这些传统红茶相比肩抗衡。横县是全国最大的茉莉花基地,但是由于花茶坯的局限,广西仍不可能有自己的花茶大品牌,唯有“广西六堡茶”得益于历史传承的生产和市场优势,可以在国内外市场上独占鳌头,应倾全广西之力,抓住六堡茶这只牛鼻子,发展壮大广西茶产业。

  2、实施“广西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壮大广西茶业的保证。

  广西的气候特点、生态地理环境是适合六堡茶生产的,各县市都有适制六堡茶优良茶树品种的种植。除梧州外,广西大部分县市均是六堡茶历史传统生产地域。现在亦都掌握其生产技术和具备生产条件,且一直在生产和发展。地理标志产品一般包括:(1)来自本地区的种植、养殖产品;(2)原材料全部来自本地区或部分来自其它地区,并在本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的产品。广西六堡茶完全符合上述特征。解放以来,“广西六堡茶”已经形成享誉国内外的著名的一个公用品牌。按照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将地理标志作为一项WTO成员国有义务保护的商业标记的原则,广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申请实施“广西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以推动广西茶产业的大发展。

  2011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了对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和产品保护。可是,保护的地理范围却把同是历史传统产区的贺州、横县、桂林、柳州、河池等县市剔除在外。这是人为缩小六堡茶的生产,是对广西六堡茶生产在国内外的强势地位自我断掌、自我废功,实为欠策略的决策失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目的是为支持扶助该产品稳固发展,保持其品质、市场的声誉和地位。云南省的普洱茶发祥于西双版纳,实施“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时,是把全省都纳入保护的地理范围的。浙江省之于龙井茶,鉴于其不同地域的品质差别,则实施“杭州龙井”和“浙江龙井”两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以确保和维护全省的龙井茶生产。因此,实施“广西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已成为发展广西茶业的当务之急。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