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商标品牌战略,这已经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概念。2009年,国家工商总局提出和部署在全国实施商标战略,开展了实施商标战略示范城市和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内蒙古在实施商标战略中加上了“品牌”,是因为商标是知识产权范畴的概念,品牌是市场或经济范畴的概念,做好商标培育、注册、使用、管理等工作只是手段,而通过品牌创建,促进品牌经济的发展,促进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才是目的。只有把拥有商标和创建品牌相结合,才可以进一步引领和推动经济的发展。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个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种种迹象表明,中国走向县域经济时代已经是大势所趋。
改革开放以来的前20年,中国市场处于不断唤醒大众品牌意识的阶段。进入21世纪,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中国市场已进入强化品牌意识和品牌经营阶段。“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转变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共识。无论是有识之士还是社会普通成员,大家都已充分认识到: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载体—品牌,关系着企业的发展乃至存亡。商标品牌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客观上讲应该是个正相关的关系,没有品牌集聚的区域经济不可能成为经济实力强或竞争优势大的地区。
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培育、创立驰著名商标,最终目的是为了助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助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而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这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九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8337”发展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截至2013年6月,全区有效注册商标54364件,其中驰名商标46件、著名商标460件、知名商标774件,有效注册商标和驰名商标数均在全国排名20位以后。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27件,仅排在西藏之前。内蒙古有效注册商标与市场主体比例是1:22.7,全国的平均水平是1:13,有效注册商标和驰、著名商标都存在总量偏少、区域行业不平衡等问题。
自治区拥有46件驰名商标,驰名商标的销售收入占到自治区GDP的12%,税收只占全区财政收入的9%。区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的呼、包、鄂和东部的通辽、赤峰, 行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农畜产品加工和轻工纺织业。在新型战略型产业和领域注册商标及驰、著名商标都很少,高端制造业、服务业、文化产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传统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支撑也很有限。
内蒙古在全国经济总量排在第15位,人均GDP排在第5位。与此相比,自治区的商标发展与知名品牌培育工作与其他发达省区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驰、著名商标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无论是推动力和贡献率都与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总体要求、与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势头和规模存在很大的不适应、不对称。当然,反之,也可以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13年开始,部分盟市把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上升到了政府高度,自治区党委、政府也把年度新增驰、著名商标件数列入对下级年度考核的标准体系,并出台了奖励激励政策,有的旗县也同步出台了相应政策,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今年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中提出: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着力壮大县域经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认清商标品牌战略的“引擎”地位,达成如下共识。
中国制造(或内蒙古生产)不能建立起优秀的企业文化,更不可能塑造出国家乃至世界品牌。长期处于制造和生产、贴牌生产只能造成巨大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单独追求生产规模和经营规模扩大将会对内蒙古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大的威胁。必须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在推动工业化进程中实现第三产业大发展,使支柱产业多元化、传统产业现代化、新型产业规模化。
商标品牌战略如不能在县域深入推进和实施,内蒙古长期存在的县域经济规模小、层次低、技术含量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等被动局面很难彻底改变,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就无从谈起。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发展品牌经济,提高品牌经营层次正是扭转内蒙古经济当前被动局面正确的选择。
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过程实际就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更是一个地区从加工制造向创新创造转变的过程。
各级政府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商标品牌战略实施工作,要将商标品牌战略列入地方政府发展规划、年度考核目标中,不断完善相关奖励政策措施,充分发挥部门联席会议等方面的作用,经常性的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我们才有更大的希望。
试想一个地区如果没有能“打出去”的国内知名品牌,那么这个地区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如何体现,一个地区如果没有市场认可的品牌,即使拥有资源优势,也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转型升级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
知名品牌的创立认定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创新的过程,没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撑的品牌不可能成为知名品牌。中国驰名商标是经过精心培育、扶持和法定程序认定的。对一个盟市或旗县来说,从制造产品到创建和运营品牌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从低级到高级、从迷茫到成熟、从探索到成功的过程。
对一个地区而言,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县域经济的实力象征和县域经济发展的竞争,都将取决于地区优质强势品牌的聚集。针对目前我区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工作的现状,自治区政府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每一个旗县要立足当地优势资源、特色产业、龙头企业,新增1件驰名商标和10件著名商标,每个农牧业旗县注册成功1至5件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的目标任务,要根本上扭转有品无牌、产品附加值低、资源优势不能转变为品牌优势、经济优势的被动局面。
工商系统也把2014年定为“大力推动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注册年”。
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对一个地区促进农牧业产业化、现代化、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哪个地区,实现产业集聚、龙头企业牵引、品牌创建引领的路径有两条,一是产业转移承接(招商引资);二是立足地方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做大特色优势产业。地理标志商标资源就是各地最典型的特色资源。
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曾对22个种类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地理标志作用上农产品价格比注册保护前增长3倍,比不注册的同类产品高20%—90%,对农牧民收入的增长比注册保护前增加15%—485%。我区自1985年全国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以来,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虽然起步晚,但也实现了从无到有。2010年全区只有12件,近3年大幅增长,到目前已增至27件,今年报送总局商标局的还有8件,两年内我们可以培育上报的大约20件。
内蒙古是一个资源大区,内蒙古大草原这个品牌从50年代开始就举世闻名。实事求是地讲,平均每个盟市注册10件以上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是完全有可能的。有一组数据可供大家参考:全区有无公害农畜产品基地583个、产品总数1764个,绿色食品生产企业144家、绿色食品标志产品343个,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家,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3家,全区年销售超过500万元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1849家。这些都是我们注册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培育知名、著名、驰名商标的资源,比如,呼伦贝尔的白蘑,大兴安岭的药材,扎兰屯的蓝莓果、榛子,兴安盟的阿尔山矿泉水、卜留克,通辽的杂粮、玉米,赤峰的杂粮、羊肉,乌兰察布的丰镇月饼、卓资县熏鸡,鄂尔多斯的山羊肉、羊绒,巴彦淖尔的羊肉、葵花、枸杞,乌海的葡萄等等都有条件注册成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
我区注册的27件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中,正在使用的有18件,销售收入最多的是“乌兰察布马铃薯”,收入突破亿元,“锡林郭勒羊肉”、“呼伦贝尔黑木耳”销售收入两、三千万元,其他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都使用的不是很好,对农牧业产业化、对增加农牧民收入、对农畜产品加工输出基地建设的贡献是微乎其微,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现在有了好的势头,涌现出好的典型:呼伦贝尔市政府要在3年内投入1.5亿元,把其注册成功的4件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培育成中国驰名商标,形成4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这在全区甚至全国来讲都是大手笔,这对全区各地党委、政府重视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和使用工作都会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
同时,工商部门也会进一步加大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及时打击和遏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依法保护商标品牌战略的实施。
“8337”发展思路的提出,预示着内蒙古经济升级版已经启动。随着全社会商标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随着政府导向的更加明确,随着商标品牌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一定会让内蒙古黑色的煤、白色的奶、绿色的食品、多彩的金属矿藏在广袤的土地上真正发挥优势,推动内蒙古经济的转型升级,以蓬勃的生机和无限的活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的伟大的跨越,托起内蒙古美好灿烂的明天。
霍武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贵州“底气足” 支撑县域经济转型有底气
28日,贵州修文门站及门站至扎佐次高压管线项目建成投运,标志着2015年贵州管道天然气助推县域经济低碳转型发展开启序幕 【详细】
湖南省:特色制造壮大县域经济
今天,全省特色制造产业重点县建设工作会议在汨罗市召开。会上,江华县、临湘市和云溪区(联合申报)、邵东县向省政府副秘书长陈仲伯递交了责任书,这标志着湖南第三轮特色制造产业重点县正式扬帆起航 【详细】
[大化县]精准施策 确保县域经济社会提质发展
4月24日,大化瑶族自治县召开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会议全面分析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科学判断当前全县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部署下一阶段全县经济工作。县委书记韦朝永要求,提神提气,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确保实现好今年各项工作目标 【详细】
[合山市]打造旅游品牌 “煤都”由“黑”转“绿”
一百多年前,合山这座因煤而生的城市,在广西的版图上镶嵌着黑灰色的城市印记。如今,“光热”散尽的“煤都”正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寻求着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 【详细】
县域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专家座谈会在京召开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县级行政管理研究分会31日在北京举办了届中调整会议暨县域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专家座谈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