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23日 来源:右江日报 作者:陆致腾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近年来,田林根据县情,围绕“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林纸电糖富民强县”之路,扎实推进“富裕田林、生态田林、文化田林、和谐田林”发展战略,战胜了干旱灾害造成的缺水、缺电和缺资金及高物价等困难,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下面笔者就田林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作进一步阐述。

  一、田林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农业增长较快

  近年来,田林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二)特色农业发展加快

  深入实施“3221”工程,重点推进岑王老山福寿桃、灵芝、指天椒、油茶、竹子、林下养鸡等产业发展。完成竹子种植5万亩、油茶种植1.5万亩、秋冬农业综合开发20万亩。全县畜牧业产值稳定增长,肉类总产量3万吨,增长28.1%,出栏肉鸡911万羽,其中林下养鸡758万羽,获百色市“林下养鸡先进县”“百万亩竹子产业基地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种植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重要地位

  2012年,全县农民大力种植杉木、松林、油茶、八渡笋等经济林。至2012年底,全县八渡笋种植达30多万亩,年产笋干3000多吨,产值8000多万元,笋农户均收入5万元左右。八渡瑶族乡平作屯还成立了合作社,并成功注册了“平作牌八渡笋”,打造本地品牌,让八渡笋产业逐步走上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二、农民增收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近年来,各乡镇根据本地气候特点,调整产业结构,收到一定成效。但由于市场运作不够科学到位,加上农民种植缺少科技含量,造成农业结构不合理的实际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是种植的农作物比较零星分散,没有连片开发形成规模;二是种植的作物“产—销—加工”链还没有规范运作,造成作物虽然增收却带来低利润,甚至成本大于收入,给农民生活带来较大压力。

  (二)没有很好地利用土地资源

  田林土地面积5584平方公里,号称广西面积最大的县份。全县总人口24万余人,可谓土地肥沃,人口稀少。但我们还没有充分地利用土地资源促农增收。一是农业经营分散,经营规模小,生产效率低,还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二是缺乏有关土壤专家的指导,没有根据土壤结构种植适宜的农作物,整片大规模开发经营;三是还没有综合利用土地,有计划有步骤地上规模种植,造成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偏低,抑制农业增产,影响农民增收。

  (三)农业产业缺乏科技含量

  一是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又缺乏进取精神,不主动阅读种植养殖之类的书籍,依靠技术种养率不高;二是农业技术培训还不够全面,种、养殖缺乏科学指导,虽然通过培训,却还是按原始方式种植养殖,给增收带来不少难度;三是农产品加工程度低、精深加工少、产业链短、产品科技含量低。

  (四)缺少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

  目前,田林县缺少上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只有少数几家中小型企业和组织,如山弘公司、皇氏乳业公司和一些小型的食品加工厂、木材加工厂。这些公司、工厂规模不大,农产品精深加工附加值增加不足、产能规模不大,带动作用不强,农村农民参与率不高。大多数劳务输出依然舍近求远,无形中增加了农民支出,农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

  三、促农增收的建议和对策

  (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优化产业布局。一是引导农民打造“稻—菜”或“菜—菌”等特色产业精品园;二是根据各乡镇的地理及气候特点,进行连片开发,大规模的打造适合本乡镇的项目,同时,规范“产—销—加工”链,让农作物产生更大效益;三是加快“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培育一批种养大户,建立和完善15~20个林下养鸡集中区。

  (二)充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

  一是引导农民连片种植八渡笋、优良油茶、油桐等经济林,并加快低产林改造;二是根据土壤结构打造香菇、灵芝、山药等特色产业;三是大力推广甘蔗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扩大机耕规模,加大种植面积;四是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山顶经济林、山腰水果带、山脚精品园"”立体产业布局,增加科技含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三)多举措提高农村农业科技水平

  一是加大种植、养殖技术培训,让农民掌握一至二门技术,依靠科技发展种、养业;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农民把技术“学到家”;三是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四是加大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推优、测土配肥、病虫害防治等先进技术推广。

  (四)引进上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一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上规模企业,并对八渡笋、灵芝等特色产业进行精深加工,打响品牌,注册商标,形成批量继续销往海内外;二是引导糖业公司提高技术含量,切实让甘蔗“产—销—加工”链良性循环;三是扎实推进食品加工产业,对油茶、山茶等进行精深加工,强化产品质量认证,创立品牌特色。

  (五)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打造八渡笋生产基地。在六隆、八桂、利周、旧州等乡镇大力种植八渡笋,力争年增加种植5~10万亩;二是打造蔗糖原料生产基地。在八渡、乐里、定安、六隆等乡镇做大做强蔗糖原料生产基地,力争实现年进厂甘蔗100至120万吨;三是打造林下养殖基地。力争年均出栏肉鸡800~1000万羽以上。引导农民养(山)猪、山羊、黄牛等,做到上规模、成气候、有效益;四是大力发展壮大中药材加工生产基地。田林森林覆盖率达74.8%,特别是被称为“中草药仓库”的岑王老山,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广西中药资源普查”便得出结论:岑王老山拥有植物药材多达817种。其中,国家保护的植物药材25种。而像野生首乌、天冬、百部、黄精这类名贵药材,老山还是主产地。因此,要尽快上马加工企业,强力提升中草药产业品牌,提高知名度,打入国内外市场,引领全县农民与全国同步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作者单位:中共田林县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