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26日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作者:祝汉国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本报讯(祝汉国 记者 李杰 王长兴) 做美城市环境,做旺城市人气……近年,河北沽源坚持科学引领,突出理念创新,推进项目建设,县城人口由3年前的2.6万增加到现今的5万多,人均住房面积增加到31平方米,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7.5平方米,居民幸福指数提升,颠覆了人们一贯贫瘠的坝上印象。

  城市建设是提升幸福指数的第一步,是解决“路不平、灯不亮、暖不热、如厕难”等现实问题的突破口。面对资源瓶颈,该县创新城建融资机制,充分运用多重机制,调动社会资金。建立起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担保商会、涉农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三个投融资平台,多方吸引外资、民资和社会闲散资金,让“死钱”变成“活钱”;出让闲置土地使用权,以“项目捆绑”模式运作大型市政项目,以BOT(建设—运营—转让)实施集中供气供热工程,变“无钱”为“有钱”。

  按照沽源县城建设领导小组编制完成的《沽源县城乡总体规划》《沽源县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2014年底,县城交通将形成“七横十纵两环”的路网格局,加之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筑风情的多个综合性房地产开发项目,星级酒店、购物广场等地标性建筑的陆续落成,富有沽源特色的整体城貌逐渐形成。

  要在短时间内提高城镇的“人气”,还要把城市建设与民生改善、项目推进统筹结合。

  沽源先后启动实施了“一治、两改、三园、四场(厂)和路网建设”等民生重点工程,开展青年湖上下游治理以及完成环城水系建设工作,中小学校舍改造和县乡医院搬迁改造,人民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文体广场、融金广场等建设。此外,还通过新民居、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惠民政策刺激,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

  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变化体现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更加集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硕果累累。借助工业聚集园成功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的有利契机,按照“谋划项目抓落地,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效”的思路,促使一大批在建、扩建项目得到快速推进,让小县城更加宜业。

  去年,该县共运作各类重点项目64项,总投资271.04亿元。投资6.1亿元的昊成商业中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4亿元,预计明年一期工程可投入试运营;投资6.6亿元的新合作广场综合商贸项目,年底一期工程全部交工;北虫草深加工和北虫草及珍稀食用菌科研基地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200万元,预计明年可完成办公楼和厂房主体工程;铀钼矿技改项目已完成全部工程,实现正常生产,直接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增长,让居民业有所就。

  结束语

  2013年7月25日起,本报组织记者奔赴各地,通过实地深入采访,挖掘各地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经验及亮点。在这组调研稿件中,既有规划,也有具体做法,从关注的地域来看,兼顾了东中西部,同时,也关注了各级政府对推进城镇化的布局,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深得业界和读者好评!至此,本组报道到此结束了,但是我们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依然会给予较多关注。读者朋友们如果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好的建议和意见也不妨跟我们联系!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香香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