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22日 来源: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强调“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如何贯彻中央这一部署和要求,是当前加强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宁明县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把全面推行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作为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举措,作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整合现有资源,健全制度机制,规范运作程序,探索建立“村民关切回应站”,让便民服务真正落地生根,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主要做法 (一)建好服务阵地,完善服务网络。“村民关切回应站”,是以县“回应指挥部”为龙头、乡镇“回应中心”为基础、村级“回应站”为前哨、屯级“回应点”为终端的四级回应群众关切服务体系的统称。县一级成立“村民关切回应指挥部”,负责决策指挥、协调部门服务基层。“村民关切回应站”以“八个有”(即有一间办公室、一张轮值表、一张工作流程图、一项运行制度、一块公示牌、一本工作记录、一个意见箱、一张“亲民卡”)为标准,为便民服务工作提供良好条件。目前,全县13个乡镇、161个村均设立了村民关切回应机构,1086个屯中的127个设立了回应点,形成了一个覆盖“县—乡(镇)—村—屯”四级联动的“村民关切回应”服务网络。

 

  (二)调研群众关切,找准回应功能。为了让“村民关切回应站”真正成为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民心工程,县教育实践办以“决策由群众来定”为出发点,深入乡镇、村屯走访调研。通过不断深入调研,找准“村民关切回应站”的四大回应功能:代办代理服务、化解矛盾纠纷、疏导公众情绪、倾听意见建议。

 

  (三)规范关切程序,限时分类处置。“村民关切回应站”,从一开始就实施清晰的、科学的、便于操作的工作流向和回应环节。工作流向是:热情接待—受理登记—分析处置—现场办公—接受监督—结果公示—反馈回应村民。在分析处置和现场办公环节,则按村民关切内容进行分类处理:政策咨询当面答复、矛盾纠纷现场调解、限时解决集中公示、代办事项全程代理、超出权限预约下访、涉密涉私问题专项反馈;在接受监督环节上,要主动接受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离任村干部以及县乡人大、党代表开展满意度测评,以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回应群众关切工作的标尺。

 

  初步成效 (一)“村民关切回应站”成为了加快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新抓手。宁明县通过“回应站”的建立,把焦点对准基层,把服务落到实处,缩短了党员和群众之间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破解党群、干群的信任“瓶颈”,增强了党组织的公信度。“村民关切回应站”自2014年2月建立运行以来,全县村级回应站和屯级回应点接待来访群众共690人,收到反映的问题和诉求652个,已解决613个,待处理35个。

 

  (二)“村民关切回应站”成为了各级党员干部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的新平台。目前,“村民关切回应站”配有专、兼职工作人员1214人,其中县级回应指挥部2人,乡镇回应中心26人,村级回应站805人,屯级回应点381人。在“村民关切回应站”工作中,村屯干部积极当好办事员、服务员,机关干部预约“下站”做好调研员,广大群众做好监督员。同时,县教育实践办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实施的原则,将“村民关切回应站”工作人员培训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乡镇党委、村党总支部和村级党支部,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层级式培训模式,提高了党员干部进站工作的能力。

 

  (三)“村民关切回应站”形成了促进为民务实清廉作风建设的新机制。推行“村民关切回应站”,坚持开门办公、便民服务,把“就业”、“民政”、“计生”等大量工作归结到一站一点上,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窗口向一线前移,让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村屯干部扎根基层,拉近党群之间的心理距离,深化“鱼水情深”的新型党群关系。同时,县实践办加强对回应群众关切全过程的监督,确保各级党员干部工作公开、公正和高效,杜绝了走后门、找关系等不正风气的出现。

 

  实践意义 (一)推行“村民关切回应站”,有效地整合和统筹上级部门工作职能,提高了基层组织综合服务的能力。农村基层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终端执行者,是农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承担着大量的公共事务和党政职能。纵观各村,党建、民政、工青妇、综治、信访、人口计生、武装、法律援助、社会保障等部门无不在村一级挂有职能牌匾,这是部门服务职能向基层延伸的具体体现。但从现实上看,农村基层干部人员、素质都很有限,难以承担那么多工作职能,不少“牌子虚挂”成为“形式主义”。“村民关切回应站”着眼于摒弃传统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模式,通过推行发挥融合各部门涉农工作的“引线器”作用,化“繁”为“简”、化“多”为“精”,让“一根针”穿起“千条线”,确保各条战线下基层,各司其责有统筹,使农村基层组织充分发挥自治和服务功能,更好地适应农村发展新形势、更有实效、更符合群众需求。

 

  (二)推行“村民关切回应站”,有效打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深化了党群干群关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的要求。只有群众诉求渠道畅通了才能将群众路线落到实处。“村民关切回应站”将政府社会管理、社会服务、村民自治合三为一,形成县、乡、村、屯“流水式”“村民关切回应网络”,给了群众“说”的机会,弥补了群众诉求反馈与权益保障缺失,缩短了党群之间的物理距离、拉近了心理距离,实现了“农村问题在层级回应框架内得到有效解决”的目标。

 

  (三)推行“村民关切回应站”,有效地挖掘和发挥农村干部个体潜能,树立了党员干部良好形象。农村工作离不开每个村干部的辛勤工作。但是实际工作中,由于村干部所处的地位、担当的角色不同,参与程度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三七现象”普遍存在于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宁明县现有村屯组干部3364人,其中定工、半定工干部971人,占总干部人数30%,这30%的人往往成为村里的“核心干部”,承担着70%的工作量;而另外70%的人因没有兼职的村党(总)支部委员、屯级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只能承担30%的工作量。如何变“核心干部”“小合唱”为全体党员干部“大合唱”,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同时,个别农村党员干部存在的“四风”、“六病”、“九疾”(庸、平、懒、散、软、骄、贪、奢、纵)现象,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而且给群众带来了诸多负面误导。“村民关切回应站”把服务职能延伸至屯一级,让长期处于边缘状态的屯级干部有工作平台、有管理约束、有群众监督,成为农村工作新的“核心力量”,从而把所有“村官”纳为干部“正规军”序列,具备独立工作和应对各项复杂情况的能力,能够安全、快速、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口中共市委宣传部中共宁明县委员会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