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20日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顾骏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中,乡镇政府负债波及面广、成因比较复杂。国家审计署报告显示,全国有3465个乡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一个例子是,湖南省桃源县39个乡镇全部负债,负债总额达8.1亿元,乡镇平均负债2025.6万元。该县观音寺镇情况尤为严重,负债高达1.27亿元,镇上5000多户居民几乎全是政府的债权人。居民讨债最激烈时,曾把镇政府的牌子也摘了。

  因为债务总额高,债权人多,都还,还不起;不还,过不去;于是一些地方定出了“土规矩”:有婚丧嫁娶的给一点,有子女升学就业困难的给一点,有天灾人祸的给一点;争来的上级项目,获得建设承包权的,就得在零散债权人中“收购”一部分政府欠条,如此等等,来缩小债权人总量。有些地方应运而生了新行当,“打折收购”乡镇政府对个人欠条成为一门“生意”,政府欠条甚至能拿来折价买东西,成了地方“流通货币”。

  盖上乡镇政府大印的欠条可以折价买东西,成为“流通货币”,真是闻所未闻。从好的一面说,乡镇政府还有信用,拿到市场上能被人接受,说明还有人指望哪天能兑现,虽然不知道这到底是猴年马月的哪一天。从不好的一面说,欠条都可流通做货币使用,那不等于让乡镇政府有了“印钞权”,同央行平起平坐了吗当然,以乡镇政府的管辖范围,是没办法同央行一样“全国流通”的。

  乡镇“发货币”看似荒唐,其实只是一个更荒唐现象的折射。只要看看乡镇政府的债务如何沉淀下来,就可以明白个大概。媒体概括了我国乡镇债务历史积欠的“成债”原因:一是抗灾救灾紧急筹措资金成债;二是农村教育、基础建设、计卫优抚、维稳接访等支出成债; 三是“三提五统”时代党员干部垫缴税费成债; 四是乡镇兴办各种企业投融资失败成债。其中除了“三提五统”垫缴税费之外,都同乡镇政府权责不尽匹配有关:本是上级甚至上几级政府承担的职能都落在乡镇肩膀上,不借债如何履行

  我国从中央、省市、地市、县市到乡镇,共有五级行政,也有五级财政,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与行政层级多且每级行政都在GDP考核的压力下,超水平发挥“基层积极性”有关。经济学家看到了“县域经济”的重要性,但显然不够到位,乡镇一级同样充满竞争的活力,才有了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对此只要考察几个原来的乡镇如何长成县市的案例就够了。

  乡镇能长成县市,不等于说所有乡镇都能长成县市,像湖南桃源县观音寺镇那样处在大山深处的政府,要自己解决“吃饭财政”都颇为不易,再要发展经济更是难上加难。可偏偏债务再多,政府也得继续运转,所以,弄到最后乡镇是“上级任务不完成、政府债务不偿还、工资福利不落实、机关食堂不开伙、各级领导不愿去、干部职工不上班、百姓办事找不到人”。

  因为政府永远都在,所以,老百姓还愿意借钱给政府,当然其中必有政府拖欠不还、百姓索要不得的部分。这是其一。其二是乡镇上面有县市,儿子不还,老子也不还吗百姓还有指望。其三是近些年来,各地“土地财政”蔚然成风,各级政府都可以在土地买卖中获利,乡镇也信心满满,底气十足,从东部沿海开始的、以土地抵押为筹码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中西部穷乡僻壤同样大行其道。乡镇承担那么多责任,就必须拥有那么多资源,上级给不了那么多,就只能对乡镇级的“投融资平台”和“流通欠条”睁只眼闭只眼了。

  当下“转型发展”已经成为探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开弓没有回头箭”,乡镇一级的债务率现状已然表明,以政府职能改变为核心的新一轮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