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3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中共隆安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并制定了新十年扶贫开发的《实施纲要》,把解决贫困地区自身发展问题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近年来,隆安县始终坚持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扶贫攻坚的着力点,充分利用独具特色的农业资源,开发具有区域特色和较高竞争力的农产品,并通过引入特色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不断提升贫困地区农业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促进群众脱贫增收。

  一、近年来隆安县发展特色农业的经验及成效

  (一)土地流转、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辐射带动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

  1.土地流转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截至目前,隆安县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30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1.9%,流转的土地为特色农业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今年全县香蕉种植面积达24.98万亩,按亩产纯利润2000元计,全县香蕉种植纯收入将达到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7元。通过土地流转建设起来的650亩“雁江米”基地是全县最大的优质米生产基地,“雁江米”已成为南宁市及周边地区的优质米品牌。此外,全县板栗种植面积14.4万亩,产量1.91万吨,产值1.24亿元,板栗产业在全区保持领先地位,全国“板栗之乡”品牌得到巩固和壮大。

  2.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助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有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7家,种植大户连片100亩以上的有150户。产业化规模经营的示范作用,促进了农民经营性收入大幅增收,如雁江镇穗米香水稻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和带动农户占总户数的35%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占生产总量的80%以上,成员收入水平高于当地其他同业农户20%以上。依托宝塔医药产业园辐射带动,隆安县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大幅提高,已达到2万多亩。

  (二)结合实际,探讨经营模式,助推养殖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隆安县结合实际,主要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和“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助推养殖业发展。“公司+农户+基地”合作模式:一是公司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价合同,由公司承担市场风险;二是公司统一提供鸡苗、饲料、药品、疫苗给农户发展林下养鸡;三是公司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技术服务;四是肉鸡由公司统一回购,对农民不打白条。目前隆安县三大肉鸡养殖公司已发展带动农户1200户,出栏肉鸡1000万羽以上, 叮当鸡、凤鸣鸡、富凤鸡三大肉鸡在市场打响品牌。

  广西汇生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隆安县实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该公司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即 “五个统一”:统一桂西牛品牌、统一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统一建立生产档案记录、统一兽药等投入品采购使用、统一组织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管理措施。对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公司供应优良牛犊,全程服务。目前该县与基地签订种牛供应和成品牛回收合同的养牛专业合作社26个,共计养牛2237头,辐射带动了隆安县10个乡镇3000多户养牛3万多头。

  (三)积极引进农业产业项目,努力寻求扶贫致富新的突破点。

  隆安县在大力引进工业项目的同时,也积极引进一些农业生产项目。“粒粒谷”生态农业园,该项目由英利集团和隆安粒粒谷公司共同合作开发,是广西首个同时也是广西最大的光伏农业生态示范项目。项目位于隆安县城厢镇大林村,总占地约1500亩。项目拟在农业大棚棚顶安装24万块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太阳能发电,并在棚底下继续进行农作物种植。项目预计年底完成并网验收,并投入运行,预计每年可发电7000万度,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约2.8万吨。。

  隆安县还积极加强与区内外相关企业合作,加快推进香蕉浆/粉加工项目建设工作。目前,由广西金穗农业集团和云南凯雄集团共同投资的年产10万吨香蕉浆/粉项目已于5月25日在隆安华侨管理区开工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2.5亿元,项目建设期为10个月,全部投产后每年可加工香蕉24万吨,每年实现香蕉加工产值12.4亿元。

  二、隆安县在发展特色农业助推扶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地方自然条件恶劣,贫困面大。目前全县贫困人口有11.5万人,大多数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收入来源主要依靠传统种养业和外出打工,极易因灾、因病返贫,农民增收难度大。

  (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一是隆安县可灌溉耕地面积少,全县五大灌区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积14.85万亩,实际每年的灌溉面积只达到60%,全县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低下,水旱灾害频繁。二是农村交通条件仍十分落后,农产品销售困难。三是中低产田面积多,全县中低产田面积达44万亩,土地生产能力不高

  (三)农产品加工业落后。缺乏农产品加工、深加工企业和研发、销售人才。相关特色农产品没有建立健全产业链,导致大部分农产品都是原产原销,农产品附加值偏低。

  (四)农业科技支持能力不强。农业技术推广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群众的现实需要,隆安县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专业人员不足,专业结构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老化,水果、经作等专业技术人员奇缺,对产业的发展难以提供技术支持。

  三、今后发展特色农业推动扶贫开发的几点思路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面对新形势,特别是在隆安这样以农业大县为主的贫困地区,今后更要因地制宜地把发展特色农业和扶贫开发有效结合起来。

  (一)夯实基础,加强对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多方筹措资金,尽快解决偏远贫困村屯的道路硬化问题。推进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作,不断完善贫困村屯的公共设施,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为特色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以点带面,加强对龙头企业、生产能人的扶持培养。要把扶持培养龙头企业作为扶持贫困村产业发展、扶持贫困群众增加收入的重点来抓。积极为龙头企业解决资金、项目、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困难。同时,鼓励企业加强研发创新、扩大销售渠道,不断延长产业链。

  (三)深化改革,继续探索新的特色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根据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特色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平原地区探索集中营业、规模经营等模式,通过土地流转方式集中种植、连片种植、科学种植蜜本南瓜、香蕉、葡萄等农副产品,让农民在集中、连片、科学管理中得到实惠。山区地区探索适合山区种植的高效农业种植业,引导农民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产值。引导农民充分利用林下空间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因地制宜地开发“林—果、林—草、林—蜂、林—药、林—禽、林—畜”等生产模式,延长林下经济产业链。

  (四)创新实践,大力推进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隆安县土地流转使得土地综合利用率得到提高,也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结合城镇化建设,尝试在县城、各乡镇建设生态扶贫搬迁移民搬迁安置点,引导贫困群众进行生态移民搬迁,实现脱贫致富。在各乡镇同时建设面积在30亩以上的生态移民搬迁安置小区。目前在前期3次调研和完成选址的基础上,正大力推进用地报批、征地、环评和立项等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早日完成搬迁。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