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我区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主动适应新常态,培育壮大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让新的经济引擎动力更强劲,才能使我区经济提质增效、行稳致远,成就广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A
认清大势 顺势而为
新常态下,“三期”叠加,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结构由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我们要历史、辩证地看待这些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既要顺应全国发展的大趋势,又要把握好我区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性特征。我区在工业化中期就进入了新常态,生产力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一些政策的边际效果递减,资源环境、土地供应、财政金融等约束加大。这些情况表明,我区面临的困难更多、挑战更严峻,培育壮大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显重要。
培育壮大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紧紧围绕“新四化”。新常态下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蕴藏着无穷的发展机遇和新增长点。工业仍是推动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传统优势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向高新技术产业提升,需要做好布局优化、结构调整、产品升级、节能降耗等工作,着力推进技术改造和工艺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坚持低碳化、生态化、信息化、高新化发展方向,以延伸产业链为切入点,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工程;农业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优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经营组织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发展质量和贡献率,紧密结合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发展与之相配套的信息、物流、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促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加快培育金融服务、信息咨询、文化创意等新型业态;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培育壮大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紧紧围绕“三驾马车”的统筹协调。进入新常态,全国消费逐步成为内需主体,外需拉动作用逐步下降,而我区投资仍是主要动力,外贸出口正处于最好的增长时期。要将扩大投资与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就业率、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改变拼资源拼环境拼廉价劳动力的粗放增长模式,注重优化投资结构,把更多要素投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通过优化投资结构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扩大消费需求,让群众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加速形成差异化、个性化、便利化的消费热点,建立扩大升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及时跟进落实国家即将实施的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等6大领域消费工程。要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实施加工贸易倍增计划,加快出口贸易加工区建设,做大做实边境贸易,走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多样化贸易齐头并进的路子。
B
坚持发展 因势利导
新常态下,发展仍是第一要务。我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历史欠账多,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必须保持一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发展速度。
形成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机制。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抓紧制定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并推动改革从政策推动向法治引领转变,使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大力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营造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快形成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制度优势,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创造更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打通经济与科技间的通道,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继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推进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突出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大力集聚创新人才,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从国家支持重点和发展战略中,从自治区党委政府已有部署中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找准对接国家战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快深入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构建“三区统筹”格局。紧紧抓住国家把广西定位为“一路一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机遇,科学制定我区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加紧做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工作。更加务实深化与东盟的开放合作,加大力度推进与东盟国家在基础设施上的互联互通,以产业合作为核心,着力推动我区与东盟国家在经贸、投资、金融、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实质性合作。更加紧密地加强与粤港澳台的开放合作,紧紧抓住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和产业分工,加快两广一体化进程。
C
主动作为 乘势而上
新常态下的发展必须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是以就业充分、效率提高、结构优化为支撑的发展。面对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规律、新要求,培育壮大更多新增长点,必须冲破传统观念束缚,摆脱惯性思维羁绊,更加积极主动、奋发有为地做好工作。
加快培育发展新业态。新常态下,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机制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必须敏锐把握新业态,积极培育新业态,大力发展新业态。互联网经济是当今最活跃、最具有创新性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带动经济全面转型的重要引擎。把发展互联网经济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深入实施“宽带广西”战略行动计划,大力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电信无线网络革新,培育壮大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业态。扩大电商经营模式,规划建设一批电子商务产业园,引导企业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全面推进“电商广西、电商东盟”工程。
着力打造高铁经济带。要顺应高铁时代的全面到来,完善提升沿线城镇、区域的发展定位、战略思路和产业布局,创新区域协调联动发展体制机制,将高铁经济带建设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紧密衔接,建设贵广﹑南广高铁经济带。把旅游作为高铁经济带的先行领域,依托高铁路网加快完善站点配套和集疏运体系,实现旅游目的地与高铁站点无缝衔接;加强旅游大数据应用,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大桂林和北部湾两大旅游圈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旅游与农业、工业、商业、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高端旅游、特色旅游、个性化旅游,不断提升我区旅游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健康养老服务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要充分发挥我区生态、环境、气候等天然优势,以规划建设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选择若干适宜区域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体,围绕适合老年人的各种需要,统筹发展城乡养老服务,不断满足区内外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经济,市场有需求,国家有扶持,我区有优势。要认真研究,科学谋划,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推动绿色经济、有机经济、循环经济一体发展,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同步建设,加快把生态产业打造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作者单位:广西社科院)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南宁市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3月16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据初步统计,1至2月南宁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9亿元,同比增长12.18%,增速同比提高1.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32.01亿元,同比增长7.9%;工业投资完成35亿元,同比增长16 【详细】
[昭平县]扶持实用人才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昭平县昭平镇结合地方实际,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扶持力度,培养实用型人才,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详细】
[田林县]县域经济工作实现“开门大吉”
今年以来,田林县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责任,创新措施,破解难题,全力以赴做好项目推进、产业发展、财政增收等工作,全县经济工作实现“开门大吉”目标,取得了全年工作主动权。 【详细】
四川省重点领域改革2014年推进情况之: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是四川省夯实底部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详细】
中国网库:“电商本地化”或可直达县域经济发展的神经末
朋友圈的“雾霾”刚散没两天,就又被“苹果表”各种刷爆!Apple为什么能被大众如此追捧?究其根源,不难发现,其炫酷的IT技术准确地触动了人们追求智能生活的神经末稍。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