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27日 来源:南国早报 作者:贾志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年关一过,吉林扶余市的书记和市长就带队出去跑招商,“一拿出名片,市的头衔可比以前扶余县的名片受重视多了”,扶余官员认为,这是变市之后最大的甜头。据统计,像扶余一样希望得到招商,在民政部排队申请变市的县已超200个。专家透露,“难产”13年的设市新标准预计今年内发布。而如何避开18年前的失控误区,将决定解冻后的撤县设市能否走远。(据4月25日《南方都市报》报道)

  一地由县变市,发展空间更为广大,有利于招商引资,同时享受的优惠政策更多,尤其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待遇提升,经济上得实惠,难怪全国各地的县都蠢蠢欲动,千方百计申报,从而出现失控局面,以至不得不停止审批,也使得新政策标准出台难。

  这个“难”,难在目前什么样的标准适合与市级规制匹配,从而有利一地经济社会良性发展;难在标准一出,必然导致县级政府生搬硬套,疯狂加剧人口聚集,城镇面积人为扩大,导致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甚至导致发展断裂或割裂。

  “撤县设市”与城镇化,二者可谓异曲同工。因此,“撤县设市”标准解冻,必须与城镇化合拍。不能因为“撤县设市”,引发各地疯狂城镇化,发展失控、审批失控。显然,出台设市标准不是难题,审批无乱象,一切可控,才是难题。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解冻“撤县设市”,就该引进“回溯机制”,即只针对或审理各地近年的发展情况。同时,还要采取“轮回式审批”,即审批不是逐年连续进行,而是跨至少五年甚至更多年限再重新启动。这样,才能抑制各地发展上犯冒进错误,不致失序失衡,让各地城镇化平稳推进,更倒逼各地主政者树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执政态度或理念,力戒当届政府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简而言之,“撤县设市”解冻重启,着眼点在于一个县域的既有实力水平究竟如何,其审批及评估的整个工作,不该给县级政府造成干扰和误导。一个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实力达到了设市标准,国家有关部门适时跟进,而不用县级政府削尖脑壳,托关系、跑断腿、拼命挤,这才是该项工作的题旨所在。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