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16日 来源:中国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9月8日上午,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人民论坛网承办的习近平“三农”思想研讨会在人民日报社报告厅隆重举行。会议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科学内涵、如何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全面梳理了“新常态”下新农村建设发展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取得了丰硕成果。

  “三农”即是农村、农业、农民,研究“三农”问题目的在于解决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作为一个有着5000年农业文明史,4000余年处于世界第一强国地位的中国,在进入21世纪之初,就有人给国务院写信称,“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首次把“三农”问题提到最危险的境地。当前,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农村人口仍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也许是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在基层工作和生活,对我国农业发展、农村建设深入思考后得出的论断。总书记年轻时曾在西部地区当过7年农民,干过一村之长,多次领导或分管农业工作,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并就“三农”问题先后发表了许多内容丰富、观点深刻的讲话和著述;成为新一届领导人之后,他更是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许多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场合,作出了一系列关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论述。笔者归纳总结认为,总书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解决“三农”问题:

  统筹城乡,均衡发展。一方面,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均衡配置城乡之间的公共资源和生产要素,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公共基础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让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以及社保待遇。

  扩大就业,持续增收。深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优化种养殖产业发展结构,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同时,要加快走出一条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比如,在北京北方企业集团公司带领下,马池口村坚持走“以工补农、以工养农、以工促农”的工业化道路,逐渐形成了“工业为主、农业为辅”的产业结构,为全体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经济收入、极大地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使马池口村全体村民踏上了小康之路。

  返璞归真,人文农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可耕地面积已濒临红线,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加大,农村生态系统已非常脆弱。要想发展“三农”必须始终坚持把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农村建设”中,保护和开发好生态资源,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此外,还需要强化对传统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去现代化,找回属于农村的“乡土味儿”。(文/顾艾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