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6日 来源:左江日报 作者:张世敏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实施精准扶贫,落实扶贫对象帮扶到户的举措,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根本要求,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部署。笔者结合江州区左州镇的实际,就如何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进行探索和思考。左州镇实施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

  左州镇位于江州区北部,全镇总面积388平方公里,辖13个村(居)委会、93个自然屯,人口3.8万人,耕地总面积18.3万亩。由于受干旱天气时间长、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产业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产业结构单一。目前全镇有龙合、陇念、果坡等3个贫困村,2014年建档立卡有贫困户1261户4299人,占总人口的11.3%,大多居住在偏远地区及灾害易发区。这些地方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欠缺,扶贫工作面临几个方面的压力。

  基础设施落后,阻碍农民增收。“十二五”以来,通过实施整村推进,贫困村道路、饮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群众要求改善基础设施的愿望还十分强烈。目前,全镇有2个自然村不通水泥路,有54个屯不通水泥路。

  特色产业不明显,产业化水平不高。全镇甘蔗面积15多万亩,蔗糖业是全镇主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但一直以来产量和产值较低,产品单一,经济效益差。此外,由于群众市场意识不强、销售不畅等多种原因,在生产经营时无法准确把握市场行情,只能搞规模小而保险系数高的产业,这样难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的生产经营格局。

  农业风险高,制约农民增收。近年来,接连遭受台风洪灾和霜冻天气的袭击,农作物产量受到较大影响;禽流感和猪瘟疫等病菌的传播,使传统的家庭养殖不断萎缩,这些对处于传统农业阶段的农民来说,在较大程度上仍很难摆脱靠天增收的命运。加之近几年农资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下滑,农业生产成本随之上升,严重影响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农民素质不高,缺少生产资金。从贫困人口外出务工人员的情况来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最大,难以从事轻体力、低风险、高收入行业,而没有经过培训的务工者,大多集中在劳动力密集、重体力、高风险、低收入行业,多数收入较低,并且依靠体力劳动获得。在家居住的农民由于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对变化多端的市场经济不能适应,造成就业难和增收难。

  农村社会保障缺位,影响农民增收。在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各种生产生活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农民支出不断增加。从教育方面来看,国家虽然实施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学前、高中和大学阶段的教育却是有偿的,教育费用的不断上涨致使许多农民家庭背上沉重的负担或者使许多农民子女因读不起书而辍学。从医疗方面来看,虽然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合作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还比较低。推进左州镇精准扶贫工作的设想

  做好“摸底”文章。按照上级的要求,全镇领导干部要会同市直、江州区直工作队员,组成多个小分队进村入户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开展调查评分工作,严格按照“两入户、两评议、两审核、两公示、一公告”程序,把好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审核确认关。严格遵循“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的工作方法,务求做到扶真贫。一进,就是工作队员入户与户主及其他家庭成员进行交流,了解家庭情况、生活质量状况、子女读书情况、家庭成员健康状况等;二看,就是看住房、家电、农机、交通工具、水电路等生产生活设施,看农田、山林、种养等发展基础和状况。三算,就是算农户收入、支出、债务等情况。四比,就是与本村(屯)农户比住房、比收入、比资产、比外出务工等情况。五议,就是议评分是否合理,是否漏户,是否弄虚作假,是否拆户、分户、空挂户,家庭人口是否真实等情况。

  做好“技术”文章。首先,在农村特别是贫困村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其次,选送贫困村青年骨干参加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采取田间课堂、现场参观、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办法,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此外,坚持以学校为平台,以培训为基础,以输出为手段,以稳定就业为目标,做好劳务技能培训工作。按照“培训农民、提高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的基本思路,努力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当前农村突出的生态压力。

  做好“产业”文章。甘蔗产业是全镇支柱产业,要按照江州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早规划、早安排,及早备好各类物资,把“推坡填沟造平地”和1.2万亩“双高”基地建设任务作为重要的发展任务、扶贫任务和为民工程来抓,强力推进,确保完成建设任务。与此同时,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根据群众意愿选择项目,实行规划到村,项目到户,增收到人。最近引进崇左鑫丝蚕业发展有限公司到渠西村六同屯,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提供“种—养—收”一条龙服务。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由公司负责统一组织桑苗采购、提供桑蚕三龄小虫、进行桑树桑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农户负责桑园种植管理、桑蚕大龄虫养殖。蚕茧由公司收购,实行市场价优先保底价回收蚕茧。六同屯30户贫困村民今年种植132亩桑树养蚕,收入60多万元,平均每亩收入5000元,成为全市产业扶贫开发的一个亮点。今后,我们要积极推广这个经验,继续以公司、协会、大户为带动平台,因地制宜,制定行之有效的脱贫方案。

  做好“帮扶”文章。通过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生产大户和农村能人,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在实施扶贫到户过程中,要确保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识别出的扶贫户或低保户“对号入座”。同时对孤寡老人、伤残、孤儿等特殊群体,在实施到户项目时能区别对待,特殊照顾。总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做到看真贫(精准识别)、扶真贫(精准帮扶)、真扶贫(精准考核)。此外,要按照集中力量、分批扶持的办法,切实加大对整村推进村的扶贫投入,真正做到扶持一个村、脱贫一个村。(作者系江州区左州镇镇长)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