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0日 来源:广西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卢 岱

  走马观花看一看,然后等待吃饭,接着匆匆走人……是目前乡村旅游的普遍现象。南宁的扬美古镇、石埠的“美丽南方”、上林的下水源、临桂的义江园、富川秀水状元村、灵川的大卢村、靖西的旧州老街等等,大体都是如此。没有文化底蕴的支撑,乡村旅游会日益苍凉。发展乡村旅游,以下五大“穴位”必须点准点好——

  让游客体验本土文化。都市化、公园化,游客体验不到本土文化,是乡村旅游景点的通病。靖西旧州老街和石埠“美丽南方”用大理石铺路,沧桑的土墙也刮上了刺眼的双飞粉,这种做法与乡村旅游的宗旨和需求背道而驰。须知,游客不会耗费心机去观赏自家就有或者常见的景致。他们渴望交流和体验乡土生活的酸甜苦辣。若能把陈列的旧农具变成可以体验的劳动工具,比如让游客参与纺织、榨油、捕鱼、磨米、制陶、酿酒等活动,不但可以满足游客交流体验的需要,还可以延长游客停留的时间,对拉动景点消费也有帮助。

  用乡土情感赢得游客。都市生活让人隔膜很深,邻居也不来往。游客心理预期,乡村居民勤劳、善良、厚道,值得交往。村民见人必打招呼的习惯,会让游客感到宾至如归。可许多乡村旅游景点的村民对游客一片沉默,游客多少感到寂寥。三江侗族为游客举办百家宴,用当地方言土语跟游客沟通交流,客主亲如一家,游客倍感淳朴和温馨,旅游点的亲和力大大提升。亲和力事关游客的满意度和回头率,不可轻视。

  用三七开来衡量成败。旅游景点的唯一性和独创性极其重要。乡村旅游点的设计和建设,必须匠心独运,精心谋划。可以说,三分设计雷同可能导致七分业务失败,而七分独到设计往往只造就三分业务成功。目前,乡村旅游点的设计“撞脸”太多,处处让人感到似曾相识。“美丽南方”的唯一性在于陆地创作的小说,游客很想了解陆地的创作旧址以及他伏案写作的点点滴滴,但景点并没有深度挖掘这方面的资源,而是着力展示全国到处都有的土改过程和知青下乡等几段历史。状元村和大卢村只注重展示明清时期的老房子,对游客关心的军政和状元故事,以及跟游客思想情感有关的乡村文化,却一片空白。这块文化富矿开发得越深,景点的文化含量和文化氛围就越浓。

  打造半小时兴奋线路。乡村旅游点服务对象的定位应多样化、多元化,为此做出的设计则要尽可能与众不同。没有多样化、多元化的服务定位,难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旅游点和旅游线路成功的秘诀:让不同的游客每半个小时就遇上一个兴奋点,这样他们就乐意掏腰包购物,而且觉得物有所值。乡村旅游点和旅游线路应按照这个规律构建。资源有限的临近村落可以互通有无,谋求双赢甚至多赢。例如,“美丽南方”可以跟扬美古镇和石埠万亩蕉园互相借景,义江园可以跟五通农民书画作坊以及附近的刘三姐茶场连成热线。事实上,游客出门旅游,希望“顺道”游览的景点越多越好,而顺道游览的景点越多,说明旅游线路的开发越成功。

  不断推出和提升产品。旅游点的生命力在于旅游产品的丰富多彩、设计精巧和品质优良。乡村旅游点应着力挖掘和开发本土文化的衍生产品,满足游客不断更新变化的精神需要。理想的信念是通过有限的景点和服务,让游客了解广博而深邃的农耕文明——它的过去、现在、未来以及贯穿其中的人文精神。旅游毕竟是心灵之旅,必须用心血和灵魂来打造。有血肉、有灵魂的乡村之旅,才是文化之旅、收获之旅、长青之旅。

  (作者系自治区政府参事室副主任)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