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贺州日报》1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如何打赢脱贫这场攻坚战,上至国家领导下至普通干部群众,都在群策群力,围绕着中央扶贫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狠下功夫。
扶贫要做的事太多,可是我们注意到,《决定》在基本原则里明确提出,“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扶贫先扶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加强贫困人口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是我国目前和今后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着眼点。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科学地阐明了自我造血功能的重要意义。
在贺州,数以千计的干部深入到山乡村屯,开展精准扶贫,给村民们带来了幸福的希望。可是一些工作队员也感到焦虑,有些地方的干部群众最想要的是政府的救济和发放的钱粮。俗话说,坐吃山空。老百姓应该都明白这样的道理,可是为什么在这些地方仍存有“等、靠、要”的思想在笔者看来,最首要解决的是干部群众对战胜贫困的“斗志”,人的“斗志”不足,没有一种精神的力量,再多的帮助都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前我们崇尚的“愚公移山”精神正被人以恶搞,“红旗渠”自力更生的干劲也忘却已久,人虽说不能和天斗,却也不能没有“腰杆子”。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传统,可以振奋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精神,坚定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改变落后风俗习惯,善于发挥乡规民约在扶贫济困中的积极作用,可以激发贫困群众奋发脱贫的热情;推动文化投入向贫困地区倾斜,集中实施文化惠民扶贫项目,普遍建立村级文化中心,可以改变贫困落后地区的精神贫匮,鼓舞起人们的斗志,开拓智力扶贫的新天地。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我国未来五年投6000亿易地扶贫搬迁
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苏国霞15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未来5年,我国将有6000亿元资金投向易地扶贫搬迁。 【详细】
[容 县]“四个到村到户”推进精准扶贫
容县对精准识别贫困户、贫困村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实施精准识别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等“四个到村到户”新举措,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精准识别任务。 【详细】
天等: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 促进山区群众“多”增收
近年来,天等县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扶贫地区投入的机遇,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创新思路,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有效促进贫困群众多元化增收,极大改善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据统计,201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为7193元,比2010年的4087元增长了76%;贫困人口10.4234万 【详细】
昭平:产业扶贫助农家女增收致富
近年来,昭平县在扶贫开发中注重发挥农家妇女的作用,依靠产业引导和资金扶持,促进广大农家妇女创业增收。目前,全县建立茶叶、油茶、烟叶、食用菌、中草药、特色养殖等基地超过30万亩,发展一村一品等特色产业30余个,使近5万名农家妇女依靠产业扶贫实现增收致富。 【详细】
[都安县]精准识别完成“两评议一公示” 因人施策扶贫即将铺开
都安瑶族自治县以“回头看、回头问、严标准、重民主、强引导、活政策”等措施,确保精准识别评议公正。截至目前,全县“两评议一公示”已经100%完成。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