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8日 来源:贺州日报 作者:杨晓新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四会市位于广东省中部,肇庆市东部,因“四水相会”而得名,是隶属于肇庆市的一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1166.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8.53万人。早在十年前,四会市还是个柑桔种植大县,经济总量在广东省各县(市)中处于中等水平。如今这个昔日的农业县已实现了凤凰涅槃,华丽转身。2014年四会市实现国内地区生产总值336.32亿元,与2004年的47.24亿元相比,增长553.9%;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45亿元,与2004年的1.95亿元相比,增长1154.2%,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2.9:49.7:37.4,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跃居广东第一,荣膺“2014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探究四会市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成功经验,对加快贺州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加快产业平台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基础”问题

  推进产业平台创新发展,是加快产业集聚、打造经济增长强大引擎的关键所在。一是大力推进“一区两城三基地”建设,加速产业集聚发展。加快中心商务区建设,打造现代服务业聚集中心;加快贞山新城、大沙新城建设,打造“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和“田园小镇城镇化示范区”;以肇庆高新区四会产业园、亚洲金属资源再生工业基地、江谷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为依托,突出抓好高新技术,精细化工和循环经济三大特色产业,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同时把握国家、省加快交通互联互通建设机遇,推进交通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二是把产业园区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载体和切入点。积极调整各产业园区规划,扩大园区开发范围,为新型工业化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坚持“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思路,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创新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机制,探索以融资租赁、BOT(建设—运营—转让)、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融资模式,撬动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据统计,四会市现有各类产业园区4个,总规划用地面积达53平方公里。三是加大招商选资力度,着力抓好产业培育。落实招商选资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制定招商选资激励机制和奖励政策,开展委托招商、中介招商。建立招商选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综合协调招商选资工作,形成工作合力。紧紧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等一些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税收潜力大、辐射带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突出精准招商。四是健全完善扶持政策,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一方面出台《四会市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四会市关于扶持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相关措施的实施办法》扶持工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实力;另一方面制定完善《四会市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品牌带动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扶持政策,推动企业进行产品升级,技术改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大政企合作力度,搭建创新平台,设立科技孵化中心,合作双方设立3000万元的“种子资金”,扶持创业创新项目,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

  二、加强用地储备、开发工作,解决“财政增长”问题

  用地储备、开发建设是发展经济、做大财政总量的基础性工作,历届四会市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强化用地收储和开发建设工作。一是加大征地拆迁工作力度。全权委托镇(街道)负责辖区内征地拆迁工作,强化市镇(街道)联动开展土地收储,增加用地储备规模,做大做强土地财政蛋糕,以促进财政增长、城市扩张。二是认真抓好用地供应保障。在用好省级下达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基础上,通过盘活存量用地,清理闲置土地,抓好实施“多规合一”“三旧”(即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项目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来争取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三是落实和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征地补偿方面除了依法支付征地补偿费以外还按项目实际征地面积的10%安排留用地或通过将留用地折算成货币形式进行补偿,并依照《广东省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管理办法》为被征地农民缴交15年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金。四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抓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将中心城区面积扩大到220.15平方公里,推动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加快智能城市建设,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三旧” 改造,促进城市扩容提质。据了解,2014年四会市用地储备存量面积约2万亩,商品房销售面积为83.68万平方米,城镇化率为61.3%,非税收入占比为39%,与土地相关的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超过60%。

  三、加大特色传统产业市场培育,解决“产业融合”问题

  四会市是一个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四会特有的古法造纸文化、翡翠玉雕文化、六祖禅宗文化、民歌民俗文化。为了加快发展特色传统文化产业,四会市积极作为,加大培育特色传统产业市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2014年四会市玉器产业年交易额突破300亿元,从业人员达15万人,成为全国最大的翡翠玉器加工、销售基地。一是抓好统筹协调。市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协调相关工作,在管理模式上采取政府引导、行业自律、监督服务,引导支持特色传统产业成立行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二是加快产业融合。引导城建、商贸、旅游、文化、艺术与特色传统产业相融合,将特色传统产业从单一品种加工向产业集群扩展,产业链条向文化创意、展销、拍卖等高附加值延伸。三是强化文化提升。积极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打造人文四会。四是深化政策支持。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加大对特色传统产业在资金、技术、人才、土地、项目等方面的支持,使特色传统产业市场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四、加速推进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解决“务实高效”问题

  加速推进改革创新,建立科学、规范的审批决策机制是推进建设廉洁务实高效政府的重要保障。一是出台相关制度规定。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政府法律顾问机制和发文审查机制,印发《四会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四会市本级财政资金拨款管理办法》等一批运作制度,做到有据可依。二是推进审批环节规范快捷。资金、项目、土地等事项的审批实行部门审核,政府办把关,领导会签。三是实现决策过程透明高效。启用电子会议系统,实行材料网上审阅,对“三重一大”事项的研究决策推行政府常务会议票决制和四套班子会议票决制。四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改革创新。实现网上办事大厅五级联网、组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启动普惠金融创新发展试验区、实现农村“村财通”全覆盖、推出专业翡翠网络交易平台等多项改革创新。

  四会市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对现阶段加快贺州经济社会发展有五点启示:

  (一)强化土地收储工作,扩大用地储备规模。抓好土地储备、开发工作,培育壮大土地财政是做大做强经济总量,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必由之路。要紧紧抓住贺州作为全国“多规合一”试点的历史机遇,完善市县总体规划调整和各类产业园区战略布局,制定市县两级土地收储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将土地储备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充分调动乡镇积极性,举市县(区)镇(街道)三级之力,加快推进土地收储工作。同时适当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被征地农民和单位社会保障制度,以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二)整合财政性资源,拓宽投融资渠道。要加快整合全市财政性资源,组建经济实体,设立贺州产业园区发展担保融资公司,拓宽担保融资渠道,扩大政府融资规模,为产业园区土地储备、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帮助。同时要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吸纳社会资本投资,多管齐下筹措产业园区发展资金。

  (三)完善园区基础配套,做好筑巢引凤工作。各产业园区应加快产业平台创新发展,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作为年度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大投入,走规划先行、基础铺路、设施招商的路子,坚持土地使用权转让与建造标准厂房出租出售并举,土地对内出租与对外批租相结合,并结合园区定位,突出精准招商。同时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产城一体化”的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对用地布局、产业发展、交通体系、设施配套、生态系统“全领域”统筹,将园区的规划建设与城镇的规划建设有机融合,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发展园区。

  (四)制定出台政策措施,扶持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当前,实体经济面临的压力和困难持续加大,要及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新兴业态的支持力度,推动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同时,要制定新形势下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政策措施,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电子商务与其它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探索采取政府入股的方式与社会力量共同投资建设,鼓励和扶持科研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创业。

  (五)建立健全改革容错机制,营造鼓励干事、支持改革、宽容失误、遏制腐败的良好政治生态。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三种担心”,即一是为推动工作而采取的一些不太规范的做法和一些非常规手段,担心“秋后算账”;二是在反腐倡廉新的形势和要求下,对一些不合时宜的制度不敢突破,对尚无明确规定的领域不敢探索,担心“先行先死”;三是觉得改革创新的风险难以掌控,缺乏上下级责任共担的机制,担心“求助无门”。这些担心不利于改革深化和工作的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宽容改革失误”。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强调指出,用合理的“容错机制”和完善的激励机制,使创业创新者的活力不断涌现。建立健全改革容错机制,保护广大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干净干事者打消思想顾虑,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积极推进贺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作者系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