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庄。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本期关注:如何让美丽田园更具吸引力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挖掘乡村生态休闲和旅游观光、扶持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的基础上,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庄。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近200万家农家乐,10万个以上特色村镇。从2014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全国乡村旅游的游客数量占全部旅客数量的30%,但全年乡村旅游收入规模只占全国旅游收入比例的不到10%,未来提升空间巨大。从最新动态来看,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不久前举行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上强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旅游供给侧改革,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国民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持久动力。
有媒体报道,农业部将重点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旅游等服务业将迎来发展机遇。按照去年国务院出台的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若干意见,要求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开拓旅游消费空间,并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到2020年,全国建成6000个以上乡村旅游模范村,形成10万个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家农家乐,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0亿人次,受益农民5000万人。乡村旅游,将让美丽的田园释放更多的吸引力。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做出了解读评论。
经济之声: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步入快速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旅游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但旅游产品供给跟不上消费升级的需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充分挖掘乡村旅游消费和投资潜力,相应的市场空间大不大
刘思敏:可以肯定的说,乡村旅游的空间非常大。旅游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寻找差异,城乡之间两种生活的环境和生活状态的差异非常大,所以对于城市人来讲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另外,我们现有的假期结构,目前总体来说长假相对比较短缺,我们是以双休日和小长假为主体的一种假期结构,这特别适合周边乡村旅游行为的实现,所以大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就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契机,从这两个因素来讲,它空间会非常大。
经济之声: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收入1元,可以带动相关产业收入增加4.3元。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11年,浙江旅游的年产值是4080亿元;而2015年,这个数字变为7139亿元,增长是显而易见的。“农业+旅游”,农民会在哪些方面受益
刘思敏: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因为发展乡村旅游或者休闲农业,在自己家门口就实现了从一产到三产的一种转变,这种产业的升级,收入会因此大幅度提升。由于现在的农业生产收益水平相对比较低,第三产业旅游要比它高很多。其次,由于城乡的互动,旅游者把城市的先进、现代的一些文化观念带到农村,农村人从游客身上就能很快学习到先进的理念,也有利于他们观念的现代化。第三,这种先进理念加之收入水平的提升,会使农村的生活水平、现代化进程大幅度提升。因此,农民的受益是全方面的。
经济之声:我们注意到,一号文件提到,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要强化规划引导,着力改善休闲旅游重点村进村道路、宽带、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服务设施。为什么要特别强化规划引导着力改善的基础服务设施,主要针对当下存在的什么问题
刘思敏:因为城市文明跟工业文明是相对应的,农村由于非常分散,所以它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就非常匮乏。发展旅游业,主要的游客来自于城市,他们一方面是要寻求乡村和城市生活最大的差异,但对于基本的服务希望和城市是同样的水平,像宽带、卫生条件等都是游客所必需的,也是乡村所欠缺的。但是在这些方面,乡村也缺乏经验,就需要政府来做规划进行引导,避免走上“一哄而上”的比较混乱的弯路,这样既可以比较好的发挥城市的集约形态,同时又能够针对乡村的特点多快好省的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
经济之声:眼下,乡村旅游已经进入一个升级换代的时代,农家乐、采摘园等乡村旅游产品也亟待升级转型,以应对越来越多元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在您看来,未来的乡村旅游是什么样的会让农村生活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刘思敏:像农家乐、采摘园这些是处于比较低级、比较原始的就地取材的一种旅游开发方式,也持续了很多年。在供给侧改革涉及到的领域中,乡村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是最突出的,也即乡村旅游的产品结构、产品的水平可能跟现在游客日益增长旅游消费需求不太适应,所以需要结构性的改革,提升乡村旅游的供给水平。所以建设一些比如乡村酒店、特色民宿、生态农庄等,服务水平、创意水平都要比之前的要求高一些,包括一些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跟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这些可能不仅需要乡村自身的投资,也需要各地有创意的投资商,包括城市的投资者跟农村非常好的进行对接。这些丰富多彩而且创意水平和产品形态升级的产品,才能真正让农村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也才能成为现代人寄托乡愁的一种载体。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国家发改委研究员冯奎从城镇化角度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今年“一号文件”已经公布,其中涉及到许多城镇化的内容。中国经济网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冯奎研究员。冯奎认为,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6.1%,但城镇化还没有完成。“三农”问题一定要放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去看,要从农民工在城乡间流动、农民工 【详细】
解读中央一号文件:保障农民获得合理收益
新近公布的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今后我国“三农”发展提出一系列重要举措。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2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就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行了解读。 【详细】
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农民是主体“绿色”是发展之路
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发布,意味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出台。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的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十三五”期间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 【详细】
解读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写入转基因“慎重推广”
改革开放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8份中央一号文件27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份文件题为《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全文约15000字,共分6个部分30条,包括: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 【详细】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谁种粮多优先受益
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这三项农业补贴将“三合一”,整合成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产能提升。这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传递出的清晰信号。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