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是一个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高,部分地区还有农民在国定贫困线以下生活的省份。同时,广西又是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占比较高的省份,民间民族文化资源相当丰富,例如广西申报的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立项共12项。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精神生活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部分农村也受到外来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当前广西乡镇农民文化消费需求状况值得重视并加以引导,而如何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如何建设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常态相适应的农村文化,成为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一层政府面临的课题。引导农民文化消费需求良性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包括宣传部门在内的多个部门,受多重因素影响,因此只有在深入了解其现状、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农民群体思想引导的对策,才能切实提高引导工作的效果。笔者先简单提出几条对策思路,仅供参考。
认识到“引导农民良性文化消费观”的重要性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一项工作是否能完成,完成得好坏,要先取决于主观动机,要改变那种“只要经济搞上去了,思想工作自然而然就向好的方向发展”的错误认知,要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因此,对“引导农民良性文化消费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认识到“引导农民良性文化消费观”作为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引导农民良性文化消费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开展思想引导放在心上,勇挑重担,使工作取得实效。
增加场馆建设和人力投入
一是要把“引导农民良性文化消费观”建设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证工作的开展有充足的经费,并根据实际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费预算;多渠道筹措资金,充分调动辖区单位、企业、社会人士关注农民,共同为“农民正确文化观”建设出力献策。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文化馆所等阵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加快相关未建成乡镇、村屯文化场馆和站所的建设速度。三是进一步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利用奖励、补助、评比等手段,整合宣传干事、村“两委”、包村干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等资源,发挥他们的作用;支持农村文体队伍的发展并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人员素质和队伍质量;吸引热心的民间艺人加入。
明确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各自职责
长期以来,因缺少制度约束,对“引导农民良性文化消费观”建设工作在各部门间出现了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的情况。分工不明,就容易导致工作中出现漏洞或者重复工作,因此,首先要健全管理机制,确定以市文明办具体指导,文广新局具体实施,整合市财政局、市体育局、市教育局等部委办局,统筹开展工作;其次要明确分工,不仅各级政府间有明确的分工,部门之间、工作人员之间也要有明确的分工,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再次要将“引导农民良性文化消费观”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中,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考核、奖惩机制,使得相关责任干部有上升的通道;最后还要建立培训制度,加强对相关干部的培养和配备,把优秀人才吸引到干部队伍中,提高基层干部思想素质,同时及时掌握上级新思想、新动态及其他地市的新方法。
以人为本丰富引导内容
“引导农民良性文化消费观”建设工作不能仅停留在开开会、喊喊口号上,而应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把提高思想认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构建更完善的引导内容、科学的工作安排和合理的引导方式,才能真正吸引农民积极参与,思想引导工作才具有实际意义。农民是一个复杂的群体,表面上看其经历相似,实际上受教育程度不同,家庭背景各有差异等,个体的情况千差万别。
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正确看待其价值取向上的差异,以平等的态度引导他们。一要及时了解农民所关心的问题,如就业、子女上学、医疗、社保等,通过宣传中央的支农惠农政策,加深他们对涉农方针政策的理解,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二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推动法制宣传教育等,要及时根据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调整引导内容,从而塑造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改变当前思想引导工作方式较为单一的模式,改进和创新引导方式,注重利用隐性渗透法,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农民。一是利用村屯的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思想建设阵地;二是利用QQ、微信等社交工具的及时性、便捷性,开展思想引导工作,其中西乡塘区已经在实践当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是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如农村电影、综艺节目等,进行文化渗透,以达到思想引导的目的,如横县“农村淘宝”已经吸引了众多农民加入其中。总之,要拓展引导方式,把思想宣传工作融入生活中、工作中、培训中、活动中,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满足他们对美、富、知、乐的需求。
将地方传统文化活动融入思想引导工作之中
对农民思想引导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文化生活的良性发展,同时激发他们学习新技能、掌握新本领的热情,增强自身主人翁意识,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新形势下,思想引导工作应该是用淳朴化、通俗化、民间化的语言和形式来进行相关教育活动,各级地方政府也应该转变原先重“灌输”的旧模式,而是运用融入大众的社会生活新模式以提高思想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味在课堂讲课等单一乏味的旧载体也应该摒弃,应将国家对农业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以更加通俗化的形式、简单明了的方式表达,比如传统文化活动、文娱活动、竞技比赛等。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我们要将地方传统文化活动融入思想引导工作之中,就是要转变原先思想教育灌输式的旧模式,将思想引导工作与地方传统文化活动相融合,让思想引导工作“活起来”。例如,良庆区政府利用嘹啰山歌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打造“嘹啰山歌讲坛”,以嘹啰山歌为载体,丰富嘹啰山歌内容,把党和国家的政策融入嘹啰山歌中,供群众传唱,受到当地农民的喜爱。可以说,嘹啰山歌是良庆区农民群众不可或缺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因此将嘹啰山歌融入“引导农民良性文化消费观”建设工作之中,将国家对于农民和农业的支持政策编词作曲,用嘹啰山歌传唱出来,必定能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南宁市作为“壮乡首府”和“民歌艺术节”永久举办地,各县区开发区几乎都有1—2个独特的歌舞文化活动,将这些歌舞文化活动与农民思想引导工作相结合,必定能达到广泛深入的思想引导作用,在社会中产生良好的效果,有力地促进了政府各项中心工作的开展,更好地服务了当地群众,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
(作者系市社会科学院科研管理所助理研究员)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回乡助力南宁发展调研报告:经济腾飞社会发展 贵阳经验可为明鉴
春节期间,笔者得以抽空回贵阳省亲,发现家乡贵阳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应该说,贵阳近年通过将发展和生态两手一起抓,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和开放带动、创新驱动,积极抢抓新机遇、主动适应新常态,以及全力打造升级版贵阳的 【详细】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
2013年11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根据2016年3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广西壮族自治区烟草专卖管理条例〉等三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详细】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
1989年9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4年6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关于修改〈广西壮族自治区渔业管理实施办法〉的决定》修正 【详细】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广西壮族自治区烟草专卖管理条例》等三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决定,对以下三件地方性法规进行修改 【详细】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
(1990年12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6年9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