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一带一路”建设宏伟蓝图中,广西的“一带一路”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提出了“三大定位”新要求:国际大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同月,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将广西圈定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点涉及的主要省份之一,并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三大定位”新要求写入文本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夕的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广西视察并强调指出,北海具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底蕴,广西有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对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作出了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广西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是广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行动指南。当前,在实践中重要的是从大历史、大布局和大作为三个维度提升广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力。
立足大历史
增强融入文化底蕴
充分认识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的重要指示精神,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要深挖和利用好广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资源,从大历史中增强广西融入“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底蕴。
历史照亮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现实的根源”,“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结合广西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首要一点就是要从大历史中寻找文化底蕴,利用好、发挥好广西同东南亚国家的深厚历史文化,提升广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自信力和影响力。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开出了用“历史底蕴”写好新篇章的“良方”。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考察调研,他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观看了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览,作出重要指示,“北海具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底蕴,我们现在要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写好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港口建设和港口经济很重要,一定要把北部湾港口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现实与历史的时空高度,为广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把脉”、开出“良方”。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围绕“坚定文化自信”和“一带一路”建设所作的论述,进一步为广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扩大开放指明了方向。广西要充分认识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的重要指示精神,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要深挖和利用好广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资源,从大历史中增强广西融入“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底蕴。
第二,从大历史中寻找文化底蕴。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基,历史文化则表现为一种强大的自信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文化自信。“一带一路”建设大布局的重任落于广西,就是因广西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东盟国家有陆海相连的地缘优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广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表现在三大方面:一是秦汉时期的广西合浦港是我国南海丝绸之路的主港和始发港之一。过去曾存在合浦和广州之争,但近年来诸多国内外学者依据《汉书·地理志》等历史文献的记载,并利用庞大的汉墓群和出土的舶来品等考古学材料,确认了广西合浦是秦汉时期南海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和主港。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秦汉时期的船只同广州、合浦的航行条件以及史书文献记载的对比,又印证了这一结论。秦汉时代的合浦港文化史表明,当今的广西沿海地区同东南亚诸国的海上贸易由来已久。此外,秦汉时期在兴安开凿灵渠(沟通湘江、漓江)、博白开凿桂门关(打通北流江和南流江),使地处岭南的古代广西成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连结点。二是广西与部分东南亚国家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据史书考证,一部分马来西亚的马来人、泰国的泰族人等,是古代自中国南部和东南部迁移过去的;越南的瑶族、苗族等则多是从中国广西等地迁入的;泰国泰族,越南的侬族和岱依族等,同中国的壮族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东南亚诸国中有一大批广西籍华人,仅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就有数百万广西籍华人;双方在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相近、相似和相通,如越南的越南语同广西京族的京语就基本相同,泰国的泰语也同广西的壮语相近。三是广西籍华侨华人为东南亚诸国的历史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自古代起就有一批批广西人漂洋过海到南洋各国定居,他们既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又从事农业、矿产开发以及商贸活动,为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他们还为保卫第二故乡的领土完整和文化承续作出了历史贡献,如1740年在印尼参加了反抗荷兰殖民者的入侵斗争;1940年前后参加了保卫东南亚各国的抗日斗争。
第三,从历史文化底蕴中获取力量。学习历史重要的是从中得到教益,获得启迪和力量。在这一意义上,历史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桥梁与引领作用,不仅有利于推动投资、经贸等经济要素的流动,而且还有助于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民意基础。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广西同“一带一路”沿线东盟国家的人文交流更为密切。中国—东盟文化中的广西元素是一份丰厚而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广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信力。但广西在这方面同浙江、江苏、广东等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丰厚的广西元素”没有得到充分显现。因此,我们要站在“一带一路”建设的高度,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国—东盟文化中广西元素的相关文献和实物,在此基础上确立发展广西文化产业的新理念新思路。
第四,用系列举措增强历史文化底蕴。在实践中可从以下四方面切入:一是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研究机构和团体、加大中国—东盟历史文化中的广西专题研究力度、积极主动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工作等系列举措,深入挖掘出和整理好与中国—东盟文化中同广西元素相关的文献和实物,并通过深度研究和大力宣传推介,使广西元素进入国家级的专题性高端论坛和展览中。二是多举措把中国—东盟文化中的三大广西元素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大力宣传秦汉合浦港、灵渠、桂门关的历史文化,拓展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积极利用血缘纽带关系,营造广西与东盟文化交流互动发展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创造和保卫侨居国的光荣历史传统,推进广西与东盟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三是以深厚历史文化推动广西当代文化“走出去”。充分利用广西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深厚历史文化,借助“南宁渠道”的国际影响力,讲好和传播广西—东盟文化故事;同时把广西深厚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同当代广西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广西文化“走出去”。四是要站在“一带一路”建设大布局高度确立文化产业发展新理念新思路。一方面要确立以文化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原动力的新理念新思路,即以国际化的视野来审视和挖掘中国—东盟文化中的广西元素,在保护好传承好广西元素的“活态”文化同时,还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赋予广西元素时代气息,同新兴文化产业相衔接。另一方面要有相对应的制度性政策性的措施和目标,比如,制定文化“走出去”专项政策、创新人文交流的渠道模式、创新文化产业发展形式等。
胸怀大布局
理清融入基本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确保把这一基本思路转变为行动实践,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切实担当起“大作为”的新使命新要求。
思路决定出路。习近平总书记对“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等一系列重要部署,并强调要以沿边地区为前沿。这对于拥有地理区位和历史传承优势的广西,更具有针对性,为广西更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指明了方向。更重要的是,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新要求,吸取正反两方面经验,在整体布局中进一步理清思路,提高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影响力。
第一,形成海陆双线相辅相成、互通互动的格局。2014年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中,广西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提出要“海陆互动、双线配合”。在实践中相继提出了构建“海陆互动格局”、海路陆路“两条腿”走路、“五大对外通道”等系列举措。“海陆互动格局”,就是注重海上合作,加强陆路支撑,规划建设“无水港”,打造高效物流网络,无缝连接东盟,形成海陆互联互通大格局。海路陆路“两条腿”走路,即着力建设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等,畅通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以南宁为节点,向南建设联通中南半岛的陆路大通道,向北打通连接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的高速铁路,形成衔接“一带一路”的南北陆路新通道。“五大对外通道”,即在“十三五”期间,构建海上东盟、陆路东盟、衔接“一带一路”、连接西南中南、对接粤港澳等“五大通道”。2017年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自治区对海陆通道建设又提出了新要求,即建好中国—新加坡互联互通南向通道,进一步凸显广西与东盟陆海相邻优势。
第二,打“五通牌”凸显枢纽作用。2015年3月,广西提出用“五通牌”着力将自身打造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新门户、新枢纽。在政策沟通方面,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平台,推进政策、规划之间的衔接,增进政治互信;在道路联通方面,依托与东盟陆海相连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完善中国—东盟的海上通道、陆路通道、航空枢纽和信息港,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在贸易畅通方面,加快推进东兴、凭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和跨境经济合作,完善口岸和保税物流体系,打造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在货币流通方面,以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平台,深化与东盟国家的金融合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民心相通方面,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亲、习俗相近的独特优势,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民间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
第三,构建“沿海沿江沿边三区统筹”新格局。为把海、江、边的优势和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担当起党和国家赋予广西在“一带一路”大布局中的重要使命,2015年12月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加快构建沿海沿江沿边三区统筹新格局”举措,即沿海重点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大力推进北部湾港口群、产业集群和区域同城化建设,形成服务“一带一路”发展的国际经济合作新高地;沿江重点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强化产业分工合作,打造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沿江产业带;沿边重点加快边境地区开发开放,大力推进开发开放试验区、沿边口岸等建设,发展边民互市贸易。
第四,推行八个方面的合作重点。2015年12月自治区根据党和国家在“一带一路”大布局中对广西“重要门户”的定位要求,提出了推行“八个方面的合作重点”举措。即推进互联互通合作,重点是打造“一枢纽一中心五通道六张网”(“一枢纽一中心”,即建设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五通道”,即海上东盟、陆路东盟、衔接“一带一路”、连接西南中南、对接粤港澳等“五大通道”;“六张网”,即现代港口网、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密集航空网、光纤通信网、油气管道网);推进商贸物流合作,重点建设商贸物流园区和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跨境产业链,重点推广中马“两国双园”(钦州园、关丹园)、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国际合作新模式;推进跨境金融合作,深入推进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密切人文交流,重点推进共建中国—东盟联合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减贫中心等重大项目(事项);开展海上合作,重点推进海上产业、科技、环境、安全等领域合作;加强生态环保合作,重点搭建中国—东盟环境合作示范平台;构建重大合作平台,重点打造中国—东盟博览会升级版等。2017年10月自治区党委根据党的十九大新要求,强调要搭好一个大平台,推动东博会服务范围由中国—东盟“10+1”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延伸。
第五,重点打造“一廊两港两会四基地”。为拓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交流渠道, 2016年2月广西提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是打造“一廊两港两会四基地”。“一廊两港”,即中国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中国—东盟信息港。其中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的重点是规划建设交通走廊,以南宁为起点,以新加坡为终点,途经河内、胡志明市、金边、曼谷、吉隆坡的铁路和高速公路,是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大陆最便捷的陆路交通大通道。“两会四基地”,即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跨境产能合作示范基地、要素资源配置基地、人文交流基地和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基地。
第六,构建“四维支撑、四沿联动”的国际国内合作新格局。广西的差距在开放,希望也在开放。要顺应“一带一路”布局新要求,广西必须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以谋划好多角度深层次宽领域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对此,2016年11月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构建“四维支撑、四沿联动”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四维支撑”,即通过向南、向东、向西、向北和向发达经济体开放,构建面向东盟、衔接欧美、对接港澳台、服务西南中南的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四沿联动”,即扩大沿海开放,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升级版;扩大沿江开放,形成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新优势;扩大沿线开放,释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开放发展新活力;扩大沿边开放,构筑边疆民族地区开放发展新高地。
第七,推动广西文化“走出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因此,从大历史中寻找文化底蕴,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广西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深厚历史文化,无疑是广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重要的是要按照党的十九大发展新理念新要求,运用好“南宁渠道”的国际影响力,讲好和传播好广西—东盟文化故事;把广西深厚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同当代广西丰富的旅游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边关文化、山水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动广西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积累丰富的广西实践经验。
以上七个方面的举措、决定和行动具创新性和前瞻性,是广西深度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思路,有着极强的指导性意义和可操作性。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确保把这一基本思路转变为行动实践,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切实担当起“大作为”的新使命新要求。
实现大作为
推进深度融入
牢记使命担当,找准深度融入的着力点,采取得力措施和扎实有效的行动,展现出更大的作为。
行动成就梦想。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和当代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前沿阵地的广西,要牢记使命担当,找准深度融入的着力点,采取得力措施和扎实有效的行动,展现出更大的作为。
第一,以发展优势体现大作为。广西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有诸多优势,重要的是要把这些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在区位优势方面,广西对外毗邻东南亚,应凭借海陆相连的区域优势,把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作为广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着力点;广西对内处于我国东、中、西部交汇区,是连接华南地区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可借大通道优势,在增强和提升广西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能力和水平中实现自身发展,并以此来促进华南、西南两大经济板块之间的对接互动,深化广西同东西部区域之间的合作。在人文优势方面,广西与东盟诸国特别是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的民族联系比较密切,东盟诸国有很多广西籍侨胞,广西可通过加强民间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夯实广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民意和社会基础。
第二, 夯实大通道,彰显大作为。重要的是采取一系列举措,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要求,在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得到贯彻落实。一是加快“三出”大通道建设。大力推进“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出海出边出省的“三出”通道建设目标,形成上联滇黔湘、下通粤港澳、衔接“水铁公”、对接东盟的高效便捷运输网络。二是采取综合措施打造国际大通道。积极推进陆航、江海、铁海间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使海陆边江空“联起来”、东南西北“通起来”;以大数据为契机,构建高水平的中国—东盟信息港。三是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打造国际枢纽大通道。加快以南宁为节点的南下通道和北上通道建设,形成衔接“一带一路”的陆路南北新通道;以建设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为基础,畅通中国—东盟海上大通道;以南宁、桂林机场为载体,构建便利顺畅的中国—东盟空中走廊。四是以新理念打造大通道。以大交通、大合作思维确立互联互通新观念;从中国西南借道出海以及东盟北向贸易双向考量大通道的作用价值;用活通道建设大资金(国家政策资金、粤港澳资金、民间资金)。五是多措施提升大通道服务水平。如复制推广北部湾经济区通关一体化有效举措,延长重点口岸通关时间,与越南开展“两国一检”通关合作,进出口货物多点报关制度等。
第三,做好先行者,展现大作为。重要的是采取一系列举措,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的要求。一是利用区位优势先行。如沿江的梧州市先行推动两广一体化探索,沿边的凭祥市、东兴市在边贸和跨境经济合作方面争当“排头兵”。二是利用政策优势先试。以东兴、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切入点,突出先行先试,推出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三是借东风快行。以丝路基金和亚投行成立为契机,下好跨境使用范围和程度的“先手棋”,使广西获得更多金融保障。四是凭借基础平台做“排头兵”。以中国—东盟博览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等国际区域性合作平台为基础,进一步探索先行模式。五是实施“互联网+”先行。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现有先行先试政策落地生根。六是以他山之石推广先行。东兴、凭祥试验区推广上海、广东、浙江等先进地区可复制的改革试点经验,同时将东兴、凭祥的可复制经验逐步推广到全区沿边地区和其他地区。七是利用人文优势先行。以广西同东盟国家人文相通为切入点,在中国—东盟人才培养等方面先行。
第四,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绘就大作为。重要的是采取一系列举措,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形成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等要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得以落实。一是要转变两大开放合作理念。把广西开放的内容从单纯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到投资、合资、跨国并购等多种形式;把广西的开放空间从东盟拓展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二是扩大对东盟的全方位合作。加强与东盟国家港口、航线、临港产业合作;建设贯通我国西部地区与中南半岛、衔接“一带一路”的南北陆路新通道;积极融入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三是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按照自治区构建“四维支撑、四沿联动”的国际国内合作新格局要求,谋划好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即对内全面拓展国内区域合作,对外延伸开放空间和拓展贸易领域。四是引导企业“走出去”。按照政府搭台、部门引导、企业唱戏的发展路径,有序引导企业“走出去”;鼓励民营企业抱团“走出去”,与国有企业“走出去”互为补充。五是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重点口岸扩大开放和升格;推进广西与珠三角、西南中南区域通关一体化;积极推动中马、中越“两国一检”查验新模式。
第五,全力推动项目落地展示大作为。重要的是采取一系列举措,让党的十九大相关政策措施在广西推进和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中进一步落地生根。一是规划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建设。如以加快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为重点,务实推进与东盟的海上合作项目;以推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与东盟的陆上合作项目。二是加快建设和完善一批标志性落地项目。重点推进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中新南宁综合物流产业园项目落地建设;把南宁华南城打造成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把钦州保税港区打造成面向东盟的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品物流配送中心。三是加快布局境外经贸园区和重点项目。以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为引领,发展壮大广西“走出去”企业;以中马“两国双园”建设为契机,加快境外经贸园区建设。四是存量一批重大项目。建立“广西建设‘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储备库”,大力推进纳入国家盘子的项目,加快推进入库项目和工程建设。五是争取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支持。比如,争取国家制定法律法规支持东兴、凭祥试验区建设,使改革于法有据。
第六,以金融融通商机体现大作为。重要的是采取一系列举措,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资金融通”的要求和相关政策,在广西推进和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中得到落实贯彻。一是搞好金融业定位规划。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找准定位,细化自身走向海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二是借政策和平台加大金融开放合作力度。依据国务院取消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地域限制的宽松政策,大胆实施先试先行;借助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平台,加快广西金融开放合作步伐。三是通过创新突破融资瓶颈。其切入点是多举措加强制度、产品、服务等方面的创新,为促进“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提供更好的支撑。四是总结复制推广已有的好做法好经验。如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分行拓宽跨境人民币业务代理行网络,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发行国内首只“一带一路”债券,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的人民币投融资循环圈等。
第七,打造三大升级版,显现大作为。重要的是采取一系列举措,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要求。一是打造中国—东盟博览会升级版。重点是做好“两个扩大”“两个提升”,即扩大市场范围、扩大带动效应,提升政治外交品牌、提升经贸实效。二是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其切入点是以南宁为节点建设衔接“一带一路”的南北陆路新通道;以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为依托,构建海上东盟通道。与此同时,要以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等建设为契机,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通过优化口岸关检机制等举措提升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三是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其切入点是加快建设北部湾现代化港口群,大幅度提升陆海运输能力;加快发展临港产业集群,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北部湾国家级沿海城市群建设,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进程。
(执笔人:何成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校研究员)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何成学:孙中山的广西情怀
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非常关注广西,有着深厚的广西情怀。 【详细】
何成学:毛泽东重视调查研究
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党重视调查研究的杰出代表。早在青年学生时代,他就开始调查研究。1917年、1918年,毛泽东先后到湖南的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浏阳等地进行了“游学”式的考察,加深了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并激发了革命热情。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 【详细】
何成学:如何提升广西壮族三月三活动影响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详细】
研究员何成学 践行当代学者的敬业精神
“天道酬勤,厚德载物”。一个人的成功必定付出辛勤的劳动,只有恪守美德才能容载万物。就是这样一位50来岁的研究人员,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奉献、责任、正直之歌,他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校党史研究所所长、《桂海论丛》副主编何成学研究员。 【详细】
何成学:学习党和国家辉煌历史篇章
党史国史的学习研究受到党的历届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学习研究党史国史问题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论述了学习研究党史国史的重要意义、学什么和如何学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的重要论述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