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8年成立自治区至今,广西走过了波澜壮阔的60年。60年来,广西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困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焕发出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勃勃生机。八桂壮乡的历史巨变,折射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辉煌成就;广西人民的团结奋斗,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友爱的生动缩影。60年来,八桂大地的每一步发展,都得益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
一、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引领广西走过建设和改革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
1. 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广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对广西加强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推动各项建设等工作都给予了巨大的关怀和支持。
一是指导广西加强民族团结。从1951年到1956年,在党中央的指导下,广西在民族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历史调查工作和比较系统的民族识别工作,为加强广西各民族团结奠定了基础。1951年8月,党中央派出由160多人组成的中央访问团到广西民族地区访问。访问团带着大批食盐、粮食、布匹、针线等生活日用品及毛泽东的题词来到大瑶山,指导召开金秀大瑶山各族代表大会,订立《大瑶山团结公约》,催开了广西民族团结之花。
二是支持广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指导下,1958年3月5日,“广西僮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南宁隆重召开,宣告自治区成立。由于僮族的“僮”字为多音字,可念成“同”,也可念成“壮”,且含义不大清楚,容易引起误会。对此,1965年10月经周恩来提议和国务院批准,将“僮”改作“壮”,广西僮族自治区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字之易,表达了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希望壮族成为强壮、健壮民族的殷切期望。
三是重视广西经济教育文化建设。1958年1月,毛泽东在南宁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时,广西落后的工业状况引起了他的关注。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广西先后顺利建成西津水电站、柳州钢铁厂和柳州化肥厂等重点项目,奠定了广西工业发展的基础。国家在“二五”期间给广西安排了包括电力、钢铁、水泥、机械、制糖、水利等在内的一大批建设项目,基本建设投资比“一五”时期增加了2.2倍。与此同时,党中央作出加强沿海城市支援边疆建设的决策,上海等沿海城市响应支援广西的号召,一大批支边企业在南宁、柳州等地落户,支援广西工业建设。在“三线”建设中,毛泽东批准把桂西划入其中。从1969 年到 1976 年的8年间,广西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 51.3 亿元,比新中国成立后17年的广西基本建设投资总和还多13.3亿元。“三线”建设改变了广西的工业布局,促进了广西特别是桂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毛泽东、周恩来等还高度关注广西文化教育事业发展。1958年1月12日,毛泽东就如何办好《广西日报》给时任广西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广西省长韦国清写信,鲜明地阐明了党报的性质、任务和作用以及办好报纸工作的科学方法。这封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首次关于省报的科学论述,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重要文献,是新闻战线宝贵的精神财富。1958年1月,韦国清向毛泽东和周恩来汇报重建广西大学的计划。毛泽东指示,“还广西一所大学”,中宣部、高教部要支持。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支持后,广西大学迅速恢复重建并于当年10月开学,为发展广西文教科技事业作出了特殊贡献。1958年,在刘少奇提出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半工半读”的建议下,广西进行了积极探索和试验,一批农业中学得到发展。1957年11月,周恩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第63次全体会议正式批准了《壮文方案》,推动了壮族文字的创制、改进和使用。
2.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关怀指导广西发展和改革进入新时期
邓小平生前曾先后六次到广西领导革命斗争和视察指导广西的建设工作。其中有三次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1958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广西先后视察了柳州市东风通用机械厂、柳州市永丰利刀具厂以及鹿寨县、罗城县四把乡(现属融水县),在赞扬工人们的革命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也提示人们对“大跃进”作出冷静思考。
1961年,时任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将广西龙胜“包产到户”、安徽“责任田”和湖南“田间管理包产到户责任制”等经验向中央书记处作了汇报。邓小平经过分析调查研究,认为这些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有利于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并于1962年表态明确支持“包产到户”的试验:“现在是过渡时期,哪一种方法有利于恢复农业,就用哪一种方法。”
1973年10月,邓小平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到桂林参观访问时发现漓江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当地负责人:“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文化名城,保护好桂林山水不受污染,是桂林的一项重要工作。不论是发展工业也好,搞好城市建设也好,都不要忘了这一点。”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桂林市组织人员对漓江和其他风景区受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整治方案呈送邓小平。邓小平看了汇报材料后,亲自召集有关部委负责人,并主持国务会议,研究漓江的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不久,国务院颁发了《尽快恢复并很好保持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风貌》的决定,要求广西采取切实措施,尽快把漓江治理好。此后,邓小平多次关心漓江污染问题的解决进度并作出指示。经过多年努力,漓江风貌得到恢复。1986年1月,82岁高龄的邓小平又一次来到桂林,看到清澈的漓江水里美丽的山峦倒影,十分高兴,并再次强调要保护好桂林山水。
邓小平还十分挂念他曾经战斗过的革命老区百色市的经济文化建设工作。上世纪70年代在百色发现铝土矿矿床,仅平果市境内探明的铝土矿就高达2亿吨。这种铝土矿好采但不好炼,便有人提出放弃。1986年9月,邓小平在听取了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汇报后,以超凡气魄一锤定音:“广西平果铝要搞!”在邓小平的关怀下,平果铝立项工作进展顺利。1991年5月,总投资40多亿元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平果铝一期工程破土动工。这个当时中国投资最多、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有色金属项目,成为带动百色市经济发展的龙头,也见证着一个世界级的铝工业基地从此在右江之畔崛起。
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深情关怀下,广西的农村土地改革、边防建设、扶贫开发、对外开放、党建等一系列工作得到顺利推进。1984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对广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西在全国率先实现经济发展上的翻身,达到中等或中等水平以上。同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确定北海市(含防城港)为全国14个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国家对北海市在引进外资、进口物资、关税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1988年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研究广西发展糖业生产问题的会议纪要》,要求把广西建设成为全国重点糖业基地,国家在信贷、税收、价格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以上工作指示和政策对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导广西发展改革跨入新世纪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党中央对广西这片热土更是时时牵挂。江泽民曾两次亲赴广西调研并指导工作。1990年11月,江泽民先后考察了桂林、百色、北海和南宁。他在百色着重考察了右江河谷的农村经济,强调要下功夫抓好扶贫工作,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在桂林、南宁考察国有企业时,强调要深化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管理,推进技术进步,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在北海市考察时,希望北海发挥优势,促进广西以至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江泽民还强调,要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1996年11月,江泽民第二次来到广西考察。在考察修建中的南昆铁路时,希望沿线各省区抓住兴建南昆铁路的机遇,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992年,党中央作出要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出海通道作用的重大战略决策,把广西推向了改革开放前沿。1999年3月5日,江泽民在参加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指出,广西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大西南出海通道的作用,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给广西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变成广西各族人民深入改革开放、投身西部大开发、建设美好家乡的巨大动力,推动广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4.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指导广西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
2006年8月,胡锦涛在北京听取广西工作汇报时强调指出,广西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发挥沿海优势;广西沿海发展应形成新的一极。2007年3月9日,胡锦涛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广西沿海、沿边、沿江,区位优势明显,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参加区域合作、扩大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规模、打造好交流合作平台,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互利合作。
2008年2月,广西桂北遭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220万亩,受灾人口超过268万。胡锦涛在春节将至时专程来到桂林,深入到灾情严重的山区农村和担负抗灾救灾重任的基层单位,实地了解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的落实情况,慰问灾区各族干部群众,并同南宁、百色的各族干部群众一起过年。
在2008年12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日,中央代表团给广西赠送了胡锦涛亲笔题写鼎名的“民族团结宝鼎”,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西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和殷切希望,充分展示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精神和光明前景。2010年初,胡锦涛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报到中央和国务院的一份文件上作了批示,要求广西要在当前形势下,坚定信心应对危机,并提出了“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保持广西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的“四保”重要指示,极大地促进了广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广西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习近平高度重视、始终牵挂广西发展。2010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深入广西百色、南宁考察调研。他专程瞻仰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参观了百色起义纪念馆,还先后考察了百色水利枢纽、田阳县那满镇内江村和新立村共联屯、南宁市青秀区新竹社区、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培力(南宁)药业有限公司、南宁市地王国际商会中心、广西民族大学。在调研期间,习近平指出,广西沿海、沿边、沿江,是多个区域合作的交汇点,对内对外开放潜力巨大,广西要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切实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次考察期间,习近平还就漓江生态保护作了重要指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好长效机制,搞好漓江的生态保护和建设。”2012年9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莅临南宁出席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发表题为《携手推进深度合作 共同实现持续发展》的主旨演讲。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听取广西工作汇报,对广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为广西改革发展稳定把关定向,倾注了大量心血。
2010年3月10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讨论时谈到两个“生态保护”,即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在谈及注重自然生态保护问题时,他特别提示大家:“漓江不仅属于桂林人民,属于广西人民和全国人民,也是属于世界的,我们都要很好地去呵护它。”
2015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依然关注着两个“生态保护”。在这次审议中,习近平总书记还向代表详细询问北部湾开放开发情况,并指出,随着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广西在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赋予广西发展“三大定位”——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这为广西加快形成面向国内国际的开放合作新格局指明了方向。
2017年4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北海、南宁等地,深入港口、企业、重点项目、创新示范基地和文化单位,考察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況。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西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扎实推进民生建设和脱贫攻坚、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扎实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在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来广西的前一天,外交部宣布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5月在北京举行的消息。而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广西行的首站便来到北海市,在北海又首先来到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参观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览,随后又赶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现代化港口铁山港。这两个地方都与“一带一路”有着重要联系,“一古一今”“向海经济”“向海之路”是他在此次考察调研中反复提及的词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广西发展的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有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这其中深意不言自明,不仅折射出北海的独特魅力,更展现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厚历史底蕴和鲜明时代特征,激励着广西写好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三、60年来,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
60年来,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广西各族人民热爱党,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推动民族繁荣进步,取得了辉煌成就。
一方面,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一是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1950年,广西GDP仅为9.4亿元;1981年突破100亿元,达113.46亿元;2017年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20396.25亿元,是1958年的832倍。财政总收入从1958年的4.6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600亿元,年均增长11.3%。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城乡建设成效显著。2017年,广西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重分别由1978年、2011年的40.9∶34∶25.1和17.5∶49∶33.5转变为14.2∶45.6∶40.2,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形成了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主导的“二三一”型产业发展格局;城镇化率由1950年的8.43%、1978年的10.61%提高到49.2%。三是外贸经济发生了巨变。1958年、1978年、1998年、2017年,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为0.51亿元、2.69亿元、247亿元、3866.34亿元。四是人均GDP水平快速增长。1950年,广西人均GDP仅为51元,1978年达225元, 2017年达41955元。此外,广西农村贫困人口从1980年的1920万人减少到2017年的267万人,全自治区的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7%。
另一方面,广西民族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广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大力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巩固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成为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统一的模范、维护稳定的模范,是我国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模范,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生动体现。
如今,广西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作者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研究员、广西民族宗教工作咨询委员)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相亲相爱一家人——一个多民族家庭的故事
“是时候正儿八经地做份家谱了。”近来,侯光祖心里头总记挂着这一件事情,只要空闲下来就着手筹办。他罗列在白纸上的家庭关系图谱,正是一家人上演四世同堂、奏响民族和谐曲的美好曲谱。 【详细】
广西著名党史专家何成学研究员在广西江苏高校学报学术会上作学术报告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认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完成高校学术期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增进和繁荣跨地区高校学报间的学术交流,向兄弟省份的同仁们学习,增进两省编辑同仁之间的相互了解 【详细】
广西传承多民族优秀文化打造魅力壮乡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自治区成立6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 【详细】
鹿心社: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 不断谱写新时代广西改革开放新篇章
今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广西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守望相助、亲如一家,团结一致谋发展,齐心协力搞建设,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八桂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