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关键阶段,要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后实现可持续发展,脱贫户真脱贫、脱真贫、不返贫,是最为紧迫的任务。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重中之重,是精准扶贫的核心动力,也是贫困人群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的关键路径。如何实施产业精准扶贫,促进贫困村、贫困户持续稳固增收致富,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实践的课题。本文以广西灵山县为例,对产业精准扶贫措施进行初步思考探索。
抓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条途径,就是要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发展可持续、可稳定增长的产业,全力做好产业扶贫文章,从根本上解决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的问题,走出一条造血与输血并重的扶贫道路。
一、灵山县精准产业扶贫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成效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举措,是实现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2015年以来,灵山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政策导向,围绕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建立完善经营主体带贫减贫机制两大目标任务,突出产业扶贫作用,因地制宜、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一二三融合发展特色产业,变“输血”为“造血”,有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近4年来,灵山县通过整合各类资金、资源,发展村级主导扶贫产业、培育扶贫农业产业龙头,着力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先后投入各类产业扶贫资金7.31亿元,有力促进了产业扶持“长短结合、多点支撑、全面覆盖”。
(一)理清思路,把准产业扶贫主攻方向。灵山县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抓紧抓实产业扶贫工作。一是修订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在《灵山县“十三五”脱贫攻坚产业开发规划(2016—2020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修订《灵山县“十三五”县级扶贫项目库(产业发展类)》《灵山县“十三五”县级扶贫项目库(产业发展类—村集体经济)》2个项目库、《灵山县贫困户以奖代补特色产业扶贫实施办法(2019年修订)》等,为全县贫困村因地制宜选好产业、做好布局提供强有力政策支持。二是精准落实产业扶贫政策。按照脱贫摘帽时间划分,将贫困村划分为产业巩固村、产业推进村、产业发展村,推行以奖代补的补助方式,分类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2015年以来,为灵山荔枝、鸡、猪、优质稻等48个产业发放财政产业扶贫(以奖代补)资金1.36亿元。同时,严格执行扶贫小额信贷“5321”政策,对符合要求且有产业发展需求的贫困户全面落实小额信贷,累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95亿元。通过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聘任798名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确保全县121个贫困村的每个村级“3+1”特色产业设置1名产业发展指导员,每个非贫困村设置不少于1名产业发展指导员。三是紧紧抓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薄弱难题,把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基层党委(工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联镇包村”绩效考核范畴,突出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推行“党建+”精准扶贫模式,有效破解村集体经济薄弱难题,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累计投入7749.5万元支持贫困村、非贫困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全县404个村100﹪有稳定经济收入,100﹪实现收入2万元以上。
(二)精准目标、靶向施策,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坚持以产业发展强力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创立了光伏发电、优势特色产业、稻香鱼及白玉蜗牛养殖、百香果及玉兰花种植等多个扶贫产业。一是“两步法”精准选择扶贫产业。第一步:按照“每个贫困村要有特色种养业”的要求,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产业开发专责小组牵头,统筹农业、林业、财政、水利等部门,会同乡镇,通过对全县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意向进行摸底调查,汇总数据、研究分析,结合自治区特色产业扶贫要求,确定了各贫困村产业类型、产业规模、发展规划、龙头企业、推进时间表,为全县贫困村贫困户提供脱贫产业发展道路。目前,全县形成鸡、猪、荔枝、优质稻、茶叶和柑橘、鱼7个县级“5+2”产业,特色产业覆盖率为92.12%,超过自治区90%的标准。第二步:在选准特色种养业上下功夫,重点谋划发展一批当年发展当年见效及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帮助农民长远增收的项目。如,三海街道英爪村委、武利镇大沙村光伏发电项目和丰塘镇茶叶种植、伯劳镇宦楼村百香果种植、伯劳镇盆山村玉兰花种植等。全县121个贫困村发展鸡、猪、优质稻、荔枝、茶叶、柑橘、鱼、百香果等29个村级“3+1”特色产业,4.2万贫困群众从事1项以上特色种养业,培育形成玉兰花、中药材、荔枝、茶叶、花卉苗木、鸡、鱼等优势产业集群,基本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二是促进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以创建自治区、市、县、乡四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为契机,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快建设一批要素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经营集约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县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县有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49个,其中自治区级示范区1个、县级示范区2个、乡级示范园16个、村级示范点130个;创建特色优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面积144.03万亩,认证产品16个,产量42.3万吨,无公害标准化基地的建立有力辐射带动全县特色优势农业的发展,为精准产业扶贫奠定了雄厚基础。三是大力推进产业基地和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建成佛子镇桂山村鱼苗孵化基地、陆屋镇王猛村柑桔扶贫产业示范区和新圩镇蒙塘村、佛子镇元眼村观光旅游扶贫示范区等产业扶贫基地9个;认定67家就业扶贫车间,带动就业人数392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24人。四是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升级版。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以农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农户为基础,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互利共赢。如,广西运亨酒业有限公司,与当地农户签订“购销合同”,保价收购农民种植的荔枝,使农户种植的荔枝年均收入由原来的1.2万元/户提高到1.8万元/户。据统计,目前全县有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94家,2018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94亿元(含初加工),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0%,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00万元以上)产值37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17%。
(三)积极打造平台,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大力推广“党建+电商”“支部+企业+合作社”“党建+旅游+电商”等模式和节庆销售、加工销售,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一是实施电商扶贫扩规行动。目前,灵山县建设有“双核三平台五基地”(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三科电商创业园两个核心,县供销社、县邮政、乐村淘三个电商平台,广源、志大、威龙、正久、三科五个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各镇建设服务站17个、村级服务点200个、辐射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包括网点)500多家,电商协会会员企业426家,其中年销售额超过千万元的企业11家,直接带动3600多名农民工创业,打造了“荔缘”“魅荔灵山”“柑美灵山”等全国知名上行农产品电商品牌,涌现出以“巧妇九妹”甘有琴、“电商达人”黄忠文为代表的电商标杆人物和千年荔园、香下人、陆鼎记等一批优秀电商。二是大力发展节庆经济。通过每年举办灵山荔枝文化旅游节、“壮族三月三·荔乡嘉年华”等节庆,增加农副产品销量,增加收农户收入。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节庆销量就超过3.26亿元,带动全县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21.5亿元,真正实现消费促扶贫。三是推动加工销售扩面提效。近两年来,累计投入扶持资金1000多万元,补助荔枝等加工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建设冷库、烘房等设备。目前,全县有荔枝加工企业7家、冷库237座、烘房384座,年加工荔枝1.7万吨,产值4.6亿多元。
(四)多措并举,积极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灵山县探索建立扶贫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有一项可持续的增收产业,实现稳定脱贫。积极引导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引导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养殖、发展生产,采取“村集体+合作社或公司”“公司+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基地+贫困户”等多种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村、贫困户的合作模式,通过在村建设产业基地、培训职业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等举措,将全县有产业发展需求的贫困户都镶嵌在各产业链条中,确保稳定脱贫持续增收,促进村企共建大扶贫产业格局。全县对接帮扶企业24家,帮扶贫困村23个。其中,园丰牧业公司以“公司+农户(合作社)+基地+合同饲养”经营模式,在沙坪镇旺屋村、伯劳宦楼村、佛子睦象村、檀圩桥梓村、丰塘沙塘村、平山思林村建立合作养殖基地,为200多户贫困户提供50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户均2.5万元。目前,全县扶持培育有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77家、家庭农场258家,累计带动1.8万户贫困户发展农业种养产业和特色加工业,每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600元左右。
二、精准产业扶贫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通过对灵山县产业扶贫及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现状的深入调查与研究分析,我们认为,灵山县精准产业扶贫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亟需集中精力、下大力气去解决。主要是:
(一)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贫困户增收致富渠道仍较狭窄。经过近几年的产业扶持与政策指导,全县贫困村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产业”“一村多业”产业发展新格局,但贫困村产业发展主要还是以传统种养业为主,单户发展比较普遍,短时间内难以形成产业规模,基本依靠第一产业增加收入,二、 三产业拉动收入过少,增收渠道比较单一,贫困户脱贫致富缺乏大产业支撑。此外,部分村和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为奖补而种养的问题仍然凸显。
(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强。虽然灵山县有93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但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有限,且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下游,真正有规模、有技术、发展前景好、带动面广的的龙头企业依然偏少,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形式单一,贫困户从中得到的利益非常少,利益联结质量不高。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主要以流转贫困户土地和临时用工为主,真正以入股分红和吸纳长期稳定务工就业的较少。
(三)产品附加值不高。目前,灵山县农业产业链条不长不全,农产品低附加值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一方面,部分加工企业产品只是对初始产品进行简易包装,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贫困户缺乏加工资金、技术和能力,大部分农产品还停留在出售初级产品层面上,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如,武利镇有12个村100多户贫困户种植120亩辣椒,但是辣椒产品还仅限于初级加工,主要以泡椒、剁椒、干辣椒等粗加工产品为主,没有生产深加工产品,附加价值不高。
(四)产业融合拓展程度不高。近年来,灵山县为稳步推进实施以奖代补发展特色产业,印发修订了《灵山县贫困户以奖代补特色产业扶贫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出台一系列措施推进产业扶贫,也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在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产业融合上做的还不够,扶贫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没有形成,严重制约群众增收致富。如,灵山县建设有灵山百年荔枝(核心)示范区、猪福万家生态养殖核心示范区、罗阳富硒谷休闲农业示范区等一批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但由于全县乡村旅游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发展还不成熟,“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配套明显不足,导致带动贫困户脱贫能力依然较弱。
三、精准产业扶贫的几点思考
要确保2020年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彻底打赢“脱贫攻贫”这一硬仗,精准发展产业是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激生内在动力的不二法宝。要坚持把科学统筹内力与外力的关系作为重要手段,为扶贫攻坚注入强大而持久动力,打造精准扶贫升级版,确保贫困村、贫困户“零返贫”和脱贫成果持续巩固。
(一)扶志扶智并举,建立扶贫长效机制。在全县大力推行“扶贫+扶志+扶智”模式,通过政策宣传、典型选树、乡风培育、发展教育等途径,消除贫困户依赖性、“等靠要”的思想,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坚持扶贫扶志,形成输血与造血齐头并进的扶贫格局,通过举办创业和技能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扶贫政策、农业技术、市场销售等,切实提高贫困户思想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大力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进一步完善创业致富带头人指导服务中心和创业导师跟踪服务团队建设,提高创业致富带头人带贫积极性、创业成功率和减贫带贫能力。科学合理制定扶贫产业发展奖补政策,进一步完善产业奖补程序,兑现好适合我县发展种植,又适合贫困群众参与,市场行情好、抗风险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奖补政策,调动贫困群众参与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此外,要加快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美丽灵山乡村建设、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整合全县资源,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重点优先支持产业示范基地及贫困村通村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夯实基础。
(二)推进产业扶贫要因地制宜选择途径,因村因户精准施策。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要求,全面落实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确保贫困村“3+1”特色产业中每个产业均配置有1名产业发展指导员,非贫困村设置不少于1名的产业发展指导员。坚持政府引导,建立贫困村、贫困户与产业发展主体间(龙头企业)的牢固利益联结机制,因村因户采取多种协同发展的组织模式,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增加收入。大力推广股份合作方式,积极引导贫困村以村集体+合作社、村集体+行业协会、村集体+公司等合资合营、引资联营、股份合作的形式,以村入股,让资金变股金,增加村集体资产的效益;推广“合作社(公司)+贫困户”入股分红模式,因地制宜选择扶持发展投资少、风险小、回报快的优势项目,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鼓励扶持合作社和有意愿有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发展光伏发电、标准厂房建设、购买铺面、投资入股企业等,实现稳固脱贫、稳定增收。
(三)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动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立足灵山资源禀赋,顺应市场发展趋势,以规模经营为引领,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增强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增强脱贫发展后劲。一是持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统筹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途径,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带动关系、利益联结关系,带动贫困户增收。同时,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有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管理、法律的知识和水平,提升农民群众素质。二是全力优化发展环境。围绕新型经营主体贷款难、生产经营成本偏高、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深化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年”活动,继续实施县四家班子领导联系企业制度,着力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难题。
(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巩固脱贫成效。立足农业大县发展实际,以抓工业的思路和理念抓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好“优”“强”“特色”“三篇文章”,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一是打造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引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纪人、农户等生产经营主体增强品牌意识、商标意识,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扩大灵山荔枝、灵山茶叶灵山水牛奶等一批农业品牌影响。加大营销推介力度,促进农产品品牌包装推广、扩大流通,打造一批影响大、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农产品品牌。二是培育一批品牌成长性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开发加工,提高附加值。围绕优势主导产业、产品,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专业合作社,加快实现小生产与大龙头、大市场、大品牌的高效连接。三是发展壮大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优质稻、优质水果、茶叶、莪术、凉粉草等特色产业。扩大特色养殖业规模,壮大奶水牛、人工养蛇、养鹿、养蜂等特色养殖。同时,要以创建“灵山荔枝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载体,推进“农旅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农业旅游和农家乐项目,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农村休闲旅游项目,使广大农民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实现增收。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以推进建设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为抓手,以现有浙商城、三科·电商创业园两个电商服务平台和各镇(街道)电商服务站为载体,积极支持电商兴农,鼓励引导农业经营主体“触电升级”,带动贫困户触“网”致富,让农民既能“种得好”,又能“卖得俏”。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乐业县:同乐镇着力三个“聚焦”决胜脱贫攻坚
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乐业县同乐镇着力三个“聚焦”点,以更有力的行动、更扎实的工作,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详细】
宁明县:举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培训班
10月24日,宁明县在县委党校组织举办2019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培训班。该县150多名驻村工作队员参加培训。 【详细】
右江区:2019年1-9月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23万余元
据统计,今年1—9月,全区102个行政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423.51万元,平均每个行政村4.152万元,(其中:收入4万元以上的村31个,5万元以上的村21个,10万元以的村上7 个)。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详细】
2019年全区农业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在平桂区举行
10月23日,全区农业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在平桂区举行。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产业扶贫工作决策部署,总结交流工作经验,部署安排下一步农业产业扶贫工作。 【详细】
金秀县:山区贫困户种中药材脱贫
10月20日,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六巷村贫困户赵有福家8亩多的中药材南非叶,迎来第一个丰收季。仅此一项,可为他家带来近2万元的收入。他家还有30多亩中药材明后年相继可采收。产业扶贫政策让赵有福家顺利脱贫,后续收入也有了保障。昔日的贫困户,如今成了增收脱贫的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