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4日 来源:广西日报 2020-03-17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林娜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各行各业都受到冲击,具有很强外部环境敏感性的旅游业更是首当其冲,损失巨大。团队旅游被紧急叫停,自由行受到出行限制,游客取消出行计划,景区接待游客量、旅游企业收入几乎“归零”,旅游行业近乎停摆。客观分析疫情对旅游业带来的影响,根据疫情形势积极向好的趋势,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助力广西旅游业尽快复苏,才能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强区建设。

  疫情对广西旅游业带来的影响

  旅游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之一。这次疫情暴发期间,正值春节旅游旺季,广西旅游业受到很大影响和严重冲击。

  旅游经济短期影响巨大。在中国诸多小长假中,春节小长假无疑是旅游行业一年中收入最高的档期。但是,疫情却让2020年的春节假日旅游行情蒙上了“悲情”的面纱,旅游经济损失惨重。2019年上半年广西接待国内外游客共4.24亿人次,旅游总消费近5000亿元。而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大量国内游客无法出行,同时,作为广西最主要入境游客来源地的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欧美国家因疫情扩散,导致入境游客数量骤降。疫情对广西旅游经济短期造成巨大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

  旅游行业经营模式遭遇重大挑战。疫情期间,手机、ipad等移动端成为“宅”在家里的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人们对于网络移动端的依赖催生了一些新的旅游方式,比如“宅旅游”。这一改变必将给疫情后旅游行业经营模式带来重大挑战。一方面,消费者的网络消费习惯会加快互联网与旅游行业深度融合的步伐,B2C、C2B以及C2C等在线旅游经营模式,因其具有信息化、个性化、一体化等特点,必将成为越来越多旅游消费者的选择。另一方面,疫情期间,许多知名OTA企业推出的“云旅游”等在线旅游体验产品,为人们提供“足不出户,游遍天下”的旅游服务,从市场接受度来看,将逐渐成为旅游行业经营的新模式。线上线下多元融合,必将成为疫情后旅游行业经营模式面临的挑战。

  旅游企业面临生存的严峻形势。我区旅游市场主体普遍“小散弱”,竞争力不强,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少,旅游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多为传统单一的旅游景区、餐饮酒店和旅行社,企业本身就存在自有资金少、人力成本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等“先天不足”。疫情期间,经营业务的零收入,租金、设施维护、员工工资等企业运营成本支出压力加大,使得大部分中小旅游企业雪上加霜,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疫情后旅游业发展趋势的预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给旅游业带来的影响巨大,但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本面也不会改变。对疫情后旅游业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合理预测,积极抢占市场先机,对于广西旅游业快速复苏,尤为重要。

  “旅游+”跨行业旅游模式将成为主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不再是一种“奢侈”的消费,而逐渐成为普遍生活需求。疫情并不会改变这样的发展趋势,却会改变人们对于旅游所带来的价值预期。旅游新要素的“商、养、学、闲、情、奇”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而这已不是传统旅游产业所能承载的,旅游产业将由狭义的旅游商业范畴扩展到广义的大旅游商业领域。以“文旅+”“+文旅”为抓手,开发创新产品和业态,催生旅游业与农业、工业、教育、医疗、体育、游戏等领域的跨界融合新业态,必将成为旅游业发展新常态。

  旅游市场将步入智慧旅游新阶段。面对疫情的冲击,各类市场主体都更真切地体会到,有效控制运营成本,提供高品质、个性化和方便快捷的服务,是企业有效应对风险、增强竞争力的根本。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全息技术等新技术手段降低成本风险,丰富在线旅游产品,提供快捷服务,大力发展智慧旅游,自然成为旅游企业的首选。虽然,国家早就提出要大力发展智慧旅游,但是近几年智慧旅游尚停留在理论层面或初级阶段。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5G等新技术不断成熟,加上这次疫情危机的倒逼,旅游市场必将步入智慧旅游的新阶段。

  康养旅游将更受人们青睐。这次疫情使人们深刻体会到亲情的可贵,也提高了人们对自身生命健康的重视程度,对于“健康养生”“品质生活”也有更清晰的认知。疫情过后,人们在旅游出行选择中,将会更加注重卫生、健康、宜居宜养的环境,对旅游公共环境的要求也会更高。因而,康养旅游将成为许多家庭旅游出行的最佳选择,必将迎来高昂的增长势头。

  合力推动广西旅游业尽快复苏回暖

  疫情给旅游业带来的是“危”与“机”并存的发展形势。只有政府部门、旅游行业和企业携手努力、协同发力,根据疫情变化,及时采取精准有力措施,努力化“危”为“机”,才能使广西旅游业快速进入复苏的轨道。

  加快政策扶持力度,帮助旅游企业渡过难关。旅游行业作为服务行业,与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后就可以逐步正常经营不同,它必将经历一个相对较长复苏期。因而,旅游业的恢复和发展需要各级政府及时、主动采取精准有效的政策予以引导和扶持。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为信用状况良好的旅游企业提供信贷,地方政府从文化和旅游产业专项资金中划拨部分资金给予贴息支持,着力降低融资成本。二是鼓励减免疫情期间企业房租,并给予适度财政补贴、减免企业税费、延期缴纳税款,给予旅游企业一定期限的缓缴员工社保和公积金政策支持,降低旅游企业成本和裁员风险。三是设立旅游行业应对疫情冲击扶持基金,政府、保险公司共同设立旅游政策性保险,对优质旅游企业给予保费补贴。四是建立健全防控工作协调机制,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对于满足防疫条件的景区、酒店、民宿等,做好安全有序开放工作。

  强化行业互帮互助,提升化解市场风险能力。面对疫情,旅游行业应当相互帮助、围炉取暖,携手努力提升化解市场风险能力。一是线上线下旅游企业的互助共享。比如携程的“同袍”计划,飞猪的“旅游商家扶助计划”,景域驴妈妈的全国医护工作者“免费游”公益活动,值得借鉴和推广。二是提升旅游行业服务标准化意识。尽快完善旅游行业服务标准体系,强化全区一盘棋,统一行业服务标准,提升行业服务质量,打造广西旅游行业服务品牌,提升旅游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三是搭建行业协会与政府间的沟通渠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构建与政府间的沟通机制、对话渠道,及时协调解决旅游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积极开展企业自救,提升核心竞争力。面对疫情,旅游企业应当积极作为、苦练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是开展疫情期间适宜的旅游业务。契合疫情催生的“宅旅游”,旅游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努力开发在线旅游产品,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二是大力开展旅游公益活动。通过旅游公益活动,加强对旅游企业、产品和目的地宣传,提高游客感知形象,为疫情后吸引旅游客源打下基础。广西许多景区面向对全国医务工作者及其家属实行免费政策就是很好的尝试。三是练好内功、提升实力。充分利用疫情空档期,开展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培训,根据疫后恢复期游客需求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旅游产品结构,着力提升吸引力与核心竞争力,为疫情过后业务快速恢复做好、做足准备工作。

  (作者为桂林旅游学院党委书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莫晓遥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