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到广西考察时多次强调:民族工作的关键是团结,民族地区的重点是发展,希望广西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习近平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壮族文化展时,特别强调,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民族融合示范带动作用。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紧接着,中央领导赵乐际等再次考察广西,一如既往关心关注广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近年来,通过各级党委政府一直以来的关心支持,民族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各项事业上取得了长足进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整族脱贫就是最好的例子。但由于少数民族群众文化水平低、内生动力不足、各民族之间融合度不深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已部署,大干乡村振兴我们已经在路上,但如果我们在行进的道路上不统筹解决好民族融合存在的问题,乡村振兴将是一句空话。按照中央对于乡村振兴的20字战略方针,我们建议,最核心、最根本、最首要的就是解决好民族团结示范区创建与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同步规划实施,最终达到彼此交融的目的,解决好了才能“生态宜居,和谐共生”,其举措要在实现“七个” 引领上下“共融”功夫。
一、民族团结与党建引领同步
习总书记说过,要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必胜信心,坚信我们党一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无愧新时代的历史功绩。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的组织保障,只有在乡村振兴建设中,进行党史教育与民族团结深度融合,才能健全“组织带”、“党员带”、“互相帮”的机制,才能画好“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同心圆。一是强化思想教育。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想信念、道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采取火塘家话、田间地头拉家常、“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班等方式,搭起“连心桥”,教育引导每个民族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二是强化阵地建设。自脱贫攻坚实施以来,民族地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的变化尤为明显,也使得阵地建设得到进一步夯实,但应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示范路、同心井等体现民族团结元素的载体建设,为民族群众交流、交往搭建更多的平台,增进民族团结。三是强化活动载体创新。在每年的“丰收节”采取各民族群众联谊会等形式商讨活动内容,把活动舞台搭在群众家中、田间地头,每年定期举行几次民族团结文艺活动,为增进民族团结“造势”。如每年广西壮族的“三月三”、毛南族的“分龙节”、瑶族的“盘王节”、侗族的“吃新节”、京族的“京哈节”等等开展来助推民族团结。
二、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同步
要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继续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立足广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民族团结与人才振兴同步
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要完善多渠道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好卡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的合法权益。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要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提升基层预防、治疗、护理、康复服务水平,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要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不管是民族团结还是乡村振兴,人才是核心,注重人才培养储备,才能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乡村振兴打牢根基。一是在“传帮带”上下功夫。当前,村“两委”换届已选出了新班子,要紧紧抓住新班子热情激情高、动力足的特点,及时组织开展各类能力素质提升培训。同时,强化示范引导,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群众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二是在抓早抓小上下功夫。大家都在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少数民族群众基础弱,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义务教育阶段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资源,需要上级给予民族地区在一些政策、教育资源上给予倾斜,使得更多的学生走出去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将来更好的回馈家乡,带动更多的人走出去。三是在人才引进上下功夫。探索建立能引进、留得住、能发挥作用的人才引进机制,采取“财政补贴+村集体经济收入补贴”的方式给予待遇保障,进一步夯实基础组织战斗力。
四、民族团结与产业振兴同步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深刻认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原则要求,又要准确把握本地区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要继续深化改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优化营商环境。要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要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大力发展向海经济,促进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办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
“人心齐、泰山移”,民族团结的目的是形成合力,乡村振兴的目的是发展,发展就需要产业支撑。一是打造好支柱产业。类型有很多,比如旅游业、高原特色农业等,不管是什么,支柱产业必然是群众增收的主要支撑,直接影响群众的生活质量,所以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布局、规划发展好。以南美乡为例子,目前,支柱产业为烤烟,豌豆、茶叶也是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二是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针对农业产业,要大力实施订单农业。打造“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群众”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鼓励、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解决好群众的后顾之忧。如果是旅游业,应采取引进或成立旅游文化公司的形式。最终形成民族团结与产业发展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三是近平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地方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大实招,要结合自身条件和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把住质量安全关,推进标准化、品牌化。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五、民族团结与文化振兴同步
习近平强调,要搞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之一,实施文化振兴,其目的就是要为乡村振兴注入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要突出民族文化。作为民族地区,要实现民族团结与文化振兴同步,一是要挖掘好民族文化,其领域有很多,包括传统建筑、农耕器具、民间技艺、手工制作、风俗礼仪等,把民族文化挖掘好、保护好。二是要展示传承好民族文化。可以采用建造展馆展示、特色民宿建设、文化旅游产品上融入民族元素等方式,大力宣传、展示民族文化,实现经济效益与民族文化保护相互促进。以节庆活动、民族风俗体验等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活动,使民族群众时时处在民族文化氛围中,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形成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六、民族团结与红色教育同步
广西红色资源丰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做到学史增信。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党百年奋斗中感悟信仰的力量,始终保持顽强意志,勇敢战胜各种重大困难和严峻挑战。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发展中国的必由之路,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始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七、民族团结与生态振兴同步
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乡村振兴意见》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民族地区,就要坚持好民族群众团结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坚持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共建民族幸福共有家园。一是管好山。充分发挥护林员作用,定期开展山林巡查;强化普法宣传,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强化执法力度,坚持“零容忍”,全面遏制毁林开荒、滥砍滥伐行为。二是护好水。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聘请管水员,采取使用方数或者按月计等方式,全面实行水费收缴制度,倡导节约用水。同时,划分好饮用和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三是用好“田”。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农药使用,把农业面污染源降到最低,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四是建好“园”。美丽乡村打造,坚持规划先行,体现民族文化特点,打造民族产业经济园;把“村规民约”落地落实,常态化开展周五“洁净日”,调动群众积极性,做好村庄保洁和庭院清洁、美化亮化;强化排污设施建设,家禽管理;全面形成卫生创城城乡融合制度,聘请垃圾清运人员,做到定时、定点、分类清运,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民族团结氛围。
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二者相辅相成、共存共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的殷切希望:各民族群众需要像“石榴子”一样紧密团结起来,集众智才能抓好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是各民族群众切实利益的重要体现,是解决当前民族地区社会主要矛盾的战略举措。
作者:覃孟生 广西经济体制改革委研究员、经济委员,二级教授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广西全州:夏日田园美 乡村振兴“兴”
2021年6月18日,在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凤凰镇拍摄的田园风景。夏日时节,素有“桂北粮仓”之称的广西全州县,整洁的村庄、纵横交错的农田与屋舍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近年来,广西桂林市全州县践行&ld 【详细】
凌云:全力“犇”向乡村振兴新征程
“凌云县脱贫攻坚总结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大会(下以简称“大会”)振奋人心,我们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胜信心!”近日,“大会&rd 【详细】
平桂区驻村工作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这是对我们精神和灵魂的又一次洗礼,作为一名新选派驻村工作队员,会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传递正能量,尽己所能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力量。”平桂区公会镇茶坪村第一书记董清瑞 【详细】
宁明县举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培训班
6月16日,宁明县2021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培训班开班。 【详细】
右江区: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右江区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保护优先”贯穿于生态畜牧业发展全过程,通过“加强政策扶持、优化品种结构、绿色环保养殖、创建特色品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