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02日 10:29 广西日报 浏览次数:0
0 分享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这是一幅“吃完抹嘴就走人”的典型画面,群众在背后指指点点,干部形象一落千丈:2000年至2002年,钟山县燕塘镇计生站和原教委办多次到曾某的饮食店赊账消费,并欠了“一屁股债”:前者共赊欠餐费8000多元,后者共赊欠9000多元。

  “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呀!”曾某已年过六旬,一家6口人中有2人是残疾人,生活颇为困难。尽管多次追讨,“腿都跑断了”,但吃喝者总是推诿不还款。曾某欲哭无泪。

  由于上述两个单位对所欠的餐费久拖不还,导致曾某“小本生意难做”,一家生计难以为继。

  曾某愤怒了,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自治区政风行风热线举报。

  今年3月,接到自治区政风行风热线转来的举报反映,贺州市纪委及时派人调查核实。经调查,反映属实。相关单位负责人立即受到“问责”。

  一次性拿到拖欠6年之久的餐费,曾某露出了笑脸。

  钟山县燕塘镇计生站和原教委办长期公款赊欠吃喝,在社会上和群众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对于这种侵害群众利益的“丑陋嘴脸”,贺州市纪委无情亮出“红牌”:严肃查处,并公开曝光。

  为有效遏制“旧账久拖不还、新账不断出现”的公款赊欠吃喝现象,贺州市纪委结合干部作风转变时机,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了以各县(区)直属机关、乡镇机关2006年底以前,公款赊欠吃喝费用为重点的公款赊欠吃喝问题的清理工作。

  首先,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革命传统教育,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开展清理公款赊欠吃喝的重要意义。同时,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本县(区)和本单位的纪检监察机关抓具体工作落实。财政、审计等部门密切配合好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清理工作。

  其次,在全市各级各单位设立举报箱、公布监督举报电话等形式,鼓励监督;还由纪检检察机关牵头,组织财政、审计等部门,深入到饭店、酒家进行明察暗访,查看单位财务账,对群众反映举报较多的单位进行重点抽查,有效防止了漏报、错报、瞒报的情况发生。

  经过一番清理,有效遏制公款吃喝不良现象的滋长和蔓延。到10月30日,全市共清理出公款赊欠吃喝费用237.22万元,已清还200.68万元,占清理数的84.6%。

  如数拿到拖欠多年的餐款,许多群众都在拍手称赞:堵住公款赊欠吃喝这张嘴,让我们看到党的希望。

  记者感言:当前,公款赊欠吃喝问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很突出,暴露了各级部门在党员干部管理上还有“漏洞”。公款赊欠吃喝、公款大吃大喝,群众恨之入骨,社会影响极坏。贺州市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狠刹“公款赊欠吃喝腐败风”,既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又维护党风清新。如此做法,值得推广。

编辑:admin  作者:吴家跃 莫美云 柳继斌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