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种了10亩冬菜,种植以色列大果番茄、钢石番茄、台湾圣女水果型番茄等新品种,按目前情况,亩收入8000元没问题。”田阳县村民黄礼彪高兴地告诉记者。如今在该县像黄礼彪这样崇尚科学、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已成为广大田阳农民追求的新时尚。
新品种新技术造就无公害蔬菜品牌
“北有寿光,南有田阳。”田阳县委副书记钟恒钦自豪的说。目前田阳县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3万亩,年产量超过60万吨,产值超过4亿元,是广西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县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南菜北运生产基地之一。他说,田阳的蔬菜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无公害蔬菜基地
“我昨天采摘了1500公斤樱桃番茄到田阳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出售,收入3000多元。”正在采摘番茄的那坡镇万平村菜农黄大嫂高兴地说。黄大嫂去年租地种植了16亩樱桃番茄,大量成熟时家中的4个劳力都忙不过来,还得请人帮忙采摘。去年,她家仅樱桃番茄一项收入就达5万多元。像黄大嫂这样种植番茄致富的菜农,在万平村还有不少户。一位村民说,他们最拿手的是种植樱桃番茄,去年全村有大半数的农户靠番茄收入一项就超过1万元。
近年来,田阳县依托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主动接受园区的辐射,坚持合理布局,优化结构,以推广无公害蔬菜种植为目标,主要建设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主要推广以色列大果番茄、钢石番茄、台湾圣女水果型番茄、章丘大葱等国内外名特优蔬菜新品种,推广深沟、水旱轮作、合理密集、科学整枝、配方施肥和佳多频振式杀虫灯等先进适用技术,使田阳蔬菜畅销全国二十几个大中城市,造就了田阳蔬菜品牌。目前,已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认定的11.06万亩基地和4个主要蔬菜种类认证。田州镇兴城村和龙河村的番茄良种高产示范片,凤马村的西葫芦高产示范片、东江村的高产优质芒果生产基地、百育镇百育村番茄抗病嫁接技术示范基地和新民村的西瓜嫁接技术示范基地等,都成为该县乃至百色有名的蔬菜基地。
田阳芒果香四方
田阳是中国芒果之乡。为了提高芒果品质,该县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培植特色产品,除培植田阳香芒等品种外,还引进和推广台农1号、红金煌芒、红萍芒、爱文芒、凯特芒、红象牙等优良品种。对优良品种强化科学管理,根据实际对低产芒果园进行改造,推进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芒果产量和质量。
芒果香飘四溢
据县农业局有关人员介绍,2006年,全县引导果农通过高接换种,主要推广优质品种及在新开发果园时发展特色品种。全县水果种植面积累计33.5万亩,投产面积23.5万亩,总产量8.1万吨,其中芒果种植面积13.4万亩,投产面积9.0万亩,总产量3.5万吨。芒果常规低产改造4.2万亩,芒果高接换种1.01万亩,水果果实套袋面积1.5万亩,其中芒果0.7万亩。实施水果标准化生产8.43万亩,其中芒果3.43万亩。
通过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田阳芒果品质得到不断提升,田阳香芒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质奖、广西名牌产品,布洛陀红象牙芒、红金煌芒获广西优质产品奖,大大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蔗农的日子甜如蜜
在甘蔗生产中,新品种、新技术依然唱主角。去年,田阳县推广甘蔗良种面积20.98万亩,占总面积的95.2%,主要品种有新台糖22号、16号、25号、新台优、新台糖27号、粤糖93/159。在抓好甘蔗良种推广的同时,该县还从广西甘蔗研究所、区农业厅甘蔗良种示范场、广东湛江等地引进桂引9号、园林6号、园林3号、桂糖94/119、粤糖00/236、粤糖94/128、粤糖95/168等新的良种进行试验示范,为甘蔗良种更新换代打下基础。在南部山区,洞靖乡建成了100亩的甘蔗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引进桂引9号、粤糖94/128等两个甘蔗新品种进行繁育。
同时,田阳县加强甘蔗“双高”基地项目的建设,重点抓好“双高”示范基地和良种基地滴灌工程的安装等,去年实施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示范样板6120亩,经验收,平均亩产达6.2吨,甘蔗糖分达15.1%。头塘镇联坡村去年甘蔗面积达7500亩,产量26250吨。玉凤镇是全县最大的甘蔗生产基地,2006年种植甘蔗10.4万亩,预计总产量达29万吨,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甜。
种超级稻吃“超级米”
田阳县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向新品种新技术要产量、质量。2006年全县建立万亩超级稻新品种示范片10个,千亩示范片2个,百亩核心区2个,示范推广Ⅱ优航1号、Ⅱ优084、准两优527、新两优6号、两优培九等超级稻新品种,全县共推广示范超级稻面积10.335万亩,亩增产62公斤以上。
田阳超级水稻示范基地
在田州镇凤马村、龙河村和头塘镇百坡村建立超级稻示范片各1处,面积达3350亩,在凤马村建立优质稻示范片1处,面积100亩,均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推广水稻免耕抛秧10.38万亩。全县推广博优系列、丰两优1号、川香稻系列、桂银占、马坝银占、黄香优等优质稻新品种面积14.13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的83.1%;超级稻品种推广面积10.335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的60.8%。全县水稻良种覆盖率达85%以上,水稻示范综合应用免耕、垄耕、秸秆还田、再生稻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培训和管理技术,实现了吨粮田的目标。
田州镇凤马村年近50的农民黄大叔有丰富的种粮经验。3年前,村里的大部分劳力外出打工,有一些耕地撂荒,黄大叔就把这些地承包了过来。“去年我承包了16亩,种的品种是农业局推荐的新两优6号和II优航1号超级水稻品种,亩产达到600公斤,这么好的产量让我赚到不少钱。”他兴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