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3月28日 12:03 广西县域经济网 浏览次数:0
0 分享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一片连着一片的小西红柿田整齐划一,成串成串的红色小果子压弯枝蔓,一眼望去,恰似繁星点点;一山连着一山的芒果树沐浴着早春的细雨,淡黄色的小花儿开得正热闹,阵阵芒花香气扑鼻而来,沁人心脾;田成方、路成网,灌溉沟渠纵横交错,小春作物生机盎然……这是阳春三月布洛陀老人的故乡——田阳县现代农业的一幅七彩画卷。今日的田阳,正沿着“现代农业”的道路,向全国“农业名县”迈进。

  打造培训平台引领农民致富

  在那坡镇“农家课堂”培训户黄拨群家里,有一群正如饥似渴学习的村民:他们有的在翻阅《芒果修剪技术》、《龙眼高产栽培技术》等科技图书;有的在摘抄有关大青枣、龙眼的护理常识;在培训大厅里,黄拨群正与学员们分析今年水果销售的走势,一些学员边听边认真做笔记。这是田阳县实施“农家课堂”培训,田阳农民争做“智力型”农民,用先进理念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一幕。

  过去,由于思想的落后,农民把农作物种植到土地后,就任其自然生长,“靠天吃饭”的观念一直影响着农民的增收。如今,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田阳县农民也深刻地意识要实现增收,必须学习先进理念,学习科学技术,提高自我素质,采用“新产品、新技术”才能真正脱贫致富。

  围绕“两新”活动的开展,田阳县利用科技园区农民科技培训实践基地,建立党校培训基地、农家课堂等多种平台,以“请进来”“走下去”“点菜式”等组织形式相结合,开展一系列的农业科技培训活动,在农村中形成“要致富,学科技”的积极氛围。科技园区还不定时邀请区内外专家到农业科技园区开展种草养牛、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等技术培训指导;组织涉农科技部门技术员开展“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和人才培养进村”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行动、实用技术培训和绿色证书培训相结合的“千万农民大培训”活动;组织基层党员中心、培训户举办“农家课堂”培训等。

  坡洪镇琴华村王林峰就是参加“农家课堂”学习技术走上致富路典型。王林峰在向“养兔大王”、头塘村“农家课堂”培训户黄克学得养兔技术后,自己办起一个肉兔养殖场,年收入达到3万多元。随后,王林峰又把自己的养殖场当成课堂,把自己的养兔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还为村民免费提供种兔,订单回收肉兔。在王林峰的指导和带动下,全村掀起肉兔养殖的热潮,日常存栏肉兔100只以上的养殖户就达12家。

  “能参加党校学习真是太好了,可补充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田阳县很多村民都感慨地说。通过一系列的培训,田阳县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前,全县有2000多名农民通过科技培训成为科技示范户,30000多名农民成为“土专家”,全县农民普遍掌握了2门以上实用技术,着力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智力型”新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科技武装打造现代农业品牌

  在田阳,俯首可以吃到新鲜的小西红柿,抬头可以望见满山的芒果树。“田阳香芒”、“布洛陀香米”、“阳佳瑶”系列蔬菜……田阳现代农业品牌声名远播。    

  田阳县村民黄礼彪刚卖完小西红柿从农产品批发市场出来,逢人他就高兴地说,他家种了10亩冬菜,种植以色列大果番茄、钢石番茄、台湾圣女水果型番茄等新品种,按目前情况,亩收入8000元没问题。如今在田阳县像黄礼彪这样崇尚科学、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已成为广大田阳农民追求的新时尚。

  以科技园区为龙头,紧紧围绕“农业科技示范、科技合作交流”这一主题,田阳县加大农业科研力度,加快科研项目实施,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与运用,突出了农业的科技支撑作用。

  通过实施“五优工程”, 田阳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打造现代农业品牌。田阳县建立了10万亩优质商品粮基地,采用“超级稻+再生稻+秋冬菜”等新的种植模式实施优粮工程。在实施优菜工程上,全县每年粮食播种面积35万亩,总产量达10万吨。在实施优菜工程上,坚持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按照标准化生产,打造无公害蔬菜品牌,全县每年蔬菜种植面积33万亩以上,产量60万吨以上。对于实施优果工程,田阳县调整和优化品种结构,大力推广优质高效水果新品种,初步形成了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产销一体化的水果产业化格局;大力推广水果果实套袋技术,带动全县水果标准化生产。针对实施优蔗工程,田阳县加强高产高糖甘蔗基地建设,抓好“双高”甘蔗示范基地和良种基地滴灌工程;合理调整早熟品种和中晚熟品种的种植比例,保证原料蔗的高糖入榨,提高甘蔗产业效益。而对于实施优畜工程,田阳县在南北部山区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立体养殖和种桑养蚕等特色养殖,在右江河谷实施“猪+沼气+渔+灯+果”的养殖模式;大力推广庭院经济,发展新、特、优渔业养殖。依靠科技,田阳县拓宽了致富路,打造了众多农业品牌。近年来,“田阳香芒”、“布洛陀香米”、“阳佳瑶”系列蔬菜、“芒乡白砂糖”等多个品牌已名声在外。

  “北有寿光,南有田阳”。近年来,田阳现代农业迅猛发展,已建设成为中国第一个“芒果之乡”、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中国南方超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国家“双高”糖料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全国著名的“南菜北运”基地、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广西百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

  拓宽渠道打响“农业名县”

  在田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门口,一辆辆满载西红柿的农用车、摩托车源源不断的涌进,人流、车流络绎不绝,在各收购点,西红柿、西葫芦堆成座座小山,员工在忙碌着分拣果菜、装箱、装车。停车场里,上百辆的大货车正在等待装货发往全国各地。来自浙江的田老板高兴说,田阳的农产品在浙江市场十分畅销,仅番茄一项,每天销量就在40吨以上。 

  近年来,田阳县以打造“农业名县”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发展龙头企业、创办营销实体、健全服务网络、开通农产品“绿色通道”等措施,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通过重点扶持多个龙头企业的建设,田阳县以企业的生产带动农产品的流通,建立中国西南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产品销往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还远销越南和俄罗斯等国家。种子公司与广西隆平高科种业公司合作培育特优86、两优培九等20多个超级水稻品种,销往越南、缅甸及泰国等东盟国家。引进上海福记食品控股集团在田阳建设占地300亩的中国西南果菜集散中心,中心建成后以田阳为交易平台,把广西乃至整个西南果菜销往全国各地和东盟各国。

  在发展营销服务实体上,田阳县采取新形式,成立供销部门农产品产销协会,会员遍及到多个乡镇村屯,协会通过会员带头示范作用,宣传信息、低产改造优良品种,高产品质量,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每年以西红柿、西葫芦、四季豆、台农芒、凯特芒等几十个无公害产品赢得国内外客商老板的称赞,农产品远销区内外。

  为做好产后服务工作,田阳县还成立了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在主要的乡镇、村屯、户设立信息站,形成了上与全国农产品信息中心和全国各大批发市场的信息网点连接,下与乡、村、产生产基地联系的农产品信息网络。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供求信息,农业生产紧跟市场需求,拉动农业的发展。

  在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上,田阳县开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给农产品的营销人员发放“绿色通行证”,有力地推动了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远销东北、华北、华南、西北、西南等20多个省、自治区,成为全国重要特色南菜北运生产基地县。

  春暖花开,果树葱茏,田阳现代农业走在春天希望的田野上,春意正浓。

编辑:admin  作者:周婵娟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