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3月28日 14:50 广西日报 浏览次数:0
0 分享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田阳,是壮族的发祥地;是明代抗倭女杰瓦氏夫人的故乡;是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右江革命根据地之一;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芒果之乡”;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全国设立的五大民族文化研究基地之一……近几年来,有10多位国家领导人亲临田阳。

 

  田阳的独特在哪里?

 

  记者深入田阳境内,以眼见之实用心感悟,深刻地感受到田阳独具魅力的优秀文化和民族情感,使之在田阳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爆发力,一种独有特色的“田阳文化现象”成为田阳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长期的祭祀活动和歌会交流,培养了田阳人民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正是这种热爱自由的传统,才会在这里出现明代抗倭英雄瓦氏夫人这样的女杰,才会给予当年邓小平老一辈革命家足够的安全和护卫。”

 

  在田阳人身上有一种文化自觉的意识、文化自尊的态度和文化自强的精神,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敬仰是他们获得现行动力的根源。

 

  把文化作为区域发展的支撑点,这在当下的县区发展规划中尚不多见。也许,这才是田阳取得跨越式发展的根源所在。

 

  千年歌圩展现独有的文化情怀和民族性格

 

  据清代编纂的《广西通志》记载:奉议州(今属田阳县)土民有“春日杂坐答歌相戏”的习惯。如今的田阳人喜欢对唱山歌,这来源于壮族始祖布洛陀。相传布洛陀和人们对话,很多是用山歌形式来表达的。受布洛陀的感染,人们也学会用山歌的形式来对话和交流感情。田阳山歌有五言律,也有七言律,对歌男女有一人对一人,一人对数人,也有几个人对几个人等。男男女女经常在路边水旁、山上树下对唱山歌,用山歌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了山歌就有了歌圩。

 

  田阳境内现存有八大传统歌圩,其中敢壮山歌圩是广西出现最早、规模最大的歌圩。据考证,敢壮山歌圩形成于隋唐以前,每年农历三月初七至初九,四乡八邻的男女老幼纷纷涌向敢壮山,虔诚地朝拜布洛陀和姆六甲,以歌颂祖,以歌感恩,以歌会友,连续三天三夜才肯散去。至今每年此时依然是数万百姓云集于敢壮山下欢歌祭祖。田阳最重要的民族特色文化就是这每年三月开春的敢壮山祭祀文化。祭祀是古代原始民族自然崇拜观念、信仰的一种方式,其内容和方式与物质生产水平和社会意识相适应。

 

  随着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的改善,传统的敢壮山祭祀活动更为丰富,除了祭天颂祖的祭祀活动,还形成了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歌会、商会,如今的歌圩已发展成集文化、艺术、体育、商品、信息、科技交流为一体的盛会,集民间传统习俗与现代文化于一体的歌圩。用歌传情,交汇信息,流通贸易,近年来,许多担任社会公务的歌者还借助这个平台及时地把党的方针政策传达给乡邻。长期的祭祀活动和歌会交流,培养了田阳人民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敢壮山歌圩自然相传,生生不息,没有杂质,没有外来文化的渗透与干扰,非常纯朴。人们通过山歌集聚在一起,感恩祖先、赞美爱情、憧憬幸福美好的未来,这种歌圩表现了壮民族人民珍爱和平、向往美好生活、追求人生理想的崇高思想境界,祭祖、朝拜、对歌等独有的内容共同构成了歌圩文化的精髓与精粹,并承载着壮民族的历史变迁与民族心理情感的发展,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今年4月4日至8日,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向全世界现场直播了歌圩盛况。据悉,今年歌圩聚集人数多达30万人。一位央视参加直播的编导,站在敢壮山下,面对数以万计的虔诚乡亲,有感而发:“正是这种热爱自由的传统,才会在这里出现明代抗倭英雄瓦氏夫人这样的女杰,才会给予当年邓小平老一辈革命家足够的安全和护卫。”

 

  科学对待丰富的民间文化折射出和谐发展新理念

 

  文化不衰,民族不亡。在田阳,除了看到歌圩文化中开朗向上的民族内质,最为打动记者的,是田阳人没有漠视传统的心态,在田阳人身上有一种文化自觉的意识、文化自尊的态度和文化自强的精神,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敬仰是他们获得现行动力的根源。

 

  1986年3月,第一本《布洛陀经诗》在田阳县玉风镇华彰村巴令屯被发现,这是一本已经收藏了300多年的古抄本。随后又相继发现了21本。1983年至1989年的民间音乐、舞蹈、文学三套集成和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在田阳遗存着大量与布洛陀有关的古音乐、古舞、民间故事传说、布洛陀山歌、布洛陀田州叙事排歌、布洛陀经诗手抄本等。20世纪80年代,田阳县着手抢救、搜集、整理布洛陀神话、传说、故事、民歌,编写了《田阳故事集》、《田阳歌谣集》,编入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广西卷。

 

编辑:admin  作者:覃咏梅 黄秋幸 黄尚学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