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4月14日 09:10 广西日报 浏览次数:0
0 分享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宁明县城中镇的很多村庄田埂边上,每隔几米就能看到用彩条布和木桩制成的简单盛水装置——当地村民在抗旱中发明的这些移动应急水柜,春耕最关键时期让全镇3.5万亩受旱甘蔗免遭枯死的命运。

  4月8日记者在田间地头看到,这些移动应急水柜的构造非常简单,不过就是几根竹竿支起一块彩条布,有的为防渗漏水,再多加一块彩条布。

  发明移动应急水柜的怀利村支书刘景扬告诉记者,自己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并出资购买了彩条布,没多久应急水柜就在全镇迅速推广,200多个水柜给干旱的甘蔗苗救了大急。搭起应急水柜后,政府部门和部队每天都送水过来,将水柜蓄满水,村民用水就方便多了。

  “用水泥建一个水柜起码要3000块钱左右,工时得半个月到20天。而12平方米的彩条布成本只需40-50元,几根木桩就地取材,三四个人20分钟就能扎起一个便捷的应急水柜。”城中镇党委书记韦院介绍说,大旱当前,为提高抗旱效率,采取这个办法就能抢季节把甘蔗种下去。

  自4月以来,宁明县群众共建设简易地头水柜1800多个,有效灌溉面积约20万亩,大大加快了全县抗旱保苗抢春种的速度。

编辑:icy  作者:覃世默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