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8月13日 10:21 资阳日报  浏览次数:0
0 分享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7月20日,从全省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工作会议上,传出了一则振奋人心的喜讯:乐至县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11年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这是乐至继2010年获此奖励后,第二次蝉联这一殊荣。

  一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丘区小县,如何能在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新一轮发展潮流中脱颖而出,在不经意间以惊人速度跃然而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年来,乐至县紧紧围绕全市“两个着力”大局,大力实施工业强县、项目带动、环境兴县“三大战略”,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努力实现加强开放合作、改善交通条件、破解水资源瓶颈“三大突破”,无疑是该县两度捧回“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的最佳答案!

  突出重点 打破瓶颈制约

  机声隆隆,车辆、机械来回穿梭……日前,笔者在成安渝、遂资眉高速公路乐至段施工工地看到了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据了解,两条高速公路正在抓紧进行路基土石方、软基处理、涵洞与通道、桥梁工程建设,预计年底将竣工通车。

  近年来,乐至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帅乡,努力建设民富县强全面小康新乐至”奋斗目标,不断探索加快丘区经济发展的新路子,着力突破制约发展的水、路瓶颈,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打下了牢固的根基。

  “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尽快补上‘水不足’这一课。”在突围战役中,乐至把“兴水战略”放在了首要地位。为了突破水资源瓶颈,乐至靠天蓄水,打井找水,引河“借”水,努力做大做足水文章:打破城市与农村水事分离的管理体制,实行县域供水、用水、节水和污水等涉水行政管理事务一体化管理;集中财力、人力、物力,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攻坚战;建立健全责任制,加快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抢抓项目,积极推进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整合资金,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据了解,在“十一五”期间,乐至投入资金5.3亿元,建设各类水利工程3.43万处,解决了3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乐至也因此被确定为全国100个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示范县之一,并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

  “当毗河供水工程竣工那一天,乐至水资源紧缺状态将得到全面改善。”乐至县水务局毗河办的一名负责人介绍说,毗河供水工程在乐至总干渠长达82.47公里,经过13个乡镇,建成后将使乐至彻底摆脱缺水之苦。

  在做好水文章的同时,乐至还按照“打通四通道,构建大循环”思路,强力推进“大中小微”通道建设,实现“交通突围”,快步融入成渝1小时经济圈。

  一场又一场综合交通网络大会战在帅乡大地上演:完成国道318、319线,省道106线的路基补强、路缘石铺筑、油面铺筑等工作;全面推进农村断头联网公路建设和通村公路建设;快速推进成安渝、遂资眉高速公路乐至段建设和4条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

  “目前,我县100%的村都通上了公路,80%的村都有了水泥路。所有乡镇基本实现1小时到达县城的目标。”乐至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欧阳明介绍说,“尤其是当两条高速公路建成后,乐至将构建以县城为中枢,以高速公路为主轴,以国省干道和区间通道为骨架,以县乡公路和村级公路为脉络的多级交通网络体系,彻底破解交通瓶颈。

  开拓创新 坚持开放合作

  4月28日,成渝直线经济联盟第二次会议在安岳县隆重举行。会上,乐至与成渝直线区域内的其它4个县(市、区)共同签定了《成渝直线经济联盟轮值主席制度》、《成渝直线经济联盟承接产业转移合作协议》、《成渝直线经济联盟旅游合作协议》、《成渝直线经济联盟劳务合作协议》等“战略合作协议”,就区域内进一步加强合作、抱团发展作了明确和细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们要有全球视野,放眼天下,大力实施开放合作战略,主动融入成渝,实现借力发展。”谈及发展思路,乐至县委书记万志琼一语中的。

  按照这一思路,乐至把充分开放、融入成渝作为重要战略取向,大视野实施区域合作:融入区域,深度依托成渝经济走廊,承接产业转移;跳出区域,强化在东部沿海乃至全球视野内的驻点招商和重点产业招商。

  迪特尔来了,

  默森药业来了,

  凯润电器来了,

  ……

  仅2011年,乐至就成功引进了总投资达60亿元的骏富电子产业园等项目,另外,还新签约了80余个项目,协议引资153 亿元,累计履约项目149个,到位国内资金84.7亿元。

  “是乐至人的服务态度,坚定了我们来此投资信心。”默森药业的负责人说,“在项目建设中遇到难题,县领导会到场协调处理;办理审批遭遇难题,相关部门也会协助解决。”

  据了解,为让考察者变为投资者,让签约的项目落地开花,让落户的企业扎根发展,该县上下牢固树立起为企业、客商服务的意识,“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从项目立项、备案、规划建设到投产营运,提供“手续代办”和“一站式服务”,对重点项目还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特殊支持,切实营造出“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该县还响亮地提出了“谁敢给发展环境抹黑,就坚决砸谁的饭碗!”,并拿出“杀手锏”,重处“吃、拿、卡、要”的“黑手”,切实让投资者“放心、舒心、安心”。

  同时,该县还结合县情,专门出台了一系列土地、人才、财政奖励等“亲商、重商、优商”的招商政策,力求为广大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政策保障;多渠道畅通银企沟通平台,加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有效地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一批投资商解决子女上学、家庭居住、企业权益维护等现实问题,切实让外来投资者有“家”的感觉。

  如今,“抓服务就是抓开放,抓机遇,抓招商,抓发展”的观念已深入乐至人心,部门、乡镇服务招商的氛围更浓了,措施更多了,关卡更少了,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有力地推动着开放合作工作向纵深迈进。

  2011年,乐至在成渝经济区投资价值榜上的地位异军突起,成功跻身“最具投资环境区市县”前十强,吸引着四方的人气和财气不断向这里聚集。

  量质并进 抓项目育产业

  火热的七月,从厂房林立,机器轰鸣的西郊工业园区到场面恢宏、机声隆隆的文峰工业园区,从新天地城市综合体建设到天池府邸住宅小区开发……如火如荼的生产场景和项目建设浪潮冲斥在帅乡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项目落地才是硬道理,建成投产才是硬增量。”乐至县委副书记、县长彭洪表示,乐至县域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始终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抓手,建立健全项目招引部门与建管部门的整体联动机制,实现无缝对接,全方位跟进、一条龙服务,确保签约项目迅速从“纸上”落到“地上”,由“工地”变为“工厂”。

  为推动重大带动性项目迅速落地生根发芽,形成新的县域经济增长极。乐至县狠出“猛招”,打出一组漂亮的“组合拳”:做到“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确保能开工的尽快开工,已开工的全速推进,已竣工的尽快产生效益;严格按照“六个一”、“三个量化”、“三个倒排”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分行业召开项目推进会,逐一分析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探索总结出“一强化、五坚持”项目管理工作机制,有效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为项目顺利实现各阶段的目标奠定基础;着力盘活资源,积极协调部门职能,全力为项目提供水、地、资金、电、气、油等要素保障,为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提供有力的支持;强化督查督办,坚持对每一个项目的建设实行每月通报、每月交账和不定期督查,保持高压态势强力推进,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

  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化解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大力推进了项目建设的进程,切实提高了项目建设的质量。

  据了解,2011年,乐至实施的110个重点建设项目中,开工建设达102个,开工率93%,完成投资8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2.6%,部分项目还超额完成全年投资计划,实现超时间进度。

  同时,该县不断培育壮大优势产业,“3+1”产业扩量增效。重点发展纺织产业,贵均纺织、联友纺织、乾源纺织等一大批纺织项目加快建设进程,建成后可形成70万纱绽5000台织机生产能力,西部纺织城将初具规模;大力发展食品产业,着力推进中天酿造集群式、规模化发展,加快亿家园食品项目建设,食品产业层次进一步提升;加快发展机电产业,骏富电子产业园成功入驻乐至,为机电产业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积极培育造车产业,沱江汽配、均威摩托车整装等项目加快建设;熊猫汽车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已订单销售特种汽车1700余辆,实现产值7.5亿元,并带动了造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集群式发展。

  全线飘红 经济迅猛发展

  乐至县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乐至地方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6.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4%……

  一组组跳动的数据,折射出乐至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

  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交通建设全面突围,成安渝、遂资眉高速公路建设有序推进,4条互通连接线全面启动,国省干道改造全面完成并顺利通过部检,建成通村公路通畅工程1560公里,里程居全市第1位。水利建设再上台阶,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开工准备工作有序推进,整治病险水库3座,建设各项水利工程近5000处。能源保障更加有力,供电环网加快建设,城北110kV变电站建成投运,东山110kV、文峰220kV变电站加快建设;中石化和中石油6个新建加油站点项目推进顺利,乡镇通气工程加快推进。

  工农业经济迅速增长。2011年,乐至县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01户,亿元企业增加到45户,全年实现总产值200亿元。其中纺织、食品、机电三大产业产值突破110亿元,约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5%,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迅速壮大,“3+1”主导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形成了“以工促农,农工互动,城乡共融”的良好发展态势。2011年,乐至实现农业增加值24.78亿元、同比增长3%。

  城市化水平大大提升。“西延、北拓、内建”三大工程,迅速推动乐至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品位不断提升。西延上,天童大道一期建成通车;文峰大道路基基本形成,正进行桥梁和管网建设。北拓上,天池大道二期道路水稳层铺设全面完成。三条大道将形成“城市西移、园区西进”的骨干路网,迅速拉大了城市框架。内建上,通过实施城中村改造、“市民500米休闲计划”、城市道路黑化、人行道彩化、建成中水回用工程、城河改造示范段建设等工程,城市功能更加优化,品位大幅提升。截止2011年底,乐至县城建成区达16.5平方公里,人口达15万,城镇化率达33%。

  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城市综合体、玲路都大酒店、童家物流园等全市服务业“15555”规划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极大地提升该县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陈毅故里景区三期工程全面完成,龙门报国寺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县城“两塔三庙”打造有序推进,乡村绿色农家游迅速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26%。“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建成中高档商务酒店近20家,兑现家电、汽车(摩托车)补贴2600万元,补贴兑现率达95.24%,居全省前列,受到省级有关部门表彰。2011年,乐至实现三产业增加值27亿元、同比增长13.5%。

  东风吹来满眼春。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乐至正在着力打造成渝经济区现代工业承接提升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配送基地、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和重要的物流基地。我们有理由相信,已经强势崛起的乐至,必将继续演奏出县域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华彩乐章!

编辑:Eva  作者:张虎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