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21日 10:25 中广网 浏览次数:0
0 分享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春运:县城里的客运与公交

  总是在烟花漫天的时候,一个乍暖还寒的新春,就这样欢欢喜喜的开始了,可是当喜庆退去、繁华落尽,才发现回乡的团聚之旅已是满地忧伤……

  这是一位身居北京的女白领谢玲回双峰过年的一段感受,谢在北京一所大学毕业后,从外企职员到海关报关员,她终于在30岁之前,在这座恢宏而奢靡的城市里扎下了自己的根。农历27日的这一天谢坐了飞机,坐火车,坐了火车坐汽车终于回到她阔别5年的家乡——双峰县经济开发区安置区附近的家里。

  28日是大年的前一天,谢随男友一起往家在县城蚊子山附近的男友家过年,这一天不知是没有的士,还是的士根本就不到开发区这边来,于是在开发区搭乘从娄底至双峰的客车往五里牌,谢玲在京城混得有模有样,但出门乘公交却是很平常的事。

  客车见到在路边等车的他们俩,嗖的一声停下,车门开处,乘务员向路边的两人丢过来一句话:“上车3元!”

  两三分钟光景,两人下了客车又转乘县城的公交。

  走近公交的车门,乘务员同样的向路边的乘客丢过来一句话:“上车两块!”

  或许是大年的前一天,出门的人并不多。10分钟不到,公交已到达灯塔,但离蚊子山还有一段距离,下了公交又乘客车,听到的同样是那句“上车3元!”三分钟不到,谢玲两人已到了男友的家门口。

  在双峰客运涨价已是常事,客运是缝节必涨,而且好多时候价格一旦涨上去就降不下来,虽然涨价物价局有个解释是什么浮动票价,但双峰的客运涨价已完全无关什么浮动票价了,娄底至双峰40多公里的路程收费却达30元,而且一旦下雪,票价就喊到了50元。上车3元就是在平时上车两元的基础上又加了一元。

  从开发区到蚊子山约5公里,转了两次车,全程两人化了16元钱。最让谢感到大跌眼镜的是双峰的公交居然会趁着过节涨价,这在全国是闻所未闻!

  谢玲作为一个久别家乡的游子,家和家乡早已单薄成电话线那头的一串阿拉伯数字和汇款单,不仅仅是公交,还有太多的事她并不清楚:

  春运对于客运来说已成了一个涨价的代名词,双峰公交从五里牌到灯塔约三公里路、十分钟车程逢年必涨,对双峰人来说已不是什么新闻,大城市的公交一趟一清洗、一消毒,而双峰这种16坐的中吧脏兮兮的让人难以下坐的公交一年能清洗一次就不错了。谢某对双峰客运(公交)的脏乱已无法言表,她也说不清具体有多乱、有多脏,但09年3月10日《娄底日报》的一篇报道直让人有如醍醐灌顶:

  文章的标题是:抓管理 强服务 促安全双峰城市客运确保全国“两会”期间稳定

  正文的开头是:为确保“两会”期间的稳定,双峰县成立了整顿规范客运市场秩序、打击非法营运专项领导指挥部,出台了《关于整顿规范客运市场秩序打击非法营运的通告》,计划在城区开展为期3个月的集中整治规范。

  ……

  文章虽为正面报道,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文章的背后说的是双峰客运市场的无序与混乱。

  社会化服务功能的缺失

  有一句话叫非常时期则采取非常手段,娄底日报的报道说明了双峰的客运的无序与混乱已成为一种常态,或许地方政府已习惯于维稳,也因为在两会期间、非常时期,这种无序与混乱才有了负面现象成了维稳的正面宣传。但这种无序与混乱能成为常态,问题的根源又在哪里呢?

  某日记者亲历了双峰公交车上的一幕:

  从灯塔驶往五里牌的1路公交车。车到汽车东站,上来一位男性老人,老人上车后慢腾腾的从内衣里掏出一个红本本,司机一看是老年优待证,马上说不行,老人说是政府发的说坐公交是可以免费的,司机说哪里发的、哪个发的你去找哪个,要他给你报销……

  老年人优待证在一般的城市持证者乘公交都是免费的,但这是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的产物,农村的老人是不享受这种待遇的,虽如此它反映的是公交做为政府对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担当的是一种社会化服务的功能,它的存在承载的是一种社会福利。

  但这种城里人本可以享受的社会福利在双峰却没有。

  据知情人士透露,县城现有的22台公交车,尚没有一个规范的公交公司,全是个体经营,有官商资本参与其中,各参与其中的22台公交车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或者叫利益同盟,22台公交车只能出不能加,盈利状态为,一台公交年利润在8至10万的样子,政府每台每年补助6万元。如果有谁要求退出则以50万一台的转让费转出。

  这种公交民营化,加上官商资本的介入,于是便形成了一个县城里面的垄断体系,资本是逐利的,而且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当一个县域里的公共服务为资本所追逐时,谁能说这是百姓的福音?

  公交社会化、公交民营化本身就是一种懒政的表现,或许有人还会把它说是一种改革,当政府本应承担的对社会最基本的服务、最基本的担当缺失时,那么这种改革就是一种倒退。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级政府,其执政目的就是为了使老百姓的生活过的更美好,随此之外的任何执政理念都是假的,或者是伪命题,当一个地方的财政如果仅仅是为了养活或维持政府机关的运转,那么只能说当政者执政能力的低下,执政者有责任、有义务向公众公布一年一度的财政收支状况,让财政处之于民、用之于民。

  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就是民生成本的最少化

  在县城,约5公里的路转了两次车,两人花费16元,为1.6元。公里/人。

  就双峰而言,平时到娄底40余公里的距离收费20元,在大城城市就是公交一两元能解决的问题,然而一旦到了春运40余公里的车程收费就不是20元了,有时候(冰雪天)竟高达50元,客运票价一旦涨上去就很难降下来,上车两元、上车3元就是利益集团对社会的绑架,职能部门对此的视而不见、利益集团为此为所欲为。而春运涨价就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失守,职能部门监管的阙如让客运、让民生成了利益集团手中任意捏拿的泥人。

  在一个社会保障体系的滞后的国度里,一个普通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承担着养家糊口的主要责任,当社会应提供的医疗、养老、教育等福利保障不够完善时,个人身上的担子就显得尤其沉重。

  在双峰,人们概念中的县城面积约2平方公里,东到灯塔,西到五里牌,南到天青街,北至城北。灯塔到五里牌约3公里,天青街至城北不到1公里。在这巴掌大的县城里,公交,本应为社会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政府却缺失了应有的担当。

  双峰县城现拥有的公交车全是16坐的中巴,主线路以过城的320国道(灯塔到五里牌)为核心,原分为从五里牌至灯塔、五里牌至城南两条线路,现因新的县委、政府外迁,新开了一条过县委的3路。

  而在一个只数平方公里的县城里,如果其公交线路就是那么两三公里,那么这样的公交没有也罢,好多城市的步行街就有几公里长,要知道长沙的501路公交车沿途停靠站即有84个,用时近2小时,线路全长超过了从双峰至娄底,全程票价也只有2元。开通两三公里的公交又有什么意义呢,那两三公里的街道不就是外地的一条步行街?

  这种画地为牢式公交营运线路,本身就是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产物,如果公交仅局限于人口密集区那么公交最合适的运行区间应该只在农贸市场,线路就是从市场的进口到出口。

  县域经济视野下的公交架构

  中国经过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经济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激越的脚步越过高山、穿过平原让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到处都是一个个的大工地。当举国范围内,各地的经济都在突飞猛进,而个别地方的发展却举步不前,这只是大环境下的小概率事件。

  2001年下半年,双峰县城开始修建绕城线,最初人们概念中的绕城线,或许只是让车辆不进城的公路而已,不曾想到的是,绕城线的修建,让双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约5公里长的绕城线虽然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修通,但数十米宽的绕城线两边已是重要的工业园区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商业区,县城的西北就是县经济开发区。双峰县城已今非昔比,当然这也是大环境下的大概率事件。

  只是这些地方,除了新的县委、政府所在地,其他都没有通公交。

  县域经济的扩张离不开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当经济版图扩张以后,生产要素的集聚也在考量着区域内生产企业与劳动力之间的通勤关系,在一个区区数平方公里的县城里拥有的街道也就是那么一两条鸡肠子街,公交的画地为牢让城乡分割更加明显。而工业园区的兴盛,对劳动力的吸纳显然也只能从周边乡镇来解决,显然这种园区与劳动力的通勤关系也只能由公交来维系。

  近些年,有一个经济类的名词或许还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这个名词是“二次分流”,二次分流说的是,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的扩张,被征地拆迁农民获得了政府的安置,农民洗脚上楼住进了属于新市区的安置房里,但属于新市民的农民由于再就业与社会保障的缺失或滞后,同时农民又缺乏必要的谋生技能,而对于位于新市区的安置房作为新市民的农民连物业管理费都交不起,于是农民只能把属于自己的安置房租了出去,自己又到别处或城乡结合部租一套更便宜的房子住下来,这就是第二次分流。

  城乡结合部往往是这座城市粗放型经济最活跃的区域,而粗放型经济既是产业集聚的动力所在,也是城市工业的摇篮,城乡结合部离市中心的远近反映的是城市发展的规模与张力,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城乡结合部边际线的周长越长,这座城市发展的规模与活力将越加凸显,而城乡结合部最直观的认定就是公交车的终点。

  二次分流的农民回到新的城乡结合部,是回到他适者生存的土壤,回到那粗放型经济的勃兴区与城市工业的摇篮,但这些都与城市配套的公共服务密不可分,首当其冲的则是公交。

  构建一元经济圈百姓心中的期盼

  任何一个地区,方便出行,造福百姓是公交担当的第一要务。

  公交无关权贵,却关乎经济,更关乎民生。

  2002年“五一”,桂林市在全国率先开通免费公交车。110辆全新环保型公交车行驶在8条线路上,通达城区主要干道和主要旅游景区,在全市大范围内为市民和游人提供免费出行的便利。

  继桂林之后,2008年7月1日,常宁成为我省率先推出免费公交的县市,一时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凡是能够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都不要群众出钱。” 时任常宁市委书记胡丘陵说。

  常宁市是一个依靠采矿业、冶炼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起来的新兴县级市。由于市区和周边的农村连成一片,不少城郊的农民在农闲时开“摩的”载客赚钱,市区的交通秩序一度十分混乱。

  2005年,常宁市政府专门出台措施,将“摩的”司机分片划拨到下属各局委,为“摩的”司机们安排新的谋生方式。其中,常宁市交警队被划拨了几十辆“摩的”。对于这些“摩的”司机,其时的政策是一辆车补贴4000元,对摩的收编与安置后,2008年公交免费计划在全市正式运行,第一批46台公交车投放各条线路。

  公交免费后日均客流量9万多人次,全年为市民节约出行开支3300多万元,自此常宁市的城市公共交通秩序焕然一新。

  接着,2011 年3月底,陕西省吴起县委常委、副县长刘卫平带人来到常宁市,专程考察该市的免费公交。是年五一前夕,吴起县城区免费公交车自此开通。

  到2012年11月,省会城市成都市区相继推出44条免费公交线路,至今年3月底,已有福建石狮 江苏昆山,辽宁锦州、山西长治、沁源、贵州贵阳新区、陕西神木、吴起、海南昌江、湖北宜昌等30多个市、区、县开通了免费公交车。

  有公交有会有人流和物流,资本是逐利的,有公交的的地方往往就是投资的首选,或许双峰的百姓并不期望能够乘坐免费公交,但合理的,有利经济发展的、便利的出行条件却很有必要。

  怎样的公交架构才是合理的和有利于经济发展呢?就国内大多数城市而言,公交收费一般为1元钱,车程一般在30公里以下,于是乎,有学者将公交通达范围称其为一块钱经济圈。

  双峰就应该打造一个这样的一元经济圈:首先需要厘清的是,让社会资本退出公交领域,然后优化线路结构,双峰有有识之士曾向记者谈过其高见,其线路方案是,在废除现有的1、2、3路后,开通从走马街至梓门、梓门至印塘(吴湾邮局)、印塘至走马街新的3条双向线路,其中印塘至走马街的线路必须经五里牌进老城区沿城内一中对面河岸转绕城线再经新县委往走马街,这样,三条往返线路在县城中心区的重叠必然的调节了公交的发车密度,也保证了县城中心区客流量大的需要。

  此外,还可以考虑开通到石牛、到花门、到犁头嘴的公交。

  政府要做的就是百姓的需求。

  公交对权贵来说本是很遥远的事,顺民意、谋发展,才是真正是科学发展观,如果总是在谈执政能力的提高,关乎民生的事情做不好,就是执政能力不够的表现。能不让老百姓骂娘要看打马虎眼的本事和造化,但是做不做是责任和良心。

编辑:Eva  作者: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