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农民忙于备耕的时节。在叶榭镇徐姚村,家庭农场主徐梅军天天猫在田里,为新一轮的水稻翻茬做准备;而一个星期前,他还在另一块地里抢种玉米。都说农耕看节气,一年中有“农忙”和“农闲”之分,但对徐梅军来说,承包的182亩土地足够他一年忙到头。这几年,徐梅军想出了不少让土地增收的好法子。
近年来,叶榭镇正在探索一条“粮经复合型”的家庭农场发展道路。所谓“粮经复合型”,就是家庭农场主不再只是单纯的种粮能手,而是转变思路,成了以种粮为主,兼顾三种甚至三种以上多种经营的“多面手”。
徐梅军把182亩农田分成了90亩菜园和92亩水稻田。每年5月到10月,是水稻田种植最忙的时节;其余时间,徐梅军会把更多精力放在菜园里。天冷时,菜园里种着白菜、卷心菜、黄芽菜、小青菜等四五种时令菜;天气变暖后,趁着种水稻的空档,再改种两茬玉米;谷糠和老菜叶是很好的猪饲料,为了避免浪费,徐梅军还养了几十头猪,把地里的边角料“变废为宝”,养猪饲料自给自足。
早在2009年,徐梅军就探索起了“产销一体”的种粮之路,他先后购置了打包机、包装机等一套完整设备,把自家种的粮食进行精心包装,自行推销到各单位和食堂。随着销路逐步打开,售粮收入比从前翻了倍;有了客源保障,徐梅军还借此渠道帮村里的瓜农推销西瓜。“这些项目加起来,一年能有十六七万元的净收入。”徐梅军初步估算了一下。
2007年,叶榭镇开始推行家庭农场承包责任制,经过6年多实践,如今,像徐梅军这样搞“粮经复合型”家庭农场的人已不在少数,家庭农场主们发挥各自专长,经营办法也各不相同。
大学毕业的家庭农场主孙红荣将科技运用到销售环节,试行了一套水稻种植实时监控技术,买家可通过视频网站看到水稻作物的生长情况。几年里,孙红荣就打造出了自己的大米品牌,还一并解决了附近家庭农场主的大米销售问题。去年,他又尝试着将苗鸭放入稻田喂养,这样,既可以让苗鸭帮助捉虫,又使散养的苗鸭成长快,能卖出好价钱。
还有不少人,一边经营果园或瓜田,一边种粮,同时,还是负责拖拉机运输的专业农机手……然而,这些家庭农场主们又有着相同的经营思路,那就是,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农闲时间搞创收,另一方面,让土地一年四季运转起来,能大大提高亩产收入。
相比“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粮经复合型”的经营方式更容易普及,操作也更灵活。对此,叶榭镇副镇长沈根华表示:“要在每块稻田旁边建猪舍不太现实,如今要在确保水稻产量的同时,想办法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生产效益,‘粮经复合型’经营方式更具优势。”自去年开始,这种发展方式得到了叶榭镇政府的大力扶持。今年,政府将继续在育种、种植、包装和销售等环节,给予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方位帮助和技术支持。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河北:积极探索全面推进县城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4月16日至今日,副省长杨汭就推进县城建设到沧州市及肃宁县、河间市、南皮县调研,并就有关问题与市、县(市)负责同志座谈研讨。杨汭指出,县城是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在改善环境、扩容升级上下功夫, 【详细】
广西核发家庭农场营业执照154家 实现从无到有突破
广西首批102户家庭农场营业执照颁发仪式日前在贵港市举行。截至4月15日,广西工商系统共核发家庭农场营业执照154家,家庭农场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详细】
广西工商部门倾力支持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
4月12日,广西首批102户家庭农场营业执照颁发仪式在贵港市举行。至此,广西工商部门采取的先行先试措施,大力支持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工作拉开了序幕。截至4月15日,全区工商系统共核发家庭农场营业执照154家。家庭农场实现从无到有零的突破。 【详细】
危朝安: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科学清洁方式
4月15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到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调研乡村清洁工作。 当天上午,危朝安先后来到加踏坡、幸福坡参观村容村貌,走进农户家中,查看居住环境,询问厨卫改造和沼气使用等情况。两个村庄在开展 【详细】
危朝安: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科学清洁方式
4月15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到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调研乡村清洁工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