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县发展县域经济先进典型材料
2006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阳朔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精神,按照“农业稳县、旅游立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的发展思路,始终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旅游发展为龙头,以工业发展为重点,实现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29167万元,同比增长23.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097万元,同比增长12.32%,第二产业增加值56716万元,同比增长42.93%;第三产业增加值96354万元,同比增长23.18%。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118246万元,同比增长12.19%。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16256万元,同比增长41.0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914万元,同比增长17.83%。
全县实现财政收入18868万元,同比增长42.02%,其中税收收入13511万元,占71.61%,同比增长43.26%;非税收收入5357 万元,占28.39%,同比增长39.0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868万元,同比增长39.8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4129万元,同比增长154.72%。其中县属144416万元,同比增长141.73%;市以上属59713万元,同比增长192.74%;城镇投资171246万元,同比增长208.15%。
农民人均纯收入3499.32元,同比增长23.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15.18元,同比增长39.60%。县内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5557万元,同比增长24.7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7832万元,同比增长16.21%,各项贷款余额144431万元,同比增长34.17%。
二、主要特点和措施
(一)把增强发展意识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先导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精神是创业的动力。近年来,阳朔社会经济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与广东等沿海先进县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最明显就是发展的意识不够强、发展的速度不够快、发展的路子不够宽、发展的后劲不够足。因此,县委政府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冲破思想障碍,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意识,具体要做到“四破四立”:一是破除盲目自满思想,树立忧患紧迫意识;二是破除求稳怕乱思想,树立抢抓机遇意识;三是破除唯条件论思想,树立开拓创新意识;四是破除小团体主义意识,树立一盘棋思想。要求全县上下要始终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始终坚持以发展为最大目标,始终坚持以发展为最高标准,始终坚持以发展为最大成效。同时,抓住西部大开发、南博会、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这三大历史机遇以及桂梧高速公路的建设通车的机遇,主动对接、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二)把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坚持“旅游立县”战略,依托旅游名县优势,以酒店餐饮为基础,加速发展第三产业。一是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完成了《阳朔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二是加快景区建设和改造,提升景区产品档次,打造优秀景区,建设中国旅游强县。继成功推出精品旅游节目《印象•刘三姐》之后,我县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引进资金4亿元打造月亮山-遇龙河大景区,构建阳朔旅游十里画廊。三是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开发旅游。2006年蝴蝶泉景区荣获国家3A级景区称号,目前全县已有4A级景区1个,3A级3个。全年新增旅馆26家,县城旅馆床位14000多张,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大大提高。四是加大宣传促销力度,通过举办阳朔漓江渔火节、西街狂欢节,中外青年自行车越野大赛等大型活动,以及参加国内外各种旅游交易会等,加大阳朔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提高阳朔旅游知名度。2006年全县接待游客415万人次,同比增长17.23%,其中:入境游客 82万人次 ,同比增长28.53%;留宿游客118.7万人次,同比增长94.82%;实现旅游总收入82529万元,同比增长49.20%。五是把餐饮、商贸流通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体来抓。通过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旅游产品由观光主导型向多元复合型转变,推动相关的交通、酒店、餐饮、商贸、娱乐等行业的发展,优化第三产业结构,保持三产对全县经济的持续拉动。2006年在旅游业发展带动下,第三产业持续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96354万元,同比增长23.18%,占生产总值的42.05%。
(三)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
做大做强工业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们把壮大工业经济作为全县工作的重心,强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倾全县之力大办工业,推动了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壮大。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工业发展基金,支持工业发展。一是抓骨干育龙头。重点培育了兴源铅锌矿、山水石材、甲天下酒业、亮山保健酒、林威香业等骨干企业,全县规模工业由原来的14家增加到21家,规模工业产值为28455万元,比上年增长120.8%。全县全年用电量12574万度,其中工业用电量达12139万度,比上年增长33.0%。二是抓园区上规模。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膨胀工业经济总量的载体来抓,完成投资500万元,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完成葡萄工业集中区“一主二支”道路工程建设。通过抓硬件建设、抓环境优化、抓政策激励,2006年已入驻企业25家,年产值达到8791万元。三是抓改制激活力。因企制宜,分类施治,采取“一边招商,一边改制”的办法,完成了糖厂、罐头厂、香料厂、啤酒公司、纸箱厂的改制任务,同时启动了机械总厂、葡萄糖厂、食品饮料厂三个企业的改制工作。四是抓项目增后劲。以项目为切入点,狠抓了独峰水泥厂、金宝铅锌矿、瑞峰木制品厂、荣兴陶瓷厂、葡萄高新水晶等一批工业项目的建成投产,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后发动力。
(四)把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载体
没有大的投入,就做不大经济总量;做不大经济总量,就建不成经济强县。县委、县政府以项目建设为载体,通过大项目、大投入,促进大发展。一是实行县四家班子领导成员分组抓好全县重点工作责任制,对重点项目采取“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个部门、一抓到底”的办法,实行“一对一”服务;二是建立项目投资、在谈项目月报制度,及时了解项目推进和投资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切实提高项目签约率、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率。三是制定出台项目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对乡镇的考核,将由以往只考核财政收入单项指标,转为项目加财税两个指标(项目占70%,财税占30%),对在争取项目、申报项目、建设项目过程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超过应得份额的给予重奖;对项目建设不重视、不支持、项目工作无起色的单位和个人采取“一票否决”制度,取消一切评优评先资格,扣除风险责任金,并通报批评。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4129万元,同比增长154.72%。2006年项目建设表现如下特点:(1)基建投资在建项目多。全年完成114463万元,同比增长211%。千万元以上的项目达到23个,完成投资103390万元,占总投资的90.3%。县级以上基本建设今年累计完成48080万元,比上年翻了一翻,县级及县以下基本建设156049万元,亦增长101%。(2)县城基础设施投入大。2006年我县实施了县城环境治理、县城水系整治、城市道路立面整治、县城绿化亮化工程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加快了我县城市化进程,带动了基建投资的快速增长。(3)新农村建设加快。全年农村投资30633万元,同比增长36.5%,全县农村新建房屋达2303户。(4)高速公路建设进度快。全年累计完成45289万元。(5)房地产业发展猛。房地产投资38087万元,同比增长223.1%。
(五)把“三农”工作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
做好“三农”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一年来,我们创新举措,夯实农业基础,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坚持以创建“十村”为统揽,努力改善农村面貌。目前,已创建 “旅游村”21个,“品牌村”65个, “小康文明新村”20个,“万元村或五千元村”14个,“艰苦创业村” 21个,“劳务输出村”16个,“数字村”14个,“平安村”35个,“生态村”26个,“管理民主村”35个,惠及农民3800余户12万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综合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共解决贫困人口脱贫5000多人,探索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受到区、市充分肯定。二是坚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培育柿饼加工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工业企业转移步伐,形成了企业开拓市场、创建基地、带动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三是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农业特色经济。全县经济作物和水果面积达到34多万亩,金桔、夏橙、花卉苗木、香芋、淮山、茨菰、砂糖桔主导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产品基地初步形成。金桔、沙田柚、夏橙、茨菰获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淮山、香芋、茶叶、沙糖桔、柑橙获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同时,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去年,全县外出务工农民达到4.3万人,实现务工收入3.8亿元,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六)把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
我县始终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主力军,放手、放开、放胆发展民营经济。出台了《关于扶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意见》等激励政策,在经营范围、收费标准、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国企改革、城镇建设以及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经营开发。建立健全民营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连续两年拿出50多万元重奖纳税大户,激发了广大干群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实施“反哺”工程,鼓励阳朔籍在外事业有成人员返乡上项目、办企业,使民营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强化服务,集中整治“四乱”行为,实行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促进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006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9.17亿元,同比增长24.55%,迅速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
(七)把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我们立足优势,抢抓机遇,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着力打造开放、诚信、平安、魅力“四个阳朔”,全力优化发展环境,努力做到用优越的环境招商,用诚实的信誉安商,用优质的服务亲商,广泛吸引外地客商到阳朔投资兴业。一是着力创造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若干规定》、《阳朔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为外来投资客商提供最大限度的优惠。同时,每年拿出30万元专项资金重奖招商引资、项目争取先进单位和有功人员,在全县形成了“人人思招商、竞相引项目”的浓厚氛围。二是着力创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精减、规范。实行民主评议行风、企业评议部门活动,部门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主动服务、超前服务、优质服务蔚然成风。三是着力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坚持小城镇、大战略,不断加大基础建设投入,近年来投资数十亿元,相继建成一大批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交通、城建、水利、电力、生态治理、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重大项目,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极大地改善了经济发展硬环境,有力支撑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2006年全县招商引资合同金额达35亿元,共引进日本丽水、印尼香樟华苹、深圳河畔酒店、新加坡悦榕休闲山庄、刘宇一艺术中心、甲天下酒业有限公司、华士茶厂、亮山酒厂等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57个,亿元以上项目8个。
(八)把社会统筹发展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教育投入不断增加,“两免一补”政策得到了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全面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新机制建设,全县人口出生数、出生率、符合政策生育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出生人口性别比、统计合格率等指标均达到上级要求,顺利通过了区、市的检查验收;全县安全生产总体保持平稳态势,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社会治安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全县干部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勤政廉政,党群、干群众关系密切;依法加强统计工作,加大了县乡两级统计部门硬件建设投入和依法统计的执法力度,做到应统尽统、不重不漏、不虚报不瞒报,并定期不定期对各类统计数据进行评估分析,适时调整或完善各项决策;城乡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进展顺利,全县农民“参合率”达81.68%,参合农民受益6.88万人次,共报销医疗费274万元;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全年完成农村改厕500座,农民饮用卫生水的人口达95%,建成文明卫生村50个,荣获“自治区文明小区”和“自治区文明庭院”各1个。科技、文体、广电事业健康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经济总量依然偏小,结构不尽合理;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供给偏紧;投资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机关效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要进一步改进。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扩大开放,加大引资力度,借助外力,推动阳朔经济发展。以三产为主,以二产为突破口,通过投资拉动,通过项目提升发展速度。继续按照一个重点项目一个县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抓好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早立项、早签约、早开工,早上规模,早见效益,壮大我县经济总量。
二是继续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篇文章,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市场引导、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快金桔、沙糖桔、板栗、沙田柚、淮山、茨菰、香芋等名优水果和商品蔬菜的发展,鼓励农民发展订单农业,瞄准市场,追求最大效益,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紧跟市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分步骤、分阶段,扎实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切实改变“有新房,没新村,不见新面貌”的现象,努力完成区市下达的新农村建设任务。
三是继续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做大做强一批骨干企业,扩大工业总量,提高工业在三产中的比重比例。加大县乡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和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以园区经济带动全县的经济发展。继续抓好矿产开采、石材加工、竹木加工、饮料酒生产等传统产业,抓好农产品、小食品、旅游工艺品等的研发工作,充分利用阳朔资源优势,打出品牌,创出效益,形成新经济增长点。
四是继续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提升旅游产业档次。进一步做好景点景区的建设工作,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一些游乐型景点景区,增加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留住客人,提高旅游效益。对一些小景点小景区进行重组和整合,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对旅店、餐饮等旅游服务产品,要加大投资力度,促其升级换代,在效益上下功夫,提高旅游业对财政的贡献率。
五是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充分利用外资、外力来加快我县的发展。继续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加快征地速度,为项目进来提供空间;加快项目库建设,谋划和储备一批高质量项目,为招商引资创造打好基础;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全方位构建高效、优质的经济建设服务平台,提高项目的签约率、开工率、投产率。
六是加快县城和中心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做好县城行政文体中心转移,推动新城区的开发建设,拓宽县城发展空间,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作好支撑。加快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小城镇市场引导、商品集散、综合服务和产业资金聚集等功能,促进小城镇的特色优势产业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七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努力改善民生,强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认真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完善城镇低保,扩大农村“新农合”,推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建立健全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着力维护社会稳定;统筹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数字赋能科技创新 甜蜜“柿业”好丰景
眼下正值秋收时节,11月5日,在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森璐贸易公司月柿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忙着挑选收购回来的柿子,根据果品再次分类,经过装罐脱涩处理,再进行覆膜包装,装车外运,销往全国各地及越南、俄罗斯等国外市场。 【详细】
广西万村篮球赛市级赛在防城港燃情开赛
10月26日晚,防城港市桃花湾体育馆内人声鼎沸,“健智体育杯”第八届广西万村篮球赛暨广西社区运动会市级赛在这里燃情开赛,来自防城港各村镇的多支球队展开角逐,并以“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为契机,邀请了来自东盟五个国家的在邕留学生组成篮球联队,与防城港市代表 【详细】
南宁五象新区“三证齐发”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真的没想到一天内居然能拿到三本证,效率真的太高了,我们为这样的服务点赞!”10月22日,在广西森合高科年产8万吨环保型贵金属提取剂建设项目(二期)现场,广西森合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阙山东感慨道。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