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5月02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陈明伟 梁家炬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隐者,不可见也。隐型经济,即当前优势不明显、别人看不到抓不准,但发展后劲非常强、前景非常好,一旦机遇到来即可乘势快上的产业经济。  近年来,自治区农业厅面对汹涌而来的中国加入WTO、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及“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实施等多种机遇,坚持用“隐型经济”新理念指导和推动产业发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探索。


  变空等机遇为创造机遇

  短短几年间,广西桑蚕业历经了产业萎缩的阵痛后,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大步发展,成为引领全国“东桑西移”的领军大旗。

  2005年,全区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分别比2000年增加了3.7倍和4倍,蚕茧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全国排位从2000年的第六位跃升第一位;2006年,全区桑园面积发展到180.6万亩,蚕茧产量18.5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8.9 %和25.1%,稳居全国第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蚕业权威专家向仲怀宣称:广西已成为中国蚕业发展的典范!

  发展机遇,总是青睐于有胆识有智慧的人。“抓住别人看不到、看不起、看不准的产业,咬定目标默默苦干下去,直到成功。广西桑蚕业发展的成功,就直接得益于这种‘隐型经济’理论的指导。”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张明沛深有感慨地说。

  2002至2003年,广西蚕业历经了几起几落的低潮和反复后,刚进入成长发展期,就遇上全国性茧丝绸行业低潮。全区蚕茧平均每公斤收购价仅5~7元,许多蚕农面临着“血本无归”。面对困境,自治区农业厅组织蚕业部门专家深入调研分析,认为广西桑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力。趁别的省区还在举棋不定时,我区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把桑蚕业作为广西的优势产业来打造,各桑蚕主产区按照“良种+良法+产业化”的思路,培育和研究出了大批适用广西高温高湿气候特征的桑蚕新品种,以及小蚕共育、简易大棚、省力化蚕台育、方格蔟自动上蔟、生态桑园等比较成熟的配套新技术,使广西蚕桑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良机,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6年,我区方格蔟应用率达到了51.3%,蚕茧生丝等级达到了3A~4A级,部分达到了5A级;全区产茧量占全国总量近三分之一,有36个县产茧量突破了500吨;全区蚕农售茧收入44.86亿元,比上年增加52.9%,76.27万蚕农户均养蚕收入5882元,其中有24万户养蚕年收入超1万元。宜州市产茧量高达3.5万吨,稳居全国桑蚕第一大县(市)。

  变坐求机遇为抢抓机遇

  没有机遇,要努力创造机遇;来了机遇,必须抢抓机遇。

  2000年我国刚加入世贸组织时,我区农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很多人都担心广西的农产品难寻活路。但自治区农业厅坚定“隐型经济”理念,带领全区各级农业部门主动出击,抢抓机遇,推进我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我区的柑橘产业就是其中一例。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大门一打开,我区水果专家马上发现,我区出产的荔枝、龙眼、菠萝、芒果等南亚热带水果,与国外的品种、应市季节存在很大的雷同!特别是周边东盟国家的水果,以其上市早、应市时间长、价格低廉等优势,给我区水果增加了重重压力。基于此,自治区农业厅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决定立即调整品种结构,加快发展与东盟国家最具互补优势的水果品种柑橘,重新抢占市场!一方面,他们加大早熟、特早熟和迟熟品种种植规模,抢占上市时间差;另一方面,通过生态无公害栽培、采后商品处理等技术推广,提升柑橘品质。2006年,全区柑橘种植面积达280多万亩,产量205万吨,比上年分别增加了28万亩和23万吨,总产排全国第四位,与第一大省仅相差约27万吨。今年初,自治区农业厅大胆提出: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创下全国柑橘第一大省!

  正是“隐型经济”的发展理念,使我区的优质粮、食用菌、中药材、花卉、商品丰产林等11个潜力大的新兴优势产业纷纷进入自治区高层领导决策,成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点。

  我区是全国最大的木薯生产基地,木薯种植面积、产量、木薯淀粉产量均占全国总量70%左右。近两年来,随着全球石油等能源紧缺,生物资能源开发的愿望越来越迫切,能源农业成了热门产业。去年以来,区党委、政府以战略的眼光,大胆决策,提出大力发展木薯产业,争取用3至5年的时间实现全区鲜木薯年产量超1800万吨,以木薯、甘蔗为原料生产的淀粉和乙醇年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2以上,把广西建成为全国最大的生物能源生产基地,进而实现全区木薯产业年产值超100亿元。可以预见,这一“抢”,将为广西的生物质能源农业“抢”来十分广阔的天地。

  变依赖机遇为活用机遇

  十三年来,我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定发展糖蔗产业,戴牢全国糖蔗第一大省的“金冠”。这也得益于“隐型经济”理念的支撑。

  多年来,为保持我区糖蔗产业优势,自治区农业厅提出了扩面积、提单产、高糖率的目标,以“吨糖田”建设为载体,因地制宜推广高产高糖新品种、蔗地机械深耕深松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秋冬植蔗和地膜覆盖等栽培技术,以及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治等多项实用技术,主攻提高单产和蔗糖分,全面推动了我区糖料蔗生产水平的提高。2005年,全区糖蔗平均亩产4.57吨,榨季平均蔗糖分14.56%,分别比“九五”期末增加0.76吨和1.22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全区糖料蔗生产科技贡献率达41.54%。全区糖料蔗产业优势区域化不断增强,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形成了重点发展崇左、来宾、南宁和柳州主要蔗区,因地制宜发展百色、河池以及部分桂东南和沿海蔗区的产业格局。全区35家制糖企业94间糖厂日榨能力达43万多吨,总产糖量占全国60%以上。

  十几年来,我区变依赖优势为活用优势,把糖蔗这一传统优势产业持续稳固下来,实现了“优势更优、特色更特、亮点更亮、强项更强”的科学发展。2006年,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1204万亩,预计总产量5459万吨,面积总产均增长10%以上;全区年产糖料蔗超百万吨的县19个,其中兴宾、江州、扶绥三县区年产糖料蔗分别超过了400万吨;蔗农销售糖料蔗收入比上年增加42.33亿元,全区农民仅此项人均增加现金收入105元。

  “隐形经济”理念,赋予了广西现代农业持续前进的动力源泉和发展内涵。目前,我区不仅糖料蔗、水果、蔬菜、粮食四个种植产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桑蚕等多个农业优势产业迅速扩大规模,产量、产值在全国接连摘金戴银,成为全国蚕桑第一大省、全国第二大中药材药库、全国速丰林第一大省,茧丝加工业排全国第五位,逐步向全国农业强省挺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