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1日 来源:广西广播网 作者:李小玲 莫新华 吴丛烈 杨俊英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平果市县委书记蒋志农是广西代表团中唯一的县委书记代表。无论是在会上讨论发言,还是会外聊天闲谈,记者发现,这位县委书记代表每句话几乎都离不开“民生”话题,带着深厚的民生情结。 

    蒋志农代表:“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讲到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精辟论断,得民心,顺民意。我们作为在县里面工作的同志,我觉得这个话也是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去了。” 

    平果市九成人口是壮族,过去全县64%的人口住在大石山区,群众的口粮主要依靠石头缝里种出的玉米。蒋志农1998年上任后,带领全县人民积极推行城镇化、工业化。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和自治区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投入,2001年平果市开工建设平果工业区,并逐渐发展成为集铝产业园、轻工业园和重工业园于一体的自治区级综合型现代化工业园区,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多亿元。目前,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从2003年的36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69亿元,年均增长20.5%。平果市彻底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一跃成为中国西部百强县。 

    在日前揭晓的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平果市名列中国西部百强县第33位,是广西进入西部百强县名单中的10个县排名最靠前的县。至此,平果市已连续七届位列中国西部百强县。 

    记者:听了十七大报告,你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蒋志农: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保障民生是每一位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 

    记者:您如何理解十七大报告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观点? 

    蒋志农: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经济发展了,我们就必须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蒋志农代表说,近年来,平果市在发展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为解决大石山区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平果市从财政拨款2000多万元,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并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群众茅草房的改造。此外,还解决了部分农民的低保问题。 

    目前在平果市城务工的本地和外地农民工就有4万多人,为帮助农民工解决住房困难,平果开始建设进城务工农民生活小区。只要是在县城做生意、有营业执照并且是农村户口的,都有机会以每平方米不超过800元的优惠价格购买一套住房。而外县农民如果在平果市城生活三年以上,也可以参与购买。这一工程一期建设978套,今年底前就可交付使用。 

    记者:结合平果市的情况来看,当前基层工作的主要矛盾有哪些?您是如何去处理这些矛盾的? 

    蒋志农: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拆迁中的矛盾比较集中。对于拆迁的群众,安置补偿一定要到位。不能做伤害农民利益的事。” 

    伴随着城镇规模的迅速扩大,平果市“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大量增加,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今年,蒋志农带领干部跑遍了县城所有的中小学,经过调研和集体商讨,决定投入8000万元,在县城再兴建5所学校,扩大学校规模,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预计明年下半年将全部解决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就学问题。 

    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和谐成果人人共享。十七大报告的要求,深深地印在了这位县委书记的脑海中。蒋志农代表说: 

    “十七大报告里提到,要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完善社会管理等六个民生方面的重要任务,我回去以后要马上组织学习,狠抓落实。”(李小玲 莫新华 吴丛烈 杨俊英)

    来源:广西广播网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