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3月04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覃 波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岑溪砂糖橘,果色橙红,果形小巧,皮薄肉脆,清甜可口,因其味甜如砂糖而得名,享有“中国橘王”的美誉。

  短短几年时间,岑溪砂糖橘种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家门,冲出国门,挺进东盟市场,已成为岑溪市农村发展最快的产业。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生于岑溪市筋竹镇黄陵村农民卢家庆,中学毕业后就外出到广东罗定市罗平镇帮他人种植砂糖橘,每月只领取微薄的工钱。精明的卢家庆认为,靠打工收入仅是权宜之计,不如自己上阵。1987年,卢家庆率先在自己的责任山上试种5亩无核砂糖橘。经过精心的管护,几年后一举成功,每株平均产果40公斤,按当时的市场批发价计算,每亩砂糖橘总收入达1万元。

  尝到甜头后,卢家庆筹措资金10多万元,又在黄陵村“五七”山庄承包80多亩山场,种下近4000株砂糖橘。经过逐年发展,目前他种植的无核砂糖橘达125亩,已全部进入丰产期,果场已通过了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总收入达到125万元,成为全村甚至全镇的致富带头人。

  10多年时间,卢家庆从一个打工仔变成了一个总收入超100万元的“糖橘富翁”。

  近年来,卢家庆不但自己种,还积极推广:“一棵砂糖橘就是一担稻谷,一亩砂糖橘就是80多担稻谷,你看种砂糖橘合不合算?”卢家庆的这番肺腑之言,引起了广大农民兄弟的共鸣。

  为把砂糖橘这个“甜蜜”的事业发展壮大,岑溪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先后办起了25个示范园,采取资金扶持、种苗补贴、评选奖励种植大户等办法,鼓励和引导农民大力种植砂糖橘。

  在政府的带动和引导下,中围、云龙、合水、罗敏、望闾、石龙等村都纷纷掀起种植砂糖橘热潮。目前,仅黄陵村参与种植砂糖橘的农户就有520多户,累计种植面积达4500多亩。全镇80%的农户都种有砂糖橘。

  如今,进入筋竹镇,不论是山上或山下,或是街道巷尾,逢人第一句话就是问种有多少亩砂糖橘,遍地都在谈“果经”。农民凭种植砂糖橘脱贫致富,盖起了楼房,购置了汽车、现代化家具、电器……

  据统计,岑溪市仅筋竹镇,在 2006年种植砂糖橘年收入10至20万元的农户就有22户;20至30万元的有14户;30至50万元的有5户;50至100万元的有3户;超100万元的也有2户。

  目前,岑溪市砂糖橘种植已遍布岑城、糯垌等14个镇,种植面积已达8万多亩,成为广西最大的一个县市级大基地。

  

  为果农搭建销售平台

  

  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砂糖橘的产量越来越多,这么多砂糖橘销往哪里?这些问题成为岑溪市所有果农所面临的难题。

  为此,近年来,岑溪市积极以水果销售协会为纽带,筹建《广西砂糖橘网》,在全区和主销区建立销售服务网络,利用网络构筑发展平台,把生产基地和市场联结起来,努力拓展国内外市场,与水果经销商建立了稳定的销售关系,依靠水果销售协会的作用逐步打开市场。

  同时,该市还引导和组织当地的种植大户先后下深圳、走四会、入茂名、进湖南、奔上海、跑成都等地搭建砂糖橘销售平台。

  岑溪市筋竹镇独特的气候和自然资源,所产的砂糖橘果实大小均匀,清甜多汁,糖分充足,且有蜜味,入口化渣,适合广大消费者的口味,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到砂糖橘的成熟季节,每天都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收购,果商纷至沓来,争相向果农抢购砂糖橘,交易场面十分火旺,产品很畅销。

  筋竹镇“销售大王”陈汉业,于 2004年12月下旬,通过优质的服务,与广西北流市的销售商罗老板,借助其舅父在越南西贡专门从事水果总批发的渠道而“结盟”,携手把砂糖橘生意做到了越南。2005年,筋竹砂糖橘叩开了越南的市场大门,当年销售到越南市场的就达到2250吨,2006年,销往越南的砂糖橘达2500吨。

  为更好地抓好市场和销路,2007年8月,筋竹镇开始筹建1600平方米的砂糖橘交易市场,协调销售大户上马两条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包装生产线,统一印制包装箱6万多个,提高砂糖橘的包装质量,着力打造砂糖橘品牌优势。

  2007年12月13日,为大力宣传推介当地特色农业品牌,提高砂糖橘知名度,当地又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届广西梧州·岑溪砂糖橘节暨产品销售交易会”。

  交易会上,广西三桂食品有限公司、广西凭祥边境贸易进出口公司、湖南中人管线有限公司分别与岑溪市筋竹镇砂糖橘协会、岑溪市水果销售协会、岑溪鸿业工贸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合同金额达2800多万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