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1月25日 来源:新桂网-广西日报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了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穆虹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作的《关于我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会前,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会同各专门委员会,分别听取了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统计局、自治区商务厅、自治区经济委员会、自治区国家税务局、自治区地方税务局等单位关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汇报,对计划草案和报告进行了初步审查。本次会议期间,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查意见又对计划草案和报告进行了审查。由此提出了《广西十届人大财经委员会关于广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05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体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符合我区实际,所采取的措施是可行的。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批准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的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同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穆虹《关于我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05年是我区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巩固和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衔接好“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代表的审查意见,提出以下建议:

  (一)切实做好“三农”工作,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对“三农”工作的支持。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技术推广,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依法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认真落实支农政策,降低农业税赋,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扶贫力度,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抓好农产品市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大力推进“工业兴桂”战略,不断壮大我区经济实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做强工业经济,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着重抓好重大工业项目的开发建设,大力培育有市场、有效益的新优势产业,做大工业总量。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名优产品和骨干企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对优势行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产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资源能耗,减轻环境污染。加快推进城市工业区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配套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优化工业布局。

  (三)提高中心城市的综合辐射能力,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壮大产业实力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重点,更多地利用市场手段,推动中心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旅游、物流、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改造和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和社会中介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发展活力。

  (四)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引进和培育多元投资主体,运用市场机制和开放办法筹措建设资金,调整投资结构,优化资金配置,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国家其他专项资金,推动银企合作,争取信贷资金,充分利用民间资金,发展我区经济。进一步完善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机制,重点抓好一批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建设;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方向,切实做好一批重大项目尤其是重大工业项目的规划和前期工作,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

  (五)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我区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继续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培育壮大会展业及相关服务产业。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和改进招商引资机制,坚持以项目为中心,以提高履约率为重点,统筹推进利用内资和外资工作,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区域性合作,以推进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百企入桂”为重点,加强两广和桂港澳经济合作,巩固发展与大西南的经济协作,拓展与长江三角洲等区域的经贸合作,全面提升区域合作水平,不断拓展发展空间。继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扩大外贸出口。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六)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的体制性矛盾。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规模以上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政企分开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推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方式,积极探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实施办法,建立健全、科学、严格的国有资产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依法维护出资人和职工的合法利益。以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企业市场准入条件、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重点,不断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加快投资体系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深化价格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统筹推进其他各项改革,不断改善发展环境。

  (七)关心群众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贯彻落实好就业再就业政策,提高就业能力。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加大科技投入,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深入实施人才强桂战略,加强人才小高地建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实施农村“两基”攻坚规划,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优化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加强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发展文化、广电、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生态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八)认真组织编制“十一五”规划,发挥规划对加快发展的指导作用。在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我区发展阶段和机遇的基础上,创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突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动员社会力量,集思广益,努力提高规划的民主性、科学性。注重统筹兼顾,促进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