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1月23日 来源:新桂网-广西日报 作者:罗日杰 韦焕良 韦俊林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去河池的大巴车上,睡意朦胧中突然听到乘务员的广播音:“南宁至金城江的班车终点站到了……”笔者想不到这么快,250公里行程只需3个钟头。听司机说,现在河池的公路又平又宽,交通便捷多了,不管乘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不再遥远。

据该市领导介绍,如今河池全市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达844.16公里,居全区市级前茅;还有547.86公里的三级公路、2746.77公里的四级公路和2516.77公里的等外公路。

全市11个县市就有9个通了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123个乡镇通了等级公路、101个乡镇通柏油路,分别占81.8%、75%和61.23%。首府南宁到河池,比到梧州、贺州和桂林等市的行程要近得多,所需的时间要少得多。

河池市(原为河池地区)解放初期能通车的公路仅有390公里,直到1998年还没有一条二级以上的高等级公路。

由于行路难,外出坐车的和开车的人,极为不便。“一日二三里,停车四五回,抛锚六七次,八九十人推”、“河池南丹,有钱难返”和“爬上龙王坡,抬头望天峨;山高路又远,低头眼泪落”等流传民间的顺口溜,都是过去河池路难行的真实写照。

市委、市政府领导从调查研究中得到共识:从客观方面看,造成河池贫穷落后的原因,除了自然条件太差之外,交通滞后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想致富,要修路”、“路通才能财通”。

基于此,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公路交通业当作“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列为发展全市经济的重中之重,从当地实际和发展需要出发,提出“构建高速骨架,完善城乡路网,提升公路等级,服务通道经济”的总体目标,下大力改变河池行路难的状况。

市委书记梁胜利说:“执政为民,要从实处下功夫,切实解决群众行路难、进城难的问题。”作为市委一把手,需要办理的事很多。但他对发展公路交通业“情有独钟”,不仅亲自担任包括公路建设在内的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总指挥长,数十次到公路建设现场办公,还经常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南宁,主动向区党委、区人民政府和自治区交通厅等有关领导汇报情况,加强沟通,积极争取上级帮助河池发展公路交通的项目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分管交通工作的市委副书记蒋明红,精心组织交通、公路等职能部门,按照要求做好全市交通建设远期规划的编制和近期开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积极配合上级交通部门做好国家高速公路河池段项目的勘察设计,并抓住机遇,建议和要求上级合理布局过境高速公路走向,增加资金投入,扩大全市高等级公路建设和农村等外公路的改造。据了解,原计划在该市“十一五”期间投资7.98亿元建设3条共228.4公里的高等级公路,就是通过自治区交通厅和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已提前在“十五”期间完成。

修公路、搞交通,少不了征地拆迁。对此,该市公路沿线的群众都能做到“舍小家、为大家”。有的毫无怨言地将老祖坟和新建的房子拆迁,有的将全家赖以生存的几分山地全部献给公路建设……据不完全统计,仅东巴凤3县(自治县)、水南(河池段)、宜柳(河池段)的公路建设,就征用耕地16242亩、林地3264亩、牛坡和鱼塘4324亩,拆迁民房几千间。东兰县三石镇仁合村的农民联名签字,保证因修公路须拆迁的祖坟、房屋以及占用的田地、山林等,一律不要补偿。

阡陌变通途的美好愿望,如今在河池已成为现实,交通闭塞的历史不复存在。全市经济社会借“路”腾飞,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71.39亿元、财政收入20.0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9%、20.29和1.19倍,固定资投资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目标。便利的交通,使山外客商不再望路却步,2004年全市招商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共签订引资项目1154个,其中实施1146个,项目总投资150.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5%、322%和199.5%。河池市交通局副局长班华宪欣喜地告诉记者,过去公路交通在广西“倒数第一”的东巴凤3县(自治县),经过两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现已完工的3县(自治县)互相连通以及3县(自治县)连通天峨、凌云等县的柏油路5条共388.25公里;通乡油路19条共322.4公里,覆盖3县(自治县)37个乡镇、354个村公所及社区,在广西同类贫困县中率先实现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在建的二级公路5条共253.5公里,将于今年5月建成。届时,东巴凤3县(自治县)高等级公路将从无到有,进入划时代的发展。

接着,班华宪列举修通公路的许多具体变化:公路等级提升和路网结构完善之后,不仅把山里与山外的距离拉近了,而且使车辆运输周转率和运输能力大为提高。到去年底,仅东巴凤3县(自治县)就新增各种机动车辆1.1万辆,车流量为23.5万辆/年、货运量为178.28万吨/年、客运量为496.8万人次/年,分别比3县(自治县)基础设施大会战前增长28%、31%、24%和33%;偏远山村向县城进发的载客汽车增加到1700多辆。交通业对3县(自治县)财政贡献率达10%以上。

记者在都安瑶族自治县采访,正好与龙湾乡农民韦尚荣一同乘坐直通县城的中巴车。他指着放在身旁的一大袋黄豆,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今天进城把它卖了,再给孩子买几件新衣服。”望着窗外的高山峻岭和千沟万壑,韦尚荣话锋一转:“过去山里不通公路,老百姓受苦连天。有一年,我家好不容易养成一头肥猪,拿到山外去卖还得请五六个大汉帮抬,翻山越岭折腾了两天才到圩亭,来回连吃带用,卖猪得的钱‘除了锅巴就没有饭’了。那年头,如果谁患上急重病就更惨了,有的刚抬到半山腰就没命了。现在可好了,公路从家门口过,坐车去哪都方便。”从该县有关部门了解到,有了公路,山里人的头脑变精明了,商品意识也增强了。许多昔日足不出户、从不知县城是个什么样的山里人,如今走南闯北,经商做生意,千方百计把山里的农副土特产品、中草药材和矿产品,运到柳州、南宁、广东和港、澳等地销售,变成了财富;又把山外的市场需求和行情信息带回山里来,然后组织种植和加工山外市场畅销的产品。

交通条件的改善,有力地带动了全市二、三产业蓬勃发展。记者注意到,河池境内公路沿线的加油站、加水站、修车补胎店、汽车零配件销售店、酒楼饭馆和其他日用杂货店等,如雨后春笋般应“路”而生,人气顶旺、生意顶火。与此同时,还促进了旅游业开发和小城镇建设。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