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3月04日 来源:华南新闻 作者:庞革平 莫小成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昔日让人心烦的尾矿库变成了聚宝盆,用来铺路的废渣提炼出价逼黄金的铟金属,漂浮空中的烟气制造出一桶桶硫酸。曾以滥采滥冶而出名的广西河池市,如今走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河池是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锡金属储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居全国之首;锑和铅金属储量居全国第二。以前,一些企业对铅锌矿的开采,往往只回收锌,其中的铟、镉、银、金等稀有金属则被连同矿渣一起弃掉,仅南丹县就有32个尾矿库,存有2780万吨这样的矿渣,既造成浪费,又容易污染环境。
  为实现“变废为宝”,河池市委、市政府确定了10多家重点企业为深加工企业,并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实践中,积极引导企业经营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以实现采矿效益最大化。如今,河池综合利用冶炼中的烟气制造硫酸已形成年产50万吨的生产能力,可节省数十万吨硫铁矿;有15家水泥厂利用冶炼后的废渣生产水泥,每年利用废渣60万吨以上。去年,成源冶炼厂利用废渣、废气和废水,淘回产值3亿多元。由于有色工业产业链不断延伸,河池的有色产业已从2000年以前的不到10个初始产品,增加到现在的40多个。
  河池市下大力气抓好有色金属深加工,积极引导企业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具有全国乃至世界水平的冶炼生产线,开发利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发明专利技术,深加工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发展循环经济,河池市积极打造有色金属人才小高地,创建高新技术人才博士站,创建“产学研”基地,先后引进了1位院士、19位博士和一批高层次人才,开展科技攻关。经过努力,促进采矿、选矿很快变成了采、选、冶炼和深加工,走出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昔日被企业视为包袱的尾矿库成了“香饽饽”,废气、废渣成了宝贝。目前,全市采矿量虽比以前大大减少,但产值不减反增。去年,全市有色金属实现产值39.5亿元,比上年增长36%,比南丹“7·17”事故前的2000年增长52%。现在,全市年回收铟的能力已达50吨,约占全国总量的1/2,可形成5亿元的产值,每吨可赚800万元以上。


    《华南新闻》 (2006年03月04日 第二版)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