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3月03日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秦海波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刘明华,四川省乐山市中区杨湾乡刘浩村3组农民,近几年租了150亩地种植无公害新鲜香葱,丰收后却由于销路不畅,无法增收。就在刘明华一筹莫展的时候,他听说了“天府农业信息网”可以发布农产品销售信息、广开销路。由于不懂如何上网,他请人在“天府农业信息网”上发布销售无公害新鲜香葱的信息,结果四川五通、夹江、眉山、成都郊县的商家都上门收购香葱。尝到了网络带来的甜头,从2004年冬天到2005年2月,他又请人连续发布香葱销售信息,结果香葱销售比往年同期多赚了5万多元。

    “在一般人看来,农民和网络似乎沾不上边,但实际上越是僻远的农村,越需要准确及时的农业信息,”刘明华说,“有了网络,农民可以和外界进行信息沟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结构,可以学习科学种田知识,可以扩大销售区域,实现增收。”尽管刘明华不懂电脑和网络技术,但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刘明华深深体会到,利用好固定电话、手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产品一哄而上、盲目跟风造成的“卖难”、“烂市”、“大小年交替”等长期困扰农民增收的难题。

    对于“十一五”,刘明华的期盼很多。一盼村村能通电话和网络。刘明华所在的杨湾乡电话开通几年了,但他知道,在很多偏远山村,农民兄弟仍然不能使用电话,更别谈网络了。

    二盼农村电话费和上网费能够再低一点。“我们村很多人虽然装了电话,但基本上不往外打,只是接,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农民兄弟觉得电话费太贵,”刘明华说,“希望运营商们能够考虑农民的实际收入,降低通话费和上网费,让农民兄弟真正把电话和网络用起来。”

    三盼有关主管部门能为农民提供真正及时、实用、个性化的农业信息。在刘明华看来,农民兄弟的市场辨别力较弱,容易被一些虚假信息误导甚至欺骗。“我们村有不少人前些年都养殖了蝎子,当时说好高价回收的,但后来人跑了,养成的蝎子没有人要了,”刘明华说,“我们需要的是准确的市场供需信息。”

    四盼集中组织农民兄弟学习电脑和网络知识,掌握上网、浏览、下载、发布信息等基本操作。“网络好啊,但很多农民兄弟包括我自己都不会用,”刘明华说,“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我们的科技文化素质。”

    可以告诉刘明华的是,信息产业部正积极推动建立普遍服务基金,组织企业争取2007年底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电话”的目标。在行政村通上电话后,村通工程向自然村进军,以改变农村落后的通信状况。“十一五”期间,信产部将加快电话“进村入户”的步伐,并通过“农村大放号”、灵活的资费政策等,进一步增加农村电话覆盖密度。在此基础上,信产部力争逐步向“乡乡能上网”的目标迈进,同时要求相关企业开发农村适用的信息资源,提高已通电话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应用程度,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通过自身经历,刘明华充分认识到信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增加收入的作用。“我们需要资金,但更需要获得如何栽培、种什么样的品种、到哪儿卖等信息。”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