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7月23日 来源: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月薪三千也无人“喝彩”
新昌新农村建设遭遇“人才荒”

   对于广大农村地区,农村各类建设人才的缺乏却正在成为拉大城乡差距、影响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高校毕业生队伍不断膨胀的现实面前,大学生理应及时更新观念,敢于到广阔的基层和农村地区寻找自我价值实现的舞台

    “月薪三千,包吃包住”,“全额拨款事业编制”——浙江新昌两家企、事业单位提供的招聘待遇应该都不算“薄”,没想到市场反应却是出奇地冷淡,前去应聘的大学生寥寥无几。 

    月薪三千却无人“喝彩”,记者最近在新昌县了解到的“人才荒”现象令人吃惊。可见,尽管国内高校年年扩招、城市就业市场人才拥挤,但对于正在启动的新农村建设来说,“人才荒”已是急待跨越的一道门槛。 

    两种单位,一样困惑 

    2006年高校毕业生毕业在即。新昌县畜牧兽医总站站长吕见涛对此只能暗自叹气,今年为各乡镇补充畜牧专管员的计划算是大半落空了。 

    吕见涛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这个县开始部署加强农技人员力量,为每个乡镇至少配备1名畜牧专管员,为此政府特地给畜牧兽医总站增设了21个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希望能吸引到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加盟。没想到去年底面向省内有关高校发出招聘至今,总共只有6个大学生报名。 

    新昌县农民企业家吕宏伟的遭遇大体类似。今年4月底,吕宏伟的浙江宏涛机械有限公司参加了杭州的一个高校毕业生招聘会,计划招10名机械专业大学毕业生。原本踊跃应聘的大学生们一听说企业在乡下后,便没有一个人再愿意签协议。 

    “我开出的条件是,月薪3000元,包吃包住,没想到还是没人愿意来。”吕宏伟苦笑着对记者说,这种“冷遇”已不是第一次,去年公司到宁波招聘,开始报名时有40多名学生,最后来上班的也就4个人。 

    “我公司需要有25名以上的拥有大专学历的专业人才,可现在总共只有9名大学毕业生。”吕宏伟说,不愿来,主要是嫌企业位置太偏僻,有的大学生来了之后又走了,说是跟企业里的农民工同事很难交流。 

  没有人才,一切发展都是空想 

    上述两家单位的遭遇引出了同一个话题,那就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荒”问题。 

    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毕业后留在城市工作的想法很平常,“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乡下一间房”的想法比较普遍。但对于广大农村地区而言,农村各类建设人才的缺乏却正在成为拉大城乡差距、影响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对一些地方的二、三产业发展形成越来越明显的掣肘作用。 

    吕宏伟的企业位于距离新昌县城20多公里的镜岭镇安溪村,主要生产印染和化工制药设备,拥有职工193人,其中160个是附近几个村的农民。他们早上7点半开工,下午4点半下班,回家接着下地干农活。“现在企业面临的发展瓶颈就是技术力量不够,出去参加招投标经常因为技术拿不下来而败北。”吕说。 

    新昌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徐良平对当地农业和农村人才的缺乏也很着急。近年来新昌县经济发展迅速,在全国“百强县(市)”最新排名中列第69位,但是城乡发展的差距并没有因此缩小。2005年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489元,收入差距比为2.8∶1,超过了浙江省2.5∶1的平均水平。 

    “农村发展应该走什么样的路子?新农村建设应该怎样建设?”徐良平认为,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只能是一个方面,农村发展的主体应是农民自身,要通过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水平发展农村经济,通过推动农民的产业转移提高农民收入,“但是,没有人才一切发展都是空想。” 

    “引得来”更要“留得住” 

    “今年招不到,以后可能更难招了。” 吕见涛担忧地说,由于浙江省已经要求每个县都补充畜牧专业人员,这个专业的学生会变得更抢手。 

    徐良平认为,解决新农村建设的“人才荒”问题,需要基层政府建立一种吸引人才的平台,“筑巢引凤”。同时,上面有关部门应出台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并加强供需信息沟通的渠道建设,为实现更大规模的人才跨区域、跨行业流动创造条件。 

    不过,“引得来”更要“留得住”。新昌县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陈霞的观点是,要进一步理顺用人机制。比如待遇问题,不能名义上是“全额拨款”,实际处于“吃不饱、饿不死”状态,又如队伍建设问题,不能让农技干部“行政化”、当“万金油”,要强化专业知识的更新学习。 

    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这既是就业压力,也是广大农村的“选才”机会。显然,在高校毕业生队伍不断膨胀的现实面前,大学生理应及时更新观念,敢于到广阔的基层和农村地区寻找自我价值实现的舞台。 

    此外,除了吸引大学生创业,企业和基层政府还应多挖掘乡土人才。记者了解到,新昌县农业局只有3名茶叶专业技术服务人员,但分布在全县各乡镇的有专业职称的农民茶叶“专家”却有2000多人,他们无疑也是新农村建设中一支不可忽视的人才队伍。(新华社记者 胡作华)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