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7月22日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原编者按:当前,网络已经成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主流渠道。“两会”期间,据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新浪网和央视国际网不完全统计,网民对政府提出的意见多达几十万条。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的开场白中这样说道,“我从群众的意见当中,感受到大家对于政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了一种信心和力量。”网络时代宽松的利益表达,催生民意型决策时代的来临。 

    网络,作为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现已深入到我国广大城乡群众的生活中,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有了它,距离不再是障碍,空间不再是阻隔,世界从此变得俯首可见。网上电子政务的开通,拉近了群众与政府机关的距离,不需要跨过重重门槛,不需要历经层层阻隔,不需要穿过道道关卡,只需你发我收,领导们就能听到群众的呼声,为更好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县长“网络行政”作秀之争 

    据《南方周末》报道,海南省临高县的县长符永在天涯论坛中,公开表明自己的身份,希望能听到大家对临高县政府的建议和意见。 

    有人说,符永以一县之长的真实身份上网征求网民意见,对自身和临高县而言,都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媒体形象公关。因而他被称为中国“网络行政”第一人。 

    但也有人说,县长实名上网是作秀,不是好县长好公仆,有捞政治资本之嫌。 

    而符永自己则认为,网络是和百姓联络和沟通的平台。通过它,可以面对社会、面对百姓、征求建议,能了解民心民意。 

    对此,临高有些网友在符县长专设的“县长互动”栏目里试探性地发帖提意见,他们很快就发现,只要反映的问题属实,那么这个问题也就能很快得到解决。于是,帖子内容也越来越广,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多,从临高的政治、经济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无所不有。而这些,实在非符永一人能处理过来。于是,他就开始动员县里的几位副县长上网了解情况,对网民提出的问题,每周集中一个时间进行回复。 

    有关专家指出,以往需要层层行政部门处理的程序,在网络信息平台上被高度简化。县长可以与民众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流,尽管这些信息本身还需要甄别和判断,但它提供了一个民情陈述的“快车道”,让那些可能在各级行政部门中由于各种原因而被扣留和拖延的信息,得以完整地呈现在当地最高决策者面前。 

    也有评论说,符永的“网络行政”无疑是政治文明的体现,是新形势下行政管理与时俱进的体现。在旧有的信息传播模式下,我们在行政模式上并无办法突破这一信息瓶颈,因此有时候要么会出现民情无处陈述,要么就被层层行政部门的程序拖延处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或者不畅通,造成政府与群众之间难以形成良性互动。而临高县县长的网络行政,无疑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行政模式供我们借鉴。 

    尽快叫醒打瞌睡的政府网站 

    正当人们在热烈讨论符永网络行政利弊的同时,记者随机调查了某些政府网站,发现很多政府网站几乎成了摆设。 

    据《华南新闻》报道,湖南省70%的政府网站处于“瞌睡”和“半瞌睡”状态,有些网站发布的最新信息居然还是两三年前的,在最早开通电子政务公众信息网的道县,网上投诉信息累积一年仍是“尚未处理”。花财政经费建起来的政府网站成了一种时尚摆设,群众对此很有意见。 

    据记者调查,这种处于“瞌睡”或“半瞌睡”状态的政府网站并不只是发生在湖南,许多城市都有。如太原市政府35个委局网站中,近三成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有的网站根本打不开,有的信息陈旧、更新速度慢。(6月18日《太原晚报》) 

    2005年1月,受郑州市政府委托,河南一家公司对郑州12个县(市、区)和79个政府机关的91个网站进行了评估,发现有14家无法正常访问或无网站,被记零分,60分以下的多达61.5%。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2500多个政府门户网站中,约有1/3的网站难以打开,1/3的网站应用价值较低,还有相当数量的网站存在内容更新不及时、服务功能不健全、发布信息无时效等弊端。许多网站只有静态功能的介绍,欠缺动态信息交流;还有一些甚至出现“死网”现象。 

    对政府网站的形同虚设,舆论历来颇有微词,有段顺口溜说的“内容陈旧,文件过时;看过后悔,信则误事”,就是不少政府网站的真实写照。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如一年半载以前的资讯,还挂在“最新动态”的栏目中;已经废止的“红头文件”,仍在有模有样地“公开”;早已调离的领导干部,依然还在“领导班子成员”内介绍;机关都搬家了,地址却还在原地不动……诸如此类的“老黄历”,在一些政府部门网站上比比皆是。 

    据相关统计表明,建立一个政府部门网站,少说也要投入数万元,全国建“政府上网工程”方面的投资可能超过了2000亿元。对此,有关专家指出,这么巨大的财政开支,如果只是一种现代摆设,没有实际社会效益,是一种巨大的公共资源浪费。这本身就不符合现代行政要求。 

    政府部门的官方网站,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市民方便、快捷地了解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和相关信息,同时也是政务公开的重要途径。但是网站信息长期不更新,应用价值低,这不仅浪费了网络资源,还使政府部门在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度下降。究其原因,虽然与这些部门将网站的建设和维护工作简单地交给社会网络公司,建起来后就不闻不问,缺乏有效的管理、更新有关,但是政府部门对电子政务的忽视与形象工程化才是最根本原因。 

    让透明政府踏上网络快车 

    据调查,省级地方政府的网站内容比较丰富、信息量也大。上海市信息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第一个省级地方政府制定的政府信息公开规章―――《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实施两年来,全市政府机关主动公开信息达16.9万条,今年前5个月日均126条;同时,“中国上海”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的日均浏览量突破36万。有了“公开为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政府信息公开规章,以信息化方式公开信息,成为打造“透明政府”的主渠道。 

    据统计,今年1至5月,上海市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达4000多件。家住黄浦区老西门的陆女士关心自家老宅的改造用途,通过申请渠道,她在相关总体规划图上找到了答案。 

    “透明政府”为市民知情权提供量大面广的信息,也为市民行使监督权开了方便之门。那么,对于成千上万网民的意见,政府如何进行有效率的处理、如何上传下达?据了解,被评为“中国特色政府网站”的安徽省芜湖市政府网站,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采访中,芜湖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靳伟告诉记者:芜湖是一座沿江开放城市。市委、市政府在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同时,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把倾听民意、关注民生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我们想到了互联网平台是一种最方便、快捷的渠道。2003年1月起,芜湖市政府网站就设立了“市民心声”栏目。栏目创建伊始,就以“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广纳民智,促进政府工作”为宗旨,在引导市民参政议政,监督、改进政府工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显现了良好的互动效应。 

    与此同时,网站还开辟了“在线访谈”,市政府每月安排一个部门负责人与市民在网上直接对话,直接答复。至今已有公安、市容、财政、税务、建委等18个部门做过在线访谈,网民反映较好。 

    通过网络与群众建立沟通,给市政府带来了哪些改变?对此,靳伟说:网络最大的特点是快捷、方便,能够听到真话,包括尖锐的批评,对政府工作人员改进作风,提高效率大有促进。芜湖市通过政府互联网与民众互动,至少达到了这样一个目的――开通了市民与政府直接对话的快捷通道。过去,来信、来访、电话,中间环节多,效率低,很多是泥牛入海,不了了之。现在,有了网络,就多了监督的渠道。很多网民素质较高,有热情、有理性,很有见地,使我们获益匪浅。 

    官员博客应成为政治文明的推进器 

    从最初的人大代表公开邮箱、官员上网答网民问、到今天官员开博客,从中可以感受到网络行政悄然前进的脚步。 

    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因开办博客而被称为中国“博客部长第一人”。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郑州市物价局局长陈军安等官员在网上开博客,真诚与网民沟通、互动,在社会上引起良好的反响。“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办了“两会博客”,被认为起到了“让人们更广泛地了解与参与政治决策”的良性作用。 

    “这是大势所趋。”有关专家说,新技术的应用总是由少数人向多数人、先锋主义者向保守主义者扩散。“到时候,如果不使用博客,不仅是落伍表现,还会有很大的损失。因为周围的人都在用,你(政府)不用,就很难与人沟通。” 

    专家认为,政府开办博客,公务员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个人的看法,也可以代表所在机构发言。虽然,像这样理想的公私分明状态,在中国可能需要一个过程。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闵大洪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政府官员开办博客应该慎之又慎,否则,“你的发言是代表了普通博客还是政府官员呢?是个人的看法还是集体的看法呢?”因为,在我国的政治框架内,政府官员的发言并非个人的、随意的,“每句话甚至每个字都需要领导批准”,如此背景下的博客,将必然引发“身份”的矛盾和冲突。他指出,作为政府机关,做好电子政务、实现政务公开、有效地为民服务才是更重要的。 

    现在,网络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社会,其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刻。与时下芸芸明星、学者和普通人的博客相比,官员博客因其主人身份的特殊性,而赋予它浓重的政治色彩与非凡的现实意义。 

    有关专家指出,官员开博客,绕过了森严的行政壁垒和重重的人为障碍,抛弃了陈规陋习、繁文缛节与公文旅行,使之成为一个成本最低、速度最快、最为直接的民情官意的互动站。它可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保障官员了解到真实民意,通过疏理与滤析,为自己的行政、决策提供依据。同时,民情也可以通过博客平台直达。 

    正因为如此,有关专家认为,网络将是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的重要推力之一。希望更多现代的政府官员在网络中挖掘其所蕴含的政治“富矿”,充分利用好网络服务于政治,让官民沟通无障碍,从而渐进式地推动政治文明发展。 (人民论坛记者 陶建群) 

    沉睡网站的多眠症 

    一是内容陈旧:许多政府网站除了首页的本地要闻基本上能做到日日更新之外,其他内容基本可以说是陈旧不堪,有的甚至是几年都未更新。如某市的政府主要领导人变更近两年了,可在其政府公众信息网内,却仍以市长的形象出现,而且和后任市长的相关信息放在一起。 

    二是内容重复:一个政府网站往往还会链接许多政府部门的子网站,但这些子网站还会再制作一些本市概况之类的网页,而且各自为政,一个政府的几个部门制作出的本市概况也不一样,使上网者不知相信哪个好。 

    三是内容空白:了解一个城市的相应政府机构直至一个单位的动向,访问相应的网页,不仅是快捷可靠的途径,而且是一种经济的途径。有的政府职能部门的网页不知什么原因打不开,留给人们不仅仅是可怕的空白,而且还是一种失望。 

    四是内容单一:一些区县政府网站只是把自己的区县简介和所辖区域的地理状况等内容资料一股脑儿放到网上,而恰恰没有人们最为关注的最新政策和最新信息。 

                              ――摘自人民网 

    网络舆论成公开的内参 

    据《半月谈》报道,网络的“舆论场”作用,已经日益受到中南海高层的重视和肯定,除了高层领导亲自上网了解民意外,中央和国务院设有专门机构从网上搜集重要信息,以“互联网舆情”形式提供给领导人参考,网络舆论成为一种“公开的内参”。 

    这样的政策选择,体现出高层对于政治文明的良好理解:充分倾听舆论、深切尊重民意、给予所有的意见以被参考的可能。让各种话语充分博弈,从博弈后的结论中寻找执政的方向、政策的支点,是网络时代一种智慧的选择。网络拓展了所有人的公共空间,给了所有人参政议事的便利。而且,网络信息获取的方便性,网络发言的匿名性、即时性等特点,让许多的意见都比现实语境中来得更尖刻、准确、及时,从而也具有更可靠、便利的参考价值。 

                              ――摘自新华网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