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小的县级研究所,在长期服务“三农”实践中不断提升科技竞争力,最终成为国内同业的“领跑者”——12月5日,来自中国农科院、科技部等权威部门专家走进桂林南方食用菌研究所实地考察后,当场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专家们还称,将次品菇深加工成酱菜、脆片和粉产品,该项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必将对广西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
据桂林南方食用菌研究所所长王健介绍,这项名为“真空配套技术在食用菌系列产品的加工应用研究”的新技术,是自治区科技厅针对国内和广西目前迅速发展的食用菌产业,于2004年下达给该所的攻关课题。项目经过两年多的反复试验,12月2日刚刚通过自治区专家组的鉴定。
王健说,目前,食用菌在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粮、棉、油、果、菜之后,居第六位的农产品。广西属亚热带气候,很适合食用菌的生产。而桂林有超过1万户农民靠种菇增收。但是,按照食用菌的生长规律,加之由于缺乏有效的保鲜措施,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次品菇卖不出好价钱,甚至连成本都难以收回。“有了这项技术,我们很快会将它产业化,深加工的原料将以次品菇为主,实行统一收购;按目前的种植水平,我敢保证,每个菇农因此至少年均增收1000元!”王所长信心十足地说。
王健还告诉记者,次品菇深加工技术通过专家鉴定后,台湾著名食品企业梅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宏先生闻讯马上飞抵桂林,表示愿意投资1000万元与南方食用菌研究所合作办厂。就在记者采访王健之时,凌云县菇农岑家乐拿着当地农业部门领导的字条“闯”进了王所长的办公室。老岑憨厚地说:“我是慕名而来找王所长的。我早年种植香菇没有成功,这次专程到桂林来,不仅希望能从这里买到好菌种、学到好技术,还希望成为他们的重点扶持示范户。次品菇有这么好的深加工办法,我就更放心了,我要争取做百色市袋栽香菇第一人!”老岑马上下定金,请研究所的专家结合百色地区的气候条件培育20万袋香菇菌种,他改日将专门开车过来取,明年他要在发展食用菌栽培上,放手大干一场!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数字赋能科技创新 甜蜜“柿业”好丰景
眼下正值秋收时节,11月5日,在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森璐贸易公司月柿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忙着挑选收购回来的柿子,根据果品再次分类,经过装罐脱涩处理,再进行覆膜包装,装车外运,销往全国各地及越南、俄罗斯等国外市场。 【详细】
广西万村篮球赛市级赛在防城港燃情开赛
10月26日晚,防城港市桃花湾体育馆内人声鼎沸,“健智体育杯”第八届广西万村篮球赛暨广西社区运动会市级赛在这里燃情开赛,来自防城港各村镇的多支球队展开角逐,并以“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为契机,邀请了来自东盟五个国家的在邕留学生组成篮球联队,与防城港市代表 【详细】
南宁五象新区“三证齐发”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真的没想到一天内居然能拿到三本证,效率真的太高了,我们为这样的服务点赞!”10月22日,在广西森合高科年产8万吨环保型贵金属提取剂建设项目(二期)现场,广西森合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阙山东感慨道。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