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广西免耕马铃薯收获的季节。自治区组织有关专家组近日来到武鸣县双桥镇八桥村现场验收免耕马铃薯。经测产,免耕马铃薯平均亩产达到2564公斤,超过全国马铃薯平均亩产1000公斤左右的一倍半以上。国内国际著名马铃薯专家孙慧生称:“广西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创新了我国马铃薯栽培新模式,也是世界新模式,对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把这一新的栽培模式补充到《中国马铃薯栽培学》一书中。”
广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李如平说,免耕马铃薯种植模式可以简单地形容为“摆一摆、盖一盖、捡一捡”,就是播种时把种薯摆在地上,然后用8~10厘米厚的稻草覆盖,收获时翻开稻草捡起即可。这一创新种植模式,好处多多。
一是省劳力,抢季节。免耕栽培马铃薯改变了翻耕整地、挖穴下种、中耕除草和深翻挖薯等传统意义上“精耕细作”模式,比常规耕种省6至8个工时,节本降耗150元。同时,可以做到晚稻田收割一块,马铃薯随即种植一块,不影响次年水稻生产季节。
二是抗性强,产量高。据广西大学一项调查表明,免耕栽培马铃薯地表温度比常规耕种高3℃~5℃,在南方地区长时间冰冻多雨天气中,表现出较强的抗逆能力,加之通风透气好,有利于薯块形成和膨大,一般亩产比常规栽培高20%~40%。
三是品质优,卖价好。免耕栽培马铃薯收获无需使用农机具,不伤薯,且大小均匀,每公斤价格比常规种植提高0.2元左右,每亩可增收200元以上。
四是增地力,促环保。免耕栽培马铃薯所用的稻草及收获后的茎叶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促进稻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避免了过去火烧稻草薯叶的污染。
免耕栽培马铃薯这一创新种植模式,也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群众高兴地说:“扒开稻草看一看,地上全是金蛋蛋。”“过去烧稻草,现在草是宝,用来种土豆,让你赚个够。”“免耕薯,大又圆,卖相好,赚大钱。”
“摆一摆,摆出新技术;捡一捡,捡得好收成。”
据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张明沛介绍,2003年广西开始推广免耕栽培马铃薯,五年示范应用面积达302万亩,平均每亩新增纯收益557.59元,技术应用在全国遥遥领先。
广西免耕马铃薯种出的“世界新模式”,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国内外众多马铃薯专家以及宁夏、陕西、江西、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山东、吉林、内蒙古等10多个省区,纷纷组团前来参观考察。全国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现场观摩及产业发展研讨会去年移师南宁召开,国家农业部领导指示,要尽快在我国南方地区加快推广这一种植新模式。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贺巴高速这两段路将于2021年7月1日通车试运营
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批准,S30贺巴高速公路都安澄江至大化百马段、大化羌圩至巴马段于2021年7月1日通车试运营,现公告如下: 【详细】
南宁新增“良庆百香果”地理标志商标
6月24日,记者从南宁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良庆百香果”获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成为南宁市第9件地理标志商标。 【详细】
崇左市优秀人才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 崇左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 【详细】
红色游火爆,端午假期广西接待游客超1242万人次
假期里,合浦县海丝文化遗址公园内的硫华菊绽放,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林启波摄 6月14日,龙胜马堤乡里市村举行一年一度的“姑娘节”,苗族同胞开展背媳妇等民俗活动。 吴生斌 张水秀摄 假期里,在 【详细】
西江流域水环境持续改善释放生态红利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那社乡命河田园风光(2016年6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新华社南宁6月10日电 在广西柳江畔的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工业污水经过一道道工序处理,最后变得清澈。 公司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