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3月04日 来源:左江日报 作者:农彩云 梁莉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期待政府加强本地锰矿资源管理,减轻区域内锰矿流通成本;设法帮助企业降低用电成本。”2008年岁末,在崇左产业发展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次座谈会上,广西新振锰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发渊直抒己见。其建议无不切中崇左锰业发展的“软肋”——矿石供应困难、生产成本过高……

  蔓延全球的金融风暴无情地撕开了崇左锰业发展中的一道道伤疤。是产业发展的阵痛,也促使政府层面痛定思痛:崇左锰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正视产业发展的痼疾,突破发展瓶颈。

  钢铁工业,考验锰业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9月以来,我市绝大多数锰加工企业被迫停产。今年1月,仅有大新县的中信大锰、新振锰业、中物矿业、锰都铁合金、仁爱铁合金,天等县的大锰铁合金、天等铁合金等为数不多的规模企业陆续开工生产,开工率不足20%。产量迅速大幅下降,预计今年1月,全市铁合金产量同比下降30.4%,电解金属锰同比下降40%;全市锰业产值约1.8亿元,同比下降48.6%。

  企业的停产,联动用电负荷急剧下降。今年1月,崇左电网用电量同比下降46.19%。

  春节过后,锰产品价格有所回升,锰加工企业开工逐渐增多。据2月24日调查,全市约70%锰企业已开工生产。

  “但形势仍不容乐观。”业内人士分析,去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困难已逐步对我市企业产生不良影响。由于经济增速减缓,投资需求下降,特别是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的不景气,对钢铁行业的负面影响在进入下半年后已经越来越明显。生产成本压力已迫使钢铁企业连续七周下调钢材价格,这势必会对铁合金、电解金属锰等产品提出降价要求,否则钢铁厂难以消化自身的成本压力。

  钢铁业的困境,使得锰业面临严峻考验。

  矿石供应,期待顺畅

  金融危机冲击下,多年来制约崇左锰业发展的瓶颈更加凸显。

  丰富的资源拥有量是崇左打造锰业的最大优势。但如何打好资源牌,对崇左锰业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崇左锰加工企业迅猛发展,生产能力快速扩张,矿石需求大增。但由于开采能力、国家整顿矿山等原因,我市部分锰加工企业需到外地购买原材料,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

  一边是“不够吃”,另一边却是大量外流。崇左每年约有30万吨锰矿石低价外流。

  “如果这些矿石留在本地加工增值转化,不仅可解决本地企业矿石供应紧张问题,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崇左锰业的竞争优势。”言词中,大新县县长雷多荣不无惋惜。事实上,为了加大对矿石资源的管理,许多资源地已对外流矿石资源实行收费制。

  锰矿资源利用的不尽合理,也使原料日趋紧张。记者在大新县采访时了解到,每年因企业加工装备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浪费掉的锰矿资源高达10万吨。

  生产原材料的富与足、成本的高与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存。

  “去年11月在市场还很低迷,连订单都没有的情况下,公司已在组织恢复生产。这除了对市场的准确判断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充足的生产原料。”大新仁爱锰品有限公司工程师梁文忠向记者道出了公司恢复生产的奥秘。充足的生产原料,使仁爱公司得以捷足先登,抢占市场。

  希望加强本地锰矿资源管理,降低区域内的锰矿流通成本,控制锰矿资源外流。在大新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了锰加工企业业主们这一强烈的愿望。

  过高成本,何时降下

  锰产品的市场价格,主要由锰矿、电力等价格决定,并因钢厂采购周期而上下波动。

  矿石供应,加大了锰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企业用电电价过高,导致产品单位吨耗用电上升,最终造成终端产品的成本上升,直接影响了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铁合金6157#价格约8500元/吨,新振锰业成本价约8300元/吨,而其他小企业的成本在8800元/吨。金属锰目前价格约13500元/吨,中信大锰大新分公司成本价在10000元/吨左右,其他小企业的成本在12500—13000元/吨。

  在市场萎缩的情况下,成本过高,利润空间小,直接导致的是企业的限产、停产。金融危机,以及去年以来国家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环保整治,真正给锰业带来了一次行业整合和重新洗牌。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一次战略重组机遇。

  然而,锰业是高耗能产业,国家采取了限制发展措施,企业贷款困难。特别是当前市场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加剧了金融部门对企业的慎贷,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只能依靠自有资金维持生产经营。此时,自有的经济实力成为企业抓住机遇自救的重要因素。

  锰业要加快发展,而环保整治又要把能耗降下来,这对企业的资金投入、管理水平、技术保障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展空间,还需拓展

  锰系产品90%以上用于钢铁工业。钢铁业的发展,决定了锰业市场形势。金融危机中,钢铁企业的大幅减产,迅速导致了锰产品价格的大跳水。

  “必须看到锰业发展空间还需要拓展。”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锰系产品应用领域过度依赖钢铁行业,其他领域所占份额太小,下游产业链没有形成规模。同时,锰业进入门槛较低,市场好时,一窝蜂投入生产,很快造成产品过剩,加剧了行业低水平重复竞争。

  “应该客观地看到,整个产业整体实力、产业集中度亟需提升。” 市委常委、副市长蒋连生在向记者阐述崇左锰业发展状况时毫不讳言。他说,尽管崇左锰业在量上已经和国内其他锰业生产基地不相上下,甚至更大,但在质上还是有一定差距,尤其是人才储备、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品牌培育等方面。

  近年来,崇左引进了国内外一批锰业专家和技术管理人员,满足了锰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但从中可看出崇左自身没有必要的产业人才储备。而且,目前崇左吸引人才落户的硬件条件还有待加强。崇左锰业的快速发展,面临技术人才瓶颈问题。正是由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崇左的锰加工企业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产品研发中心,产品研发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走。由于没有形成集群发展,产业链条短、配套不完善的问题相当突出。新振锰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言胜斌向记者举了两个例子:铁合金生产,除新振锰业等少数企业生产中低碳锰等新品种外,其余基本上都是生产普通铁合金品种,同挤一条道,恶性竞争在所难免。崇左作为全国最大的电解金属锰生产基地之一,使用的液铵却要从湖南等地高价进货,仅运输成本就增加了不少。

  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待加强。蒋连生此言透视的不仅是产业的发展状况,更彰显了市政府打造锰产业的信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丹子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