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许多在广东打工的梧州农民工不得不返乡另谋生计,再就业成为摆在他们面前最迫切的事情。
然而,通过采访了解,由于获悉招工信息渠道的单一,很多农民工找工喜欢“扎堆”,普遍觉得老乡或熟人提供的招工信息更为可靠。对“老乡”的依赖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招求职的效果。
农民工:老乡介绍 更加可靠
藤县藤州镇潭东村的村委会门口,一张招工信息前聚集了几位农民工。他们是藤州镇潭东村的村民,之前都是广东打工一族,春节后失业了,现在正急切地想再找一份工作。笔者与他们聊了起来。
“你们周围的人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找到工作的?”
“老乡咯。”几个人几乎异口同声,“除了老乡或熟人介绍的,其他人说的我都不敢信。”
“熟人或老乡介绍的,他们起码在厂里做过,待遇、住宿条件等等,他们不会骗我们的。”
“而且老乡介绍的,在厂里也做得久些,也有人照应。”
过后,笔者了解到,许多农民工平时几乎不看报纸,电视也少看,因此刊播在当地报纸、电视上的招工信息,他们无从得知。即便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招工信息,对招工信息的真实性,也多半心存疑虑。而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在梧州当地的农民工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工们普遍觉得,是老乡或熟人介绍的工作,心里才觉得踏实、安全。
村干部:实地看厂 眼见为实
梧州市劳动保障管理局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从去年6月份起,农民工陆续返乡,截至2月12日,梧州的返乡农民工达到了近10万人。而这一数字在2007年全年还不到2.4万人,返乡农民工人数的激增,使得当地的就业形势变得严峻起来。
对信息不敢轻易信任,使得农民工求职与企业招工之间难以很好对接。为此,村干部正在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岑溪糯垌镇新塘村经过实践,找到了一个好办法——带农民工实地看厂房。
据悉,去年该村组织了四、五批农民工,每批几十人,到岑溪工业集中区实地了解招工企业的情况,包括待遇、工作和住宿环境等等。这么几趟下来,眼见为实,大部分农民工都打消了疑虑。据统计,有半数农民工在参观完企业后,与企业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笔者了解到,组织农民工实地看厂在那一带很受欢迎。这样一来他们节省了自己到厂报名的成本,二来满足了农民工实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因此常常是回来后,还陆续有农民工打听下一次组织看厂的具体时间。
企业:积极拓宽信息渠道
针对农民工获知信息途径单一的现状,招工的企业也开始探索如何更好地与求职农民工对接,将招工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农民工的手上。
以往一些企业招工,主要通过厂里的老工人带同乡、亲戚、朋友等。这一招工方式,也是造成农民工宁相信“老乡”也不轻信招工信息的一个重要原因。
藤县悦生(国际)电气实业公司分管人事的负责人介绍,春节之前,公司把招工信息打印好,分发到各个乡镇。年初四开始,就陆续有人报名了。现在报名的人越来越多。这一批原本计划要招几十人,报名的农民工却来了两三百人,这种招工信息发布的效果很不错。
直接把招工信息贴到乡镇,乃至村,使得企业的招工信息得到了最大程度地传播,这一方法也逐渐成为目前梧州市一些企业招工最实用的手段。
由于之前招工的效果不理想,今年春节一过,优耐电子(岑溪)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尝试直接把招工信息制成红纸,贴到邻近的乡镇、村。为了使招工信息显得真实可信,招工启事上除了有公司的简单介绍,还清楚标明了招工条件、薪酬、福利,甚至还附有工厂厂房、生产车间、员工宿舍楼的实景图片。招工信息贴出的当天,就有筋竹、归义、马路镇的农民工闻讯而来。
劳动部门:组织企业直面农民工
打破传统的农民工找工的“老乡”效应,拓宽更多便捷的信息传播渠道已迫在眉睫。为此,梧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也着手努力制造企业与求职农民工面对面的机会。
以往,梧州三县一市的招工信息,只发布到县一级,再由县有关部门发布到乡镇的劳动事务所。现在梧州市就业服务中心改变了策略,不光要把招聘会开到乡镇,还要带上招工的企业,让企业与农民工直接对话。
有企业的负责人在现场为他们讲解,农民工觉得心里踏实了很多。据悉,针对帮助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的难题,今年以来,梧州市劳动局分别在苍梧县、藤县、蒙山县和岑溪市组织了多场大规模的有招工企业参加的现场招聘会,平均每场招聘会的到场企业不少于七八家,有相当部的分农民工现场即与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
时 评:都来做农民工的“老乡”
报纸、电视、网络、手机……在信息网络已经十分发达的当今社会,农民工找工作,信息传播的途径仍很单一——人与人口头传播。
是招工信息太少,使得他们不得不通过“老乡”打听内幕消息吗?非也,有的招工信息就贴在村里,但没有老乡的“游说”,他们还是不敢贸然行事。
没有老乡的介绍,就真的找不到工作吗?非也,实际上,也有不少农民工没有“老乡”照应,凭借自己的实力,找到了工作。
既然“老乡”在找工作中并不担任必不可少的角色,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农民工对“老乡”心存依赖?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信任”二字。传统的找工经历,让农民工觉得,“老乡”提供的情况更可信,“老乡”介绍的工作更有保障。农民工的这一心理,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一些企业的招聘工作没有做到家,大多只是单纯发布信息,而没有做到让农民工放心、信任?
组织农民工实地考察工厂,让用人单位与农民工面对面,这些招工形式的出现及其取得的良好效果,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这说明,只要企业在用人时能做到与农民工坦诚相见,而不是仅凭一张招聘信息让人“雾里看花”,农民工还是愿意信任,并且能够信任用人单位的。
其实,提供信息只是招工的第一步,只有待遇、薪酬、工作环境等都公开化、透明化,且不论“老乡”介绍与否,用人单位对有能力的农民工都做到一视同仁,做好信息发布之后一系列的服务工作,则“老乡”也就“功成身退”了,又或者说,到了那时,不管用人单位抑或劳动部门,都可以是农民工的“老乡”。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环江桂合丝业公司车间内搬迁户家门口就业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自治区扶贫攻坚的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为了进一步做好该项工作,4月27—28日,自治区在河池市召开了全区扶贫生态移民现场推进会。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先后实地参观了大化瑶族自治县生态民族新城,都安瑶族自治县农民进城创业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 【详细】
[融安县]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率超90%
截至4月28日,融安县共举办创业培训12期,培训人数292人,创业成功率达90%以上。该县致力帮扶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就业,通过部门联动、加强培训、强化服务,每年约8000人次得到就业。 【详细】
广西:打通服务农民工“最后一公里”
农民工是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生力量,如何服务好农民工是我区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区工会组织积极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新期待,不断创新服务载体,为农民工办实事、解难事,打通服务农民工的“最后一公里”,把工会的温暖带给农民工。 【详细】
罗城一季度为农民工追薪229.58万元
4月14日,笔者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社部门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县继续认真做好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努力完善维权工作机制,推动农民工维权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规化。一季度,该县共为175名农民工追回工资229.58万元,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详细】
广西大学:多措并举促大学生就业
每年700多万高校毕业生,使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面临“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形势。推动大学生就业,开创就业新局面,成为各高校攻坚克难的一场“硬仗”。 【详细】